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6106)

作品数:13 被引量:121H指数:7
相关作者:朱国平许柳雄王学昉唐浩周成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金枪鱼
  • 8篇围网
  • 6篇金枪鱼围网
  • 5篇中西太平洋
  • 5篇西太平洋
  • 3篇鱼类
  • 3篇鱼群
  • 3篇鲣鱼
  • 3篇金枪鱼类
  • 2篇热带
  • 2篇空间异质性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分析
  • 1篇钓钩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延绳钓
  • 1篇遥感
  • 1篇鱼类耳石

机构

  • 13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教育部

作者

  • 13篇朱国平
  • 9篇许柳雄
  • 8篇王学昉
  • 4篇周成
  • 4篇唐浩
  • 2篇胡奎伟
  • 2篇陈新军
  • 2篇戴小杰
  • 2篇杨晓明
  • 1篇韩震
  • 1篇田思泉
  • 1篇孙满昌
  • 1篇李攀
  • 1篇陈锦淘
  • 1篇官文江
  • 1篇王少琴
  • 1篇李阳东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遥感在渔场分析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渔场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受到鱼类自身生物特性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海洋遥感能够获取的大范围同步的海洋热力、海洋水色和海洋动力地形等海洋环境要素,为人类理解海洋鱼类种群动力机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运用渔场分析和预报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多元数据的集成为渔业的即时管理提供了发展方向。目前运用海洋遥感进行渔场研究存在的问题有:1.海洋遥感手段仅能获得渔场表层的信息,必须结合浮标海洋剖面信息才能更好地解释鱼类栖息环境;2.运用海洋遥感技术获取渔场水色信息的精度不高,给渔场资源的研究带来了困难;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渔场的实时预报容易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4.如何建立科学的渔场预报模型的评价体系是渔场预报亟待解决的问题;5.渔场分析和预报走向智能化、自动化的关键技术还有待深入研究。遥感技术不断向高光谱和定量方向发展,为渔场资源的定量评估提供重要条件。在高效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同时,对海洋生物的资源存量进行定量的评估从而指导人类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大洋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奎伟许柳雄陈新军朱国平王学昉
关键词:海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对自由鱼群捕获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本研究分析了2006-2012年中国金枪鱼围网船队89个网次的沉降性能与捕获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网具中部最大沉降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95.3~209.3 m,网具中部平均沉降速度的95%置信区间为0.181~0.192 m/s; (2)海上测定的数据显示,不同沉降速度组对应的捕获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1),捕获率随着沉降速度的增加明显上升(20.0%~66.7%),而捕获率在不同沉降深度组间呈现出无规律的变化;(3)Logistic回归全模型的筛选结果表明,虽然沉降深度(D)的回归系数差异不显著(P>0.1),但投网成功的概率与沉降速度(回关系紧密(P<0.1),模型预测的不同沉降速度所对应的捕获率也与实际观察结果相吻合.由此建议在今后研究中应致力于提高网具沉降速度而非增加网具沉降深度.
王学昉许柳雄官文江周成唐浩朱国平
关键词:金枪鱼围网沉降速度
金枪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1年
近年来,基于鱼类钙化物质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微化学成分分析已成为分析鱼类种群结构、生活史及洄游环境史等的一种新兴手段.随着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及应用的日渐成熟与完善,该手段也日益成为金枪鱼类生态学研究的良好工具.目前金枪鱼类耳石微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其中微量元素是应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在金枪鱼类,尤其是蓝鳍金枪鱼种群划分、出生源、洄游环境史和生活史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多数研究集中在耳石锶钙比率(Sr/Ca)的变化上,且关于耳石碳氧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为了开发耳石微化学的巨大价值,有必要加强对其沉积机理的研究,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从时空角度分析耳石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
朱国平
