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01264)

作品数:11 被引量:96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江勇徐力文王瑞旋刘广锋陈毕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青年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杂色鲍
  • 2篇血细胞
  • 2篇养殖
  • 2篇细胞
  • 2篇细菌
  • 2篇九孔鲍
  • 2篇氟苯尼考
  • 1篇底栖硅藻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性
  • 1篇养殖环境
  • 1篇养殖业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物防治
  • 1篇药物防治试验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育苗

机构

  • 1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1篇王江勇
  • 7篇徐力文
  • 6篇王瑞旋
  • 5篇刘广锋
  • 4篇陈毕生
  • 3篇冯娟
  • 2篇郭志勋
  • 1篇黄建荣
  • 1篇廖昌容
  • 1篇周世宁
  • 1篇潘金培
  • 1篇许丹
  • 1篇廖昌蓉
  • 1篇陆镜

传媒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台湾海峡
  • 2篇南方水产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水产科技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色鲍鲍苗“掉板症”病因的探讨被引量:6
2008年
针对目前杂色鲍育苗过程中出现的大规模死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个育苗周期内,病害均可发生,死亡率达100%,监测了水质理化因子、原生动物、寄生虫及病原微生物,水质理化因子、原生动物等与鲍苗死亡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在鲍苗体内分离到的细菌及感染试验结果验证细菌是引起杂色鲍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
王江勇刘广锋徐力文王瑞旋陈毕生
关键词:杂色鲍流行病细菌
氟苯尼考在九孔鲍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初步研究了新型抗菌兽药氟苯尼考(florfenicol)在健康九孔鲍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鲍血淋巴中氟苯尼考含量的可靠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5.69%,最低检测限0.05μg/cm3.以20×10-6(m/m)剂量对九孔鲍腹足单次肌注,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原理(SMT)处理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21.25mg/(h.dm3),平均滞留时间(MRT)为2.41h,清除率(C lB)为0.94dm3/(kg.h),稳态表观分布容积[Vd(ss)]为2.27dm3/kg,消除半衰期(t1/2β)为3.61h.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九孔鲍体内吸收良好,分布广泛,代谢消除快.
徐力文廖昌容王瑞旋王江勇陈毕生
关键词:九孔鲍氟苯尼考药代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杂色鲍幼苗大规模死亡与细菌数量的关系被引量:22
2005年
对杂色鲍育苗过程中养殖池、附着板上的细菌数量进行了监测,当鲍苗出现大规模死亡前后,池水及附着板上细菌数量比养殖初期高2个数量级,利用臭氧处理养殖水后,附着板上的细菌数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鲍苗同样出现死亡,鲍苗剥离后1周左右也出现大规模死亡。在鲍苗大规模死亡前后分离的细菌经过鉴定为塔式弧菌及Vibrio sp.
王江勇王瑞旋刘广锋陈毕生潘金培徐华森
关键词:杂色鲍细菌
鲍类微生物性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鲍类微生物性病害包括病毒性疾病、原核生物样疾病、细菌性疾病及真菌性疾病。本文就鲍类微生物病害的病原学、致病机制、组织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进展,以及相关的诊断防治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期为今后鲍类的病害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王瑞旋徐力文冯娟王江勇
关键词:微生物疾病
杂色鲍血细胞免疫特点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感染病毒后血细胞总浓度呈现上升趋势,颗粒细胞与无颗粒细胞浓度与百分比均呈现不同的变化;感染鲍抗菌活力在第24h时最高,说明病毒感染刺激病鲍血细胞产生抗菌活性,第36h时的抗菌活力大大下降;感染鲍在第6h时,溶菌活力大大下降,且一直持续至36h;血细胞内的活性氧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受感染的血细胞出现细胞器空泡化和分解。说明病毒感染对杂色鲍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非常明显。
王江勇郭志勋冯娟王瑞旋
关键词:病毒感染溶菌活力活性氧
杂色鲍“肌肉萎缩症”的药物防治试验被引量:2
2009年
选用几种药物对杂色鲍肌肉萎缩症进行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土霉素效果最好,成活率到56%;磺胺间甲氧嘧啶、盐酸小檗碱、诺氟沙星的效果次之,成活率分别为46%、44%、36%;噬菌28TM的效果最差,成活率为22%,未投喂药物的全部死亡。
郑进清王江勇
关键词:杂色鲍药物防治
氟苯尼考对杂色鲍的急性毒性及组织毒理学被引量:21
2005年
研究了氟苯尼考(florfen icol)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Reeve稚鲍96 h的急性毒性,其LC50为(162.67±17.41)mg/L(95%置信限)。稚鲍中毒后的临床症状为:分泌大量黏液,附着力明显减弱,内脏团膨大,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呈麻痹状。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鲍消化腺和肾脏损伤严重,其它器官未见明显病变;随着浸浴时间和药物浓度的增加,消化腺中消化细胞空泡化,并与嗜碱性细胞逐渐从基膜脱落解体,管间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断裂,呈弥散状广泛坏死;肾腔上皮细胞萎缩,与基膜分离,腔体变小,微绒毛脱落,中毒严重时,肾上皮细胞融合,核解体消失。
徐力文廖昌蓉刘广锋王江勇
关键词:氟苯尼考杂色鲍急性毒性毒理学
鲍育苗生物学中饵料硅藻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底栖硅藻是鲍育苗阶段不可缺少的饵料,也是诱导鲍浮游幼体附着和变态的重要物质,硅藻的种类、营养价值、生态状况等对幼体的附着变态及其后以微藻为饵料阶段的生长率和成活率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总结近10a国内外与饵料硅藻相关的研究概况,包括硅藻对鲍附着变态、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影响;鲍幼苗饵料转化与消化器官发育的关系;影响硅藻营养的生理生化因子;与鲍幼苗掉板死亡相关的藻类研究等,为鲍育苗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徐力文刘广锋王江勇
关键词:底栖硅藻育苗
杂色鲍养殖环境中致病性弧菌分布调查被引量:6
2005年
从深圳不同的杂色鲍人工养殖场采集并分类环境生物样品。应用TCBS平板分离并作生理生化初步鉴定弧菌,平板涂布法统计水样和各类生物每mL(或每g)所含弧菌总数,并应用基于16S^23SrDNA间区序列设计的4种水产病原弧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定性检测各类环境样品所携带致病性弧菌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弧菌广泛存在于杂色鲍养殖环境中,且杂色鲍养殖池池水中的弧菌密度大于进水口海水。在养殖环境生物中,不同环境生物中每克生物所携带的弧菌数差别很大,其中盘管虫、海蟑螂、等足类所携带的弧菌数最多,而海鞘携带的弧菌数最少。在常见的4种致病性弧菌的检测结果上,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阳性率均为3.4%。通过研究弧菌在杂色鲍养殖环境中弧菌的分布特征,为杂色鲍养殖中流行性弧菌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刘广锋徐力文黄建荣王江勇许丹陆镜周世宁
关键词:杂色鲍弧菌环境生物
我国南方鲍养殖业的困境与发展探讨被引量:13
2006年
徐力文王江勇陈毕生
关键词:九孔鲍养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