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01263) 作品数:11 被引量:325 H指数:10 相关作者: 陈国宝 李永振 舒黎明 陈丕茂 于杰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水产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Measurement of single-fish target strength in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0 2012年 We measured the target strength (TS) of three commercial fish species: whitespotted spinefoot (Siganus canaliculatus), black porgy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and creek red bream (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TS of caged or tethered fish (n=76 total) was measured using a Simrad EY60 portable scientific echosounder at 120 kHz. We evalu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S and total length (TL, cm) for the three species.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use split-beam acoustics to measure single-fish 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y Chinese researchers. Our results will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acoustic abundance estimates of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pecies and fi.t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water acoustic survey techniques in fisher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陈国宝 李永振 陈丕茂 张俊 房立晨 李娜娜南海北部海域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声学评估 被引量:33 2005年 根据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利用“北斗”号调查船的SimradEK500回声探测-积分系统在南海北部海域获取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运用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方法对该海域的带鱼科(Trichiuridae)鱼类、蓝圆(Decapterusmaruadsi)、竹鱼(Trachurusjaponicus)、金线鱼科(Nemipterus)鱼类以及大眼鲷科(Priacanthidae)鱼类等5类23种经济鱼类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海域带鱼科、蓝圆、竹鱼、金线鱼科和大眼鲷科的资源量分别为50.4×104t、16.3×104t、10.4×104t、9.8×104t和9.2×104t,其中带鱼科的资源量密度以冬季和粤西海域最高,蓝圆和竹鱼的资源量密度都以秋季和粤东海域最高,但竹鱼的资源量密度秋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金线鱼科秋季在112°30′~116°E珠江口近海海域自西南到东北出现高度密集分布带,大眼鲷科在南海北部海域的分布较广泛,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度密集区。 陈国宝 李永振 赵宪勇 陈毓桢 金显仕关键词:经济鱼类 声学评估 南海北部 南海黄斑蓝子鱼的目标强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14 2010年 2008年10月在大亚湾人工鱼礁海域的渔排上,使用鱼类目标强度测量装置,包括分裂波束式SimradEY60便携式水声学测量系统(120kHz),采用"绳系控制实验法"对16尾黄斑蓝子鱼(Siganusoramin)逐尾进行单体鱼的目标强度测量。样品鱼为在大亚湾海域现场采用渔笼捕捞的单体活鱼样品,其叉长范围为7.3~19.5cm,平均叉长为11.3cm,体质量范围为4.6~135g,平均体质量为33.2g。结果表明,南海黄斑蓝子鱼目标强度(TS)与其叉长的关系式采用常规的20lgL形式为TS=20lgL-74.1分贝。本研究采用"绳系控制实验法"对16尾黄斑蓝子鱼逐尾进行单体鱼的目标强度测量,旨在为提高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的准确性提供数据支持。 陈国宝 李娜娜 陈丕茂 李永振 于杰 黎小国基于遥感技术的大亚湾海岸线的变迁研究 被引量:34 2009年 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经边缘检测、彩色合成图像处理方法,分析大亚湾海岸的岸相特征,提取海岸线,研究大亚湾海岸近20 a来(1987年~2005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岸线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岸线变迁最大的是泥质海岸带,沙质和基岩海岸的变化较小。岸线变化主要集中在西岸和北岸,以养殖开发、工业用地、城镇和港口建设用地开发为主。 于杰 杜飞雁 陈国宝 黄洪辉 李永振关键词:海岸线 遥感 岸线变迁 珠江河口及其附近水域银鲳生长与死亡参数估计 被引量:8 2005年 对珠江河口及其附近水域银鲳的生长与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得von Ben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 L∞=36.0 cm,K=0.230,t0=-1.137;根据生长方程进一步计算得到自然死亡系数为0.586;20世纪90年代捕捞死亡系数为0.944,是20世纪80年代的近2倍;根据等渔获量曲线图分析,若在当前的捕捞规格(开捕叉长为12.0 cm)下仍维持现行的捕捞强度(捕捞死亡系数),资源将受到破坏,而且不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依据性成熟特征,开捕叉长最小应为15.0 cm;综合考虑性成熟特征、当前可能的捕捞强度及经济效益,在提高产量而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建议珠江河口及附近水域银鲳的开捕叉长应由12.0 cm增加至15.0 cm。 