关键词:金枪鱼类耳石微量元素同位素
金枪鱼围网鲣的捕获率与其摄食状态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影响金枪鱼围网渔船捕获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是目标鱼种的垂直行为规律,而鲣Katsuwonus pelamis作为金枪鱼围网最主要的渔获物,其垂直移动规律又与其摄食行为紧密相关。根据2004—2011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渔船的生产数据和观察员测量的生物学数据,分析了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投网频次分布、捕获率和渔获物的摄食状态,并探究了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昏(17:00—18:00)的投网次数最高,这可能是因为此时为鲣在一天中的摄食高峰期;捕获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下午的捕获率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上午,黄昏前达到顶峰,此时的高捕获率可能是因为水中的能见度下降,鱼群无法识别网具所致;在10:00—12:00和黄昏前(>16:00),鱼群的平均空胃率最低,其下午的平均胃饱满指数高于上午,这都与鲣的日摄食模式有关;相关分析表明,鱼群在不同时刻的摄食状态与对应的捕获率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因此,鱼群被捕捞时的摄食状态并不影响渔船捕捞的成败。
王学昉许柳雄周成周成朱国平
关键词: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
人工集鱼装置对热带金枪鱼类摄食模式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热带金枪鱼类具有聚集在漂浮物体周围的行为特性,形成的集群表现稳定,可捕性较高。以此特性,金枪鱼围网渔业研制并投放了大量的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FAD)用于聚集并捕捞金枪鱼。然而,大规模出现的FAD会使某些海域海面漂浮物的密度迅速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改变了金枪鱼的表层栖息环境,对金枪鱼种群具有一系列可能的潜在负面影响,摄食模式的改变就是其中之一。归纳并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FAD对金枪鱼类摄食模式影响的相关研究,从摄食行为、日摄食量、饵料种类与组成以及生态位宽度4个方面对比了随附于FAD的金枪鱼和自由状态下同类的不同,发现大多情况下FAD的存在会使金枪鱼的摄食模式发生一定的改变。最后,归纳了过往实验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少琴许柳雄王学昉朱国平
关键词:金枪鱼围网金枪鱼类生态影响
印度洋中南部水域金枪鱼延绳钓钓钩钩型对钓获对象的选择性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在印度洋中南部水域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收集的数据,研究分析和比较了3种钓钩钩型(传统金枪鱼钩、"J"形钩和圆形钩)的渔获效益及对钓捕对象的选择性。结果表明:(1)从渔获种类上看,大眼金枪鱼和大青鲨金枪鱼钩钓获比例最高,"J"形钩和圆形钩的钓获比例相当;而长鳍金枪鱼则为金枪鱼钩钓获比例最高,其次为"J"形钩和圆形钩。(2)大眼金枪鱼存活率以金枪鱼钩最高,"J"形钩最低;长鳍金枪鱼则为"J"形钩稍高于圆形钩,金枪鱼钩最低;大青鲨则以圆形钩最高,"J"形钩最低。(3)"J"形钩钓获的长鳍金枪鱼和鲨鱼平均叉长较金枪鱼钩和圆形钩稍大;而金枪鱼钩钓获的大眼金枪鱼平均叉长较圆形钩和"J"形钩稍大。(4)3种钩型钓获的长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大青鲨叉长分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朱国平陈锦淘许柳雄李攀
关键词:金枪鱼延绳钓钩型
人工集鱼装置对热带金枪鱼类行为模式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金枪鱼类会聚集在漂浮物周围,人类依据该行为特性研制出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s)诱集金枪鱼,从而使金枪鱼围网的产量和捕捞效率大幅提高.但目前科学界仍不确定FADs为何能够吸引金枪鱼以及其广泛使用是否会对金枪鱼资源和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国外学者展开了大量以FADs周围金枪鱼为研究对象的个体行为学试验.本文归纳并整理了过去30多年中较可靠和经典的相关试验,从金枪鱼的趋向性行为、集群行为、随附行为、摄食行为和垂直移动行为5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漂流FADs和锚泊FADs下金枪鱼的行为模式,并对国内今后开展相关研究的重点方向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展望.
王学昉朱国平孙满昌许柳雄
基于地统计分析西印度洋黄鳍金枪鱼围网渔获量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16
2012年
