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2EZX001)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汤铭钧郑伟宏刘震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同、异品除宗有法的再探讨--答沈海燕《论“除外说”--与郑伟宏教授商榷》被引量:7
- 2016年
- 同品(sapaksa)、异品(vipaksa)和宗有法(paksa)是陈那因明的初始概念。以"声是无常"宗为例,宗有法即这里宗命题的主项"声",是辩论双方尚未共许是否无常的对象;同品是辩论双方已经共许为无常的对象,即除了主项"声"以外无常的事物,如"瓶"、"电"等;异品是双方已经共许为常的对象,即除了主项"声"以外恒常的事物,如"虚空"、"极微"等。同、异品除宗有法即宗有法(如这里的"声")被排除在同品和异品的外延范围之外。同品、异品和宗有法三者各别,是陈那对于推论所涉及的论域全集最初的三分(tripartitionism),是陈那因明的一项体系性规定。在除宗以外的同、异品范围中,即双方未发生意见分歧的对象范围中,考察逻辑理由(因)与立论方所要论证在"声"上出现的属性"无常"之间的逻辑联系,用双方共许的证据来论证对方不承认的主张,是陈那因明论辩逻辑的核心思想,体现了陈那因明非演绎、非单调的逻辑特征。沈海燕教授对于因明原典断章取义,以附会传统的陈那因明归纳演绎合一说,错失了决定陈那因明逻辑性质的关键所在。她强调本体论上常与无常之间非此即彼的关系,默认声本来就是无常,将一己之见强加给古印度论辩的双方,这都脱离了陈那因明的论辩逻辑特征。本文依据因明原典,征引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逻辑学基础知识,与之进行商榷。
- 汤铭钧郑伟宏
- 关键词:佛教逻辑汉传因明
-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理念、意义与方法——“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四
- 2014年
-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这一课题应以"继往开来"为核心的理念,在创新中继承和总结前人的研究,全面提升我国因明研究的整体水平,并在国际学界的广大论域中,彰显汉传因明的重要价值和百年中优秀成果的学术地位,向世界展示"中国因明"的新形象。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意义在于打通百年研究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中国因明在新一个百年中的创造新转化。本课题研究应以义理与文献的双向互动为核心的方法论原则。以此为根据,便展开为义理对勘、文本译研、逻辑刻画、比较逻辑、哲学诠释和历史研究这六种基本研究法。采取义理和文献双轨并进的研究路线,有助于克服此前研究中片面强调其中一点的缺陷。
- 刘震汤铭钧
- 关键词:因明学术史逻辑
- 汉传因明的“能立”概念被引量:3
- 2016年
- 在汉传因明中,"能立"被解释为因、同法喻和异法喻这三个命题,或直接等同于三者旨在体现的论证规则"因三相"。这种解释在二论中找不到文献依据,但却可视为陈那最晚期著作《集量论》思想的自然延伸。玄奘未译《集量论》,但《集量论》实际上在汉传的理论视域中。本文继而提出"论证要素"这一概念,由此角度来说明晚期陈那及此后的佛教逻辑学家对决定一个论证在实际上奏效的核心要素的理论思考,并指出这一思考方向与西方形式逻辑的区别。
- 汤铭钧
- 关键词:汉传因明佛教逻辑
-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自觉总结与反思——“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一
- 2013年
- 唐代玄奘法师随顺印度佛教的瑜伽行派传统,将佛教的逻辑学、知识论和辩论术学说统称为"因明"。时至今日,我们仍应使用"中国因明"来统称主要在中国汉、藏两地得到保存和发展的佛教逻辑学-知识论传统。"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是指从1896年至今这一百多年中在中国发生的对于因明的研究。对于百年因明研究的研究,不是外在于百年因明研究本身的另一项课题,而是我国的因明研究在经历了长期发展以后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环节。然而,目前学界的总结和回顾,还未全面实现自觉的总结与反思,未能在反思中彻底扭转以往"据西释中"的研究模式。唯有将百年因明研究的总结视为因明研究本身的事情,才能真正从内行的角度作出评判与鉴别、总结与反思、继承与发扬。
- 汤铭钧
- 关键词:因明学术史逻辑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