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63013)

作品数:16 被引量:160H指数:5
相关作者:邱广明田瑞李春丽王凯王海博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赤峰学院泰安圣奥化工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反应器
  • 4篇生物反应
  • 4篇生物反应器
  • 4篇膜生物
  • 4篇膜生物反应器
  • 4篇浸没式
  • 4篇浸没式膜生物...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气液两相流
  • 3篇两相流
  • 3篇流场
  • 3篇共混
  • 3篇沸石
  • 3篇值模拟
  • 2篇性能研究
  • 2篇太阳能
  • 2篇曝气
  • 2篇曝气强度
  • 2篇微球
  • 2篇流场特性

机构

  • 16篇内蒙古工业大...
  • 7篇赤峰学院
  • 2篇泰安圣奥化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邱广明
  • 9篇田瑞
  • 7篇李春丽
  • 6篇王凯
  • 4篇郭枭
  • 4篇王海博
  • 3篇陶中兰
  • 2篇孙菱翎
  • 2篇蔡金利
  • 2篇李玲
  • 1篇靳瑞发
  • 1篇刘婷
  • 1篇冯志诚
  • 1篇宋建农
  • 1篇王飞
  • 1篇王飞
  • 1篇李荣
  • 1篇李秀华
  • 1篇王利军
  • 1篇邢世录

