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2k10-G1-9)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4
相关作者:鲍刚张晓东宋锦宁王拓刘守勋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瘤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出血
  • 2篇动脉瘤性
  • 2篇动脉瘤性蛛网...
  • 2篇血管内栓塞
  • 2篇栓塞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膜下
  • 1篇弹簧圈
  • 1篇电解可脱性弹...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刘守勋
  • 4篇王拓
  • 4篇宋锦宁
  • 4篇张晓东
  • 4篇鲍刚
  • 3篇陈景宇
  • 3篇徐高峰
  • 3篇张明
  • 2篇谢昌厚
  • 1篇刘晓斌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被引量:5
2006年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但对破裂性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仅仅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2000年6月至2006年3月我们对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早期诊断(7d内),并对已破裂的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囊内栓塞和对SAH早期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宋锦宁刘守勋王拓鲍刚刘晓斌张明张晓东谢昌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时机与并发症防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TAN-FAN)复合体的血管内栓塞时机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58例TAN-FAN复合体进行血管内栓塞。结果58例TAN-FAN复合体中24例(41.4%)为出血后7天内进行栓塞,20例(34.5%)为出血后7天~2周内进行栓塞,14例(24.1%)为出血后2周~1个月内进行栓塞。58个动脉瘤均被成功栓塞,其中真性动脉瘤腔100%闭塞者46个,95%闭塞者9个,90%闭塞者3个;13例A型与31例B型假性动脉瘤腔均未行弹簧圈填塞,14例C型中11例仅用弹簧圈疏松填塞假性动脉瘤腔,另3例用3D-GDC仅栓塞真性动脉瘤腔部分。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并发脑梗死3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I级43例,II级11例,III级3例,全组死亡1例,死亡率1.7%。术后随访3~6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的TAN-FAN复合体应早期进行血管内栓塞;只有根据TAN-FAN复合体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栓塞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具有丰富的动脉瘤栓塞经验,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
宋锦宁刘守勋王拓鲍刚陈景宇张明张晓东徐高峰
关键词:动脉瘤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病因治疗与保守治疗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选择,随机分为两组,病因治疗组(A组,42例):在急性出血期先对破裂的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然后立即将SAH引流出;常规保守治疗组(B组,42例)。对照分析A、B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A、B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A组GOS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P〈0.01);B组重残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B组死亡率亦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结论 动脉瘤性SAH后在急性出血期先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然后立即将SAH引流出的治疗方法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锦宁刘守勋王拓鲍刚陈景宇张晓东徐高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42个,95%闭塞3个,90%闭塞1个,全组无死亡。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填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12~72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20例有颅神经压迫症状者18例完全恢复正常,另2例为永久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全组术后均无破裂出血。结论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必要的,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的方法安全实用、疗效可靠。
宋锦宁刘守勋鲍刚张明王拓陈景宇张晓东徐高峰谢昌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