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503129)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于威傅广生路万兵王保柱韩理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嘉应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电子电信
  • 5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碳化硅
  • 6篇硅薄膜
  • 4篇碳化硅薄膜
  • 4篇纳米
  • 3篇发光
  • 2篇气相沉积
  • 2篇微观结构
  • 2篇螺旋波
  • 2篇纳米硅
  • 2篇纳米硅薄膜
  • 2篇纳米碳
  • 2篇纳米碳化硅
  • 2篇晶化
  • 2篇化学气相
  • 2篇化学气相沉积
  • 2篇激光
  • 2篇激光退火
  • 2篇光学
  • 2篇光致
  • 2篇光致发光

机构

  • 9篇河北大学
  • 1篇嘉应学院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于威
  • 8篇傅广生
  • 6篇路万兵
  • 3篇崔双魁
  • 3篇韩理
  • 3篇张立
  • 3篇王保柱
  • 2篇何杰
  • 2篇朱海丰
  • 2篇孙运涛
  • 1篇王利伟
  • 1篇杨彦斌
  • 1篇韩晓霞
  • 1篇孙运涛
  • 1篇宋维才
  • 1篇吕雪芹
  • 1篇王春生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2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uminescent Nano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 Thin Film Deposited by Helicon Wave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2006年
Hydrogenated nano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 (SIC)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the single-crystal silicon substrate using the helicon wave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W-PECVD) technique. The influences of magnetic field and hydrogen dilution ratio on the structures of SiC thin film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bsorption (FTIR) and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igh plasma activity of the helicon wave mode proves to be a key factor to grow crystalline SiC thin films at a relative low substrate temperature. Also, the decrease in the grain sizes from the level of microcrystalline to that of nanocrystalline can be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hydrogen dilution ratio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the size of most nanocrystals in the film deposited under the higher hydrogen dilution ratios is smaller than the doubled Bohr radius of 3C-SiC (approximately 5.4 nm), and the light emission measurements also show a strong blue photoluminescence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caused by the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of small-sized SiC nanocrystals.
LU Wan-bing YU Wei WU Li-ping CUI Shuang-kui FU Guang-sheng
关键词:NANOSTRUCTURESDEPOSITION
螺旋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纳米硅薄膜的光学发射谱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利用光学发射谱技术对螺旋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纳米硅薄膜的等离子体内活性粒子的光发射特征进行了原位测量 .研究了薄膜沉积过程中各实验参量对活性基团SiH ,Hβ 以及Hα 的发射谱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静态磁场的加入可显著提高反应气体的解离效率 ;适当的氢稀释可以提高氢活性粒子的浓度 ,而过高的氢稀释比将使含硅活性基团浓度显著减小 ;提高射频馈入功率整体上可以使各活性粒子的浓度增加 ,并有利于提高到达衬底表面氢活性粒子的相对比例 .结合螺旋波等离子体色散关系和等离子体特点对以上结果进行了分析 .该结果为螺旋波等离子体沉积纳米硅薄膜过程的理解及制备工艺参数的调整提供了基础数据 .
于威王保柱杨彦斌路万兵傅广生
关键词:光学发射谱纳米硅薄膜
脉冲激光退火纳米碳化硅的光致发光被引量:8
2005年
采用XeCl准分子脉冲激光退火技术制备了纳米晶态碳化硅薄膜(nc -SiC) ,并对薄膜的光致发光(PL)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C薄膜的光致发光表现为30 0~6 0 0nm范围内的较宽发光谱带,随退火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nc- SiC薄膜398nm附近的发光峰相对强度增加,而4 70nm附近发光峰相对减小。根据nc SiC薄膜的结构特性变化,认为这两个发光峰分别来源于6H -SiC导带到价带间的复合发光和缺陷态发光,并且这两种发光过程存在竞争。
于威何杰孙运涛韩理傅广生
关键词:光致发光纳米碳化硅SIC薄膜碳化硅薄膜XECL复合发光
纳米β-SiC薄膜过剩载流子衰减特性分析
2006年
利用微波吸收技术对Si衬底上微晶及纳米β-SiC薄膜的过剩载流子瞬态行为进行了分析.所用样品采用PECVD技术制备,微波吸收测量采用脉宽35 ps,波长355 nm脉冲激光.所测得的载流子浓度衰减分为快、慢2个过程,微波吸收瞬态特性满足双指数衰减规律.该结果表明,样品光生载流子衰减过程主要决定于2种陷阱作用,其中快过程与SiC薄膜中浅能级陷阱的载流子弛豫效应相关,而慢过程则是深能级陷阱的载流子弛豫行为占优势的结果.纳米碳化硅晶粒界面较高的缺陷态密度导致载流子俘获几率增加,非辐射复合几率减小,纳米β-SiC薄膜表现较长的载流子衰减时间.