舒黎明 邱永松关键词:银鲳 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4 2007年 根据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主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的2个航次专业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珊瑚礁水域软骨鱼类以真鲨目和鲼目的种类数占优势,硬骨鱼类以鲈形目和鲀形目的种类数占优势。相对重要指数(IRI)大于500的鱼类定为优势种,西沙群岛有5种,分别为迈氏条尾魟(Taeniura meyeni)、长吻裸颊鲷(Lethrinus miniatus)、胡椒鲷(Plectorhinchus pictus)、黄斑胡椒鲷(P.flavomaculatus)和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中沙群岛有6种,分别为黄斑胡椒鲷、迈氏条尾魟、圆燕鱼(Platax orbicularis)、密斑刺鲀(Dioson hystrix)、红裸颊鲷(Lethrinus rubrioperculatus)和胡椒鲷;南沙群岛有3种,分别为黑梢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和星点鲹(Caranx stellatus)。针对南海珊瑚礁水域鱼类个体大小悬殊的特点,本文分别以个体数和生物量为基础计算该水域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物种组成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物种无论与南海北部陆架海域还是与南沙西南陆架区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而属于相同生境类型水域的鱼类物种相似性较高。 陈国宝 李永振 陈新军关键词:多样性 鱼类 珊瑚礁 南海北部湾主要鱼类食物网 被引量:48 2005年 1997~2000年在南海北部湾渔场调查中搜集了49种鱼,共计2080尾.对其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将其划分为5种食性类型: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生物食性、底栖生物兼游泳动物食性.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将这49种鱼划分为3个营养级:(1)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营养级分别为1.0~1.3级和1.4~1.9级.(2)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营养级分别为2.0~2.8级和2.9~3.4级.其中,属于低级肉食性营养级的种类数量最多,共有30种;属于中级肉食性营养级的种类较少,共有12种.(3)高级肉食性动物,营养级为3.5~4.0级.属于该营养级的种类数量最少,只有7种. 张月平关键词:鱼类 食物网 南沙群岛珊瑚礁区7种鲈总科鱼类鳞片年轮特征 被引量:10 2005年 选取2004年5月至7月三重刺网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7种鲈总科鱼类的鳞片标本,使用显微镜与投影仪结合观察年轮特征,进一步鉴定鱼类年龄。结果表明:此次调查采集到的南沙群岛鲈总科鱼类鳞片的年轮标志主要为侧区出现切割型环片;从年龄结构上看,该次调查自南沙群岛珊瑚礁区捕获的鱼种年龄以3-6龄鱼为主,这主要与网具的选择性有关。同时,也论述了鳞片采样以及观测中的注意点,以期为南海鱼类年轮的鉴定提供借鉴。 舒黎明 陈国宝 李永振关键词:鳞片 利用Landsat TM6数据反演大亚湾海水表层温度 被引量:13 2009年 基于Landsat TM6数据,采用覃志豪单窗算法(MW)、Jiménez-Muoz单通道算法(SC)和Weng算法计算了大亚湾海域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分析比较了3种算法反演的海温空间分布特征,并选取12个样本点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算法反演的海温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在3幅海温图像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大亚湾核电站的热废水扩散特征;反演温度与实测温度的差值平均值分别为-2.21℃、0.19℃和-4.68℃,以SC算法误差最小。 于杰 李永振 陈丕茂 黄洪辉 杜飞雁 陈国宝关键词:海表温度 陆地卫星 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0 2006年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专业调查,其中有21座岛礁共渔获到7目15科33种408尾软骨鱼类,而美济礁和南方浅滩没有渔获到软骨鱼类。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物种各分类阶元的分布、优势度(IRI)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旨在为南海珊瑚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73~499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六鳃鲨和黑梢真鲨;中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114~245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三齿鲨;南沙群岛除了美济礁和南方浅滩外其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51~846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黑梢真鲨、灰三齿鲨。 陈国宝 李永振 陈新军 舒黎明关键词:软骨鱼类 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