传媒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4篇膜科学与技术
  • 4篇功能材料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氨基功能化P(St-HEMA)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Pb(Ⅱ)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P(St-HEMA)磁性微球,利用乙二胺与磁性微球进行反应得到表面含有氨基的[P(St-HEMA)-EDA]磁性微球。通过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样品磁力振荡计(VS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对含Pb(Ⅱ)的模拟废水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P(St-HEMA)-EDA]磁性微球对Pb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在298 K时,[P(St-HEMA)-EDA]磁性微球对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为化学吸附过程,在9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高达87.566 mg/g,Langmuir等温吸附数学模型能比较好地拟合[P(St-HEMA)-EDA]磁性微球对Pb^2+的吸附。
王凯邱广明魏利强赵景鑫谢雪于鑫潭冬远
关键词:分散聚合磁性微球PB^2+
线聚焦型太阳能二氧化碳发生器性能研究被引量:109
2018年
研究了一种线聚焦型太阳能二氧化碳发生器。分别在跟踪及非跟踪工况下,在呼和浩特地区测试并分析了系统的集热与产气性能。确定了系统的最佳运行方式,提出了气损率和产气能力2个系统性能评价指标。测试结果表明,跟踪较非跟踪工况,反应器内腔空晒最高温度、闷晒最高水温、最高集热效率分别提升16.30%、12.44%、94.50%;系统最佳运行工况确定为跟踪式。在产气原料分解温度范围内,系统集热效率为31.80%;测试阶段系统气损率为4.50%;当太阳直接辐照度在650~850W/m~2范围内变化时,系统产气能力随太阳直接辐照度呈正相关变化。基于系统产气能力的变化规律,可计算不同规模线聚焦型太阳能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具体结构参数。
吴明清李传峰罗华平弋晓康SHAKEEL Ahmed Soomro陈坤杰胡云峰魏增宇李飞陈君然杜威刘彩玲魏丹宋建农黎艳妮都鑫张福印赵倩王利春郭文忠陈晓丽聂铭君贾冬冬王利军郭燕贺佳王利民张喜旺刘婷赵引毛晓敏薄丽媛谢斌武仲斌毛恩荣郭枭张远巍冯志诚王飞田瑞侯贤清李荣吴鹏年李培富王西娜
关键词:太阳能二氧化碳发生器集热性能
线聚焦型太阳能二氧化碳发生器性能研究
2018年
研究了一种线聚焦型太阳能二氧化碳发生器。分别在跟踪及非跟踪工况下,在呼和浩特地区测试并分析了系统的集热与产气性能。确定了系统的最佳运行方式,提出了气损率和产气能力2个系统性能评价指标。测试结果表明,跟踪较非跟踪工况,反应器内腔空晒最高温度、闷晒最高水温、最高集热效率分别提升16.30%、12.44%、94.50%;系统最佳运行工况确定为跟踪式。在产气原料分解温度范围内,系统集热效率为31.80%;测试阶段系统气损率为4.50%;当太阳直接辐照度在650~850 W/m^2范围内变化时,系统产气能力随太阳直接辐照度呈正相关变化。基于系统产气能力的变化规律,可计算不同规模线聚焦型太阳能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具体结构参数。
郭枭张远巍冯志诚冯志诚王飞
关键词:二氧化碳发生器太阳能集热性能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内膜面传质特性实验被引量:3
2014年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测试膜面附近的气液两相流动力学特性,在6种不同曝气强度条件下,测试得到膜面附近的液相流场数据,并计算得到膜面传质系数、浓差极化边界层厚度以及膜面切向应力等膜面传质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和液相速度对膜面传质特性的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曝气强度可以使得膜面传质特性加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研究经验和实验数据。
李春丽田瑞邱广明陶中兰文佳龙
关键词: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气液两相流传质系数
曝气条件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内流场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深入研究流场动力学特性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内膜面污染的控制,应用fluent软件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考察了改变曝气条件对膜面气液速度场及气含率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曝气强度下,1 mm曝气孔径下膜面气液两相的速度增加较孔径2mm、3 mm的快;曝气孔径为1 mm时,膜面的液相速度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曝气孔径为1 mm时,曝气量为5.5m3/h所形成的漩涡区较大,膜面气含率值较高且分布较均匀,气液两相接触面积较大,膜面冲刷效果较好;模拟观察到反应器底部靠近壁面局部气含率较低,不利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进一步优化曝气和反应器结构。
陶中兰邢世禄李春丽邱广明田瑞
关键词: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流场数值模拟
基于VOF对曝气后反应器内流场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VOF方法模拟了1mm曝气孔径下不同曝气强度对反应器内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阐述了不同曝气强度下反应器中的气泡行为,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反应器流场中湍流强度与速度场的分布特点,总结了曝气孔中心轴线高度方向上单一液相区速度值与湍流强度的变化规律,最后针对部分模拟结论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气泡脱离曝气孔出口瞬间为类蝌蚪状且一定时间段后尾巴消失进而底部开始向上凹陷,96L/h及140L/h工况下曝气孔两侧膜丝之间出现了弹状流;初始气泡尾迹区产生了较强烈的湍流扰动并形成了类机翼形的速度涡环;曝气孔中心轴线高度20mm附近单一液相区出现了湍流强度变化喉部;24L/h工况下单一液相区速度值在曝气孔中心轴线高度方向上呈线性升高,96L/h及140L/h工况下呈多段类线性规律升高;实验证明模拟结果较可靠.本研究可优化曝气控制膜污染过程的操作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工程实际中曝气控制膜污染装置的设计过程.
王海博李春丽邱广明郭枭
关键词:反应器曝气强度VOF方法流场特性数值模拟
SMBR内气液两相流三维CFD模拟被引量:3
2014年
应用CFD软件Fluent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MBR)内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重点考查曝气系统的改变对气液两相流态的影响,并结合PIV实验验证模拟结果,从而为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及膜污染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模拟结果表明,SMBR内曝气强化了气液两相紊动,膜表面液相速度沿反应器高度增加且形成循环流动,有利于膜面污染物的脱落;反应器内气含率分布不均匀,出现死区,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经实验验证,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陶中兰邢世录李春丽邱广明田瑞
关键词: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粉煤灰基沸石负载二氧化硅对Cu^(2+)吸附性能被引量:9
2019年
以粉煤灰(fly ash,FA)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粉煤灰基沸石(fly ash zeolite, FAZ),通过Na_2SiO_3进行改性,制备了粉煤灰基沸石负载二氧化硅的铜离子吸附剂(fly ash zeolite loaded silica,FAZ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孔径分布(BET)进行表征。以铜离子为吸附模型离子,考察了Ph、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AZS对Cu^(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在298 K时,FAZS对Cu^(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为化学吸附过程,在8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高达127.4 mg/g,Langmuir等温吸附数学模型能比较好地拟合FAZS对Cu^(2+)的吸附。热力学数据说明该吸附是吸热、自发的过程。
王凯邱广明贾晓伟蔡金利陈伟伟
关键词:粉煤灰沸石SIO2CU2+
基于氧化还原电位和pH的SBR工艺脱氮过程的实验研究
以高含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研究SBR污水处理过程中ORP和p H的变化规律,以及SBR过程COD、NH+4-N、NO-2-N和NO-3-N等的变化规律,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表现出SBR过程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
武碧鑫邱广明郭琳琳王海博王凯李春丽
关键词:SBRORPPH脱氮
文献传递
4A沸石分子筛/PVDF/SMA-g-PEG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水通量、抗污染能力和使用寿命,对PVDF膜进行亲水化改性.将有机-无机材料共混杂化,选取4A沸石分子筛作为无机添加剂引入PVDF/SMA-g-PEG有机基体中,制备4A沸石分子筛/PVDF/SMA-g-PEG杂化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观察了膜样品的表面结构.测定膜样品孔隙率达76.31%,纯水通量为700.30L/(m^2·h),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为65.5%,污染后纯水通量恢复率为94.6%,膜样品在100s内接触角的变化率逐渐增大.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4A分子筛质量分数为16%时,与PVDF膜相比分别增长了84.9%和213.6%.4A沸石分子筛质量分数为16%的4A分子筛/PVDF/SMA-g-PEG共混膜的亲水性、抗污染性和力学性能均高于PVDF膜,故其应用前景广阔.
张东旭王海博田瓅张艳丽王凯李春丽邱广明田瑞
关键词:PVDF4A分子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