韩晓霞于威张立崔双魁路万兵
关键词:微波吸收
激光退火纳米晶化碳化硅薄膜的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XeCl准分子脉冲激光退火技术制备了纳米晶态碳化硅薄膜(nc-SiC),并对薄膜的喇曼光谱和光致发光(PL)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c-SiC薄膜在室温条件下表现出谱带为300~600 nm范围内的较宽光致发光,随退火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nc-SiC薄膜晶化程度增大,原子有序度提高,398 nm附近的发光峰相对强度增加,而470 nm附近发光峰相对减小.并认为这2个发光峰分别来源于6H-SiC导带到价带间的复合发光和缺陷态发光,并且这2种发光过程存在竞争.
孙运涛
关键词:发光特性激光退火碳化硅
衬底偏压对纳米碳化硅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能带结构的影响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HWP-CVD)以SiH4、CH4和 H2为反应气体在Si(100)和康宁玻璃衬底进行了纳米SiC薄膜沉积。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吸收谱中800cm-1附近Si-C吸收峰谱线线型中洛伦兹...
于威崔双魁路万兵张立傅广生
关键词:碳化硅化学气相沉积
文献传递
氢化纳米硅薄膜中氢的键合特征及其能带结构分析被引量:21
2006年
对氢化纳米硅薄膜中氢的键合特征和薄膜能带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所用样品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利用Raman散射、红外吸收和光学吸收技术对薄膜的微观结构、氢的键合特征以及能带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Raman结果显示不同衬底温度下所生长薄膜的微观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从非晶硅到纳米晶硅转化的衬底温度阈值为200℃.薄膜中氢的键合特征与薄膜的能带结构密切相关.氢化非晶硅薄膜具有较高的氢含量,因键合氢引起的价带化学位移和低衬底温度决定的结构无序性,使薄膜呈现较大的光学带隙和带尾宽度.升高衬底温度主要导致氢化纳米硅薄膜中纳米硅界面的键合氢含量增加,使薄膜光学带隙和带尾宽度呈减小趋势,该结果主要关联于键合氢对纳米晶粒表面悬键的中止作用.对应更高的衬底温度,因薄膜中的氢不能完全中止纳米晶粒界面的悬键,使薄膜能带带尾加宽.
于威张立王保柱路万兵王利伟傅广生
关键词:螺旋波等离子体微观结构
纳米6H-SiC薄膜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及其紫外发光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的碳化硅(SiC)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吸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所制备薄膜的结构、形貌以及键合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光致发光技术研究了样品的发光特性.分析表明,在500℃的衬底温度和高氢气稀释条件下,所制备的纳米SiC薄膜红外吸收谱主要表现为SiCTO声子吸收,X射线衍射显示所制备的纳米SiC薄膜为6H结构.采用氙灯作为激发光源,不同氢气流量下所制备的样品在室温下呈现出峰值波长可变的紫外发光.
于威崔双魁路万兵王春生傅广生
关键词:纳米碳化硅化学气相沉积
碳化硅薄膜脉冲激光晶化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采用XeCl准分子激光对非晶碳化硅 (a SiC)薄膜的脉冲激光晶化特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 (AFM)和Raman光谱技术对退火前后薄膜样品的形貌、结构及物相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选用合适的激光能量采用激光退火技术能够实现a SiC薄膜的纳米晶化 .退火薄膜中的纳米颗粒大小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Raman谱分析结果显示了退火后的薄膜的晶态结构特性并给出了伴随退火过程存在的物相分凝现象 .根据以上结果并结合激光退火特性 ,对a
于威何杰孙运涛朱海丰韩理傅广生
关键词:碳化硅薄膜激光退火晶化半导体材料晶体结构分析拉曼光谱分析
碳化硅薄膜的光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HW-PECVD)技术制备了纳米晶碳化硅(nc-SiC)薄膜,利用傅立叶红外吸收谱(FTIR)、X射线衍射谱(XRD)、紫外-可见透射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谱(PL)对薄膜的结构、光学带隙、发光特性等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沉积薄膜主要以Si-C键合结构存在,薄膜中包含有立方结构的3C-SiC晶粒,光学带隙2.59 eV,室温下薄膜表现出强的可见蓝色光致发光,发光峰位随氙灯激发波长的增加呈现红移现象,并将此发光归因于量子限制效应作用的结果.
于威吕雪芹宋维才路万兵傅广生
关键词:SIC薄膜光学带隙光致发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