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0YJA752006)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段汉武魏祯米莉王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康拉德
  • 1篇帝国
  • 1篇帝国意识
  • 1篇帝国主义
  • 1篇东方主义
  • 1篇人与自我
  • 1篇主义
  • 1篇自我
  • 1篇小说
  • 1篇解构
  • 1篇个案
  • 1篇海洋小说
  • 1篇二元对立
  • 1篇《大海啊,大...

机构

  • 3篇宁波大学

作者

  • 2篇段汉武
  • 1篇米莉
  • 1篇王婷婷
  • 1篇魏祯

传媒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康拉德与帝国主义:以《台风》为个案
2011年
本文以康拉德的《台风》为个案,试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观点分析小说中存在的殖民话语,通过对殖民"他者"中国苦力的消音、歪曲和与西方殖民者的二元对立的表述,分析文本中的大英帝国殖民主义身份构建。作为大英帝国的一员,康拉德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了他的帝国主义态度与思想。
王婷婷
关键词:康拉德东方主义二元对立帝国主义
康拉德海洋小说中的帝国意识——以《青春》和《阴暗线》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作为英帝国的发展的文化向心力,帝国意识贯穿于康拉德的多部小说。以海洋小说中的《青春》和《阴暗线》为研究文本,围绕海洋文学之中特有的"海洋"、"船只"、"水手"三个要素,来分析这两部小说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方面所体现的帝国意识,从中读出康拉德对大英帝国的深切关注,并探索隐匿于文本之后的帝国崛起意识形态动因。
段汉武魏祯
关键词:帝国意识人与自我
《大海啊,大海》:解构与反解构中的“第三条路”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以《大海啊,大海》中两个主要人物不同风格的语言为例,分析了文本的换喻极和隐喻极,认为换喻极作为文本主体,为读者提供解构场所,而隐喻极作为反解构机制,在阻碍读者解构的同时,引导读者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一个语言与思维的转变过程。解构与反解构的动态系统打破了作品结构僵化的二元对立,是作者哲学主张"第三条路"的体现。同时,作品的内容也与形式保持一致,主人公与读者由感性思维转向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打破了传统哲学中理性与感性二元对立的僵局,是"第三条路"的又一佐证。
段汉武米莉
关键词:《大海啊,大海》解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