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技厅基金(200610167)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羌建兵王清吴江朱春雷李艳辉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日本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团簇
  • 2篇块体非晶
  • 2篇块体非晶合金
  • 2篇合金
  • 2篇非晶
  • 2篇非晶合金
  • 1篇软磁
  • 1篇软磁性能
  • 1篇团簇结构
  • 1篇NB
  • 1篇SI
  • 1篇TI
  • 1篇CU
  • 1篇HF
  • 1篇磁性能
  • 1篇簇结构

机构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作者

  • 2篇董闯
  • 2篇李艳辉
  • 2篇朱春雷
  • 2篇吴江
  • 2篇王清
  • 2篇羌建兵
  • 1篇徐卫平
  • 1篇王秀敏

传媒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Cu基Cu-Hf-Al(Ti)系三元块体非晶合金成分设计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团簇线判据研究了Cu基Cu-Hf-Al(Ti)三元体系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规律。在Cu-Hf-Al和Cu-Hf-Ti体系中,分别以二十面体Cu8Hf5和附半八面体的阿基米德反棱柱Cu6Hf5两个二元团簇成分为起点,向第三组元Al和Ti连线,得到4条团簇线Cu8Hf5-Al、Cu6Hf5-Al、Cu8Hf5-Ti和Cu6Hf5-Ti。在团簇线上设计合金成分并采用铜模吸铸的方法制备直径为3mm的合金棒。XRD和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这4条团簇线上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区域分别为Cu8Hf5-Al(2~6at%)、Cu6Hf5-Al(2~8.3at%)、Cu8Hf5-Ti(9~15at%)、Cu8Hf5-Ti(5~11at%),其中每条线上具有最大玻璃形成能力的合金成分分别为Cu8Hf5Al0.83(Cu57.7Hf36.3Al6)、Cu6Hf5Al1.0(Cu50Hf41.7Al8.3)、Cu8Hf5Ti1.0(Cu57.2Hf35.7Ti7.1)、Cu6Hf5Ti0.83(Cu50.7Hf42.3Ti7),都近似满足(团簇)1(胶粘原子)1非晶结构模型。
李艳辉王清徐卫平朱春雷吴江羌建兵董闯
关键词:块体非晶合金团簇
Co(-Fe)-B-Si-Nb块体非晶合金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团簇线方法和微合金化原理研究了Co基Co(-Fe)-B-Si-Nb多组元合金体系中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首先,确定Co-B-Si三元体系为基础体系,利用团簇线(体现在三元体系中为二元特殊团簇与第三组元的连线)在Co-B-Si体系中确定基础合金成分;然后添加少量的Nb对基础三元成分进行合金化以提高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为3mm的合金棒,结果表明能够形成块体非晶的合金成分为(Co8B3-Si)100-xNbx(x=4~5at%),其中,Co8B3为密堆附半八面体的阿基米德反棱柱团簇结构。并且这些非晶成分可近似地用(团簇)1(胶粘原子)1模型表达,为(Co8B3)1M1(M=(Si,Nb)),即非晶成分由一个团簇连接一个胶粘原子组成,其中胶粘原子M为Si和Nb原子的组合。最后用Fe替代部分Co可进一步提高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得到的Co-Fe-B-Si-Nb五元块体非晶合金具有很好的软磁性能,其饱和磁化强度(Ms)最大可达0.98T,矫顽力(Hc)低于6A/m。
朱春雷王清王秀敏李艳辉吴江羌建兵董闯
关键词:块体非晶团簇结构软磁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