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ZDH0025)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2
相关作者:杨菊华李红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性别比
  • 3篇出生性别
  • 3篇出生性别比
  • 1篇新政
  • 1篇性别比失衡
  • 1篇性别观念
  • 1篇性别平等
  • 1篇性别失衡
  • 1篇三维性
  • 1篇生命
  • 1篇生命历程
  • 1篇生育政策
  • 1篇情境
  • 1篇男孩偏好
  • 1篇经济社会
  • 1篇经济社会发展
  • 1篇公共政策
  • 1篇出生性别比失...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4篇杨菊华
  • 1篇李红娟

传媒

  • 2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探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四要素:一个省级层面的纵向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失衡源于传统的男孩偏好,成于快速的生育转变,行于便捷的胎儿性别选择技术,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文从文化、发展、政策视角出发,以省(市、自治区)为分析单位,定量地探讨了1990—2010年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结果发现,平等的性别观念是降低出生性别比的最稳健因素;既具数量挤压,也有性别盲视和短视的生育政策推升了出生性别比;经济社会发展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呈倒U型,只有当发展程度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如人均GDP达到4万元、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年)时,才会对出生性别比产生抑制作用;否则,发展的成果被用于达成理想子女性别结构的工具。基于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缓解出生性别比的对策思考和建议。
杨菊华李红娟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性别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生育政策
男孩偏好与性别失衡:一个基于需求视角的理论分析框架被引量:31
2012年
出生性别比失衡是在生育转变过程中、具有男孩偏好的国家和地区不可避免的一个社会人口现象,反映出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下,女性个体利益与家庭和群体利益的矛盾、错位和冲突。本文从需求视角出发,阐述了男孩偏好赖以生存的基础,提出了基于需求视角缓解男孩偏好的初步设想。文中指出,群体层面性别差异的固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个体层次的人身安全、保障安全、地位安全、自我价值实现。为此,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必须缓解主体对儿子的需求,从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剥蚀,集中攻坚:首先找到需求的薄弱环节,并利用性别敏感的替代模式和替代物品来满足主体多方面的需求;然后整合力量,有效动摇儿子需求的根基,缓解男孩偏好,最终达到降低出生性别比的目的。
杨菊华
关键词:男孩偏好出生性别比性别失衡
时间、空间、情境:中国性别平等问题的三维性被引量:20
2010年
本文通过整合时间、空间、情境三维因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两性平等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解读维系性别不平等的显性和潜在的文化、社会及制度机制,深入发掘不利于两性平等发展的多层次且错综复杂的内在原因。生命历程属私人领域,但其发展轨迹受制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中的各种事件,并在不同时间与多种情境因素交结和互动。同时,通过突出事件之间、个体之间、群体之间、政策之间、公域与私域之间的连接,本文还反思了过去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两性平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旨在为政府协调、调整、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措施、法律或法规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杨菊华
关键词:性别平等生命历程公共政策
“普二新政”下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的挑战及其应对
2016年
具有严苛性和性别盲视性的生育政策被视为近二三十来中国持续遭遇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能否有效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系统分析现行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措施以及"普二新政"后的措施和手段面临的挑战。基于未来可能的挑战与困境,提出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强化宣传倡导、消除政策中的性别短视和盲视、从关爱女孩推及关爱女性等措施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
杨菊华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