西印度洋公海海域是世界上围网黄鳍金枪鱼渔业的主要作业海域之一,根据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1999—2004年的1°×1°的各月黄鳍金枪鱼围网渔获量统计数据,采用地统计方法探索该海域黄鳍金枪鱼渔获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相关生态动力过程。进行了如下分析:(1)利用GIS制图观察渔获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其空间格局的变异受到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共同影响,且前者明显强于后者。(2)采用地统计方法计算各月渔获量的空间异质性参数,并按照年际和季节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渔获量的地统计参数值和变异函数模型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差异;渔获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变程)平均在1000nm左右,冬季要小于夏季;渔获量的空间变异函数模型主要为相关距离较大且空间依赖性较弱的指数模型;渔获量的空间结构方差比例(平均为65.82%)远大于随机性方差比例(平均为34.18%);渔获量在1°×1°尺度下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3)对地统计参数值和渔获量的相关关系研究,并探讨季节变化下渔获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与相关生态动力过程关系,发现各月渔获量随着空间总变异(基台值)增加而增加,两者存在强相关性;各月渔获量和南北和西北-东南向分维数值有一定相关性,意味着海洋动力过程在南北和西北—东南向过程越强,渔获量越低。西印度洋黄鳍金枪鱼围网渔获量的空间变异原因在于季风气候和ENSO循环过程引起的海洋流场、营养盐和温跃层等变化外在因素,以及围网捕捞方式和鱼类的行为方式的内在因素共同导致的。
杨晓明戴小杰朱国平
关键词:黄鳍金枪鱼围网地统计分析
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业资源的热点分析和空间异质性被引量:39
2014年
中西太平洋是世界鲣鱼围网主要作业水域。基于我国渔船2005—2009年的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生产数据,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该水域鲣鱼资源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海洋环境特征分析资源分布的热点区域。(1)通过常规统计学计算获得鲣鱼资源的偏态Sk、峰态数Ku、变异值Cv、s2/m和全局空间自相关Geary c系数,发现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总体上是以低密度区域为主,高密度区域较少;鱼类资源密度值差异较大,资源表现出强烈集聚分布,总体的空间自相关性中等偏弱。(2)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的热点分析方法计算,发现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存在多个在统计学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资源热点和冷点。(3)通过地统计方法研究鲣鱼资源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和方向变异时,空间自相关类型上最优模型是球形模型,鲣鱼资源密度各向同性,最大相关距离1000km左右。发现空间自相关引起的差异占整个差异的50%左右,为中等强度变异;在方向性变异上,主要体现在南北向上,其该向上结构性误差占67%,而东西向结构性误差占49%。这一结果和海洋环境的南北向上结构性远好于东西向结构性有关;从各方向的分维数看,数值介于1.876—1.9之间,数值较大,空间自相关较弱。(4)以资源热点区域作为区域性渔场,结合海洋温度和叶绿素场海洋环境特征,将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分为3个不同的局部渔场,即2个暖池渔场,1个冷舌渔场。冷舌渔场由中东太平洋赤道上升流引起,在锋面地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初级生产力,便于鱼类获得丰富的食物;暖池渔场靠近岛屿和陆地区域,近岸上升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初级生产力。(5)将热点分析和渔场重心方法及栖息地指数的优缺点做了对比,建议以后采用空间残差模型深入研究空间自相关问题。
杨晓明戴小杰田思泉朱国平
关键词:鲣鱼空间异质性中西太平洋
基于Pocket PC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传统的主要依赖于纸质日志记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所存在的数据质量差、难以保存、作业效率低等弊端,结合Pocket PC移动终端的优越性,提出利用Pocket PC平台记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并分别就近海调查和远洋调查数据采集提出了相应的基于Pocket PC平台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解决方案。然后以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为例,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基于Pocket PC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实践检验,该系统可较好地完成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的数据采集任务,同时也表明了基于Pocket PC的海洋渔业调查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讨论的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和相关技术可为海洋渔业和海洋环境相关的调查数据采集提供信息化支持。
李阳东陈新军朱国平韩震
关键词:POCKETPCWINDOWSMOBIL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