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2010B005)

作品数:15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徐岩张建华陈旭华伍梦佐程自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心病
  • 6篇冠心病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脂蛋白
  • 4篇胆固醇
  • 4篇固醇
  • 4篇高密度脂蛋白
  • 3篇血清
  • 3篇脂蛋白胆固醇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3篇冠脉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脏
  • 2篇血压
  • 2篇载脂蛋白
  • 2篇细胞膜

机构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黄山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徐岩
  • 9篇张建华
  • 7篇陈旭华
  • 6篇伍梦佐
  • 5篇程自平
  • 4篇陈斌
  • 3篇张宜春
  • 2篇徐嘉
  • 2篇张振
  • 1篇代中礼
  • 1篇王爱玲
  • 1篇宋德明
  • 1篇金朝龙
  • 1篇叶丽
  • 1篇项学军
  • 1篇史学功
  • 1篇汪跃国
  • 1篇辜和平
  • 1篇黄颖
  • 1篇汪太平

传媒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安徽医药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争鸣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2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489例进行随访,通过COX回归方法分析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初级终点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脑卒中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次级终点事件(Ⅳ级心功能及再血管化治疗)的影响。结果:规范服药组初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低于非规范服药组(5%;17%,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次级终点事件规范用药组发生率低于非规范用药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发现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冠心病患者初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RR=0.315,95%CI:0.150-0.666,P=0.002),但对次级终点事件无预测价值。进一步分析显示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仅对卒中发生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RR=0.085,95%CI:0.020-0.366,P=0.001),对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无预测价值。结论:规范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初级终点事件,特别是卒中的发生。
汪哲张建华徐岩伍梦佐陈旭华陈斌程自平
关键词:抗血小板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经桡动脉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3年
56例经桡动脉路径行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ULM-CA)病变患者分为分叉组(n=36)和非分叉组(n=20),分叉组和非分叉组的临床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Syntax积分分为低危组(n=42)和高危组(n=14),Syntax评分与心率震荡、血浆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根据病变特点行单支架术或双支架术,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平均随访(11.25±4.72)个月,MACE发生8例(14.29%)。经桡动脉行ULMCA病变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近远期预后良好。
张宜春徐岩项学军宋德明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心脏事件SYNTAX评分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8-2010年期间324例出院的ACS患者进行随访,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血清基线non-HDL-C水平对随访期间初级终点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卒中)及次级终点事件(Ⅳ级心功能衰竭和再血管化治疗)的相关性。结果:①初级终点事件组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高于未发生事件组患者[(3.75±1.12)mmol/L∶(3.07±0.69)mmol/L,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基线non-HDL-C对初级终点(OR值2.996,95%CI1.269~7.072,P=0.012)和全因死亡(OR值2.983,95%CI 1.189~7.482,P=0.020)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但对次级终点事件的发生无预测价值。结论:血清non-HDL-C对ACS患者初级终点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可以作为监测ACS预后及指导调脂治疗的重要临床指标。
叶丽张建华徐岩陈旭华伍梦佐程自平陈斌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清载脂蛋白B联合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B)联合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4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08例)和对照组(240例)。所有患者检测空腹血脂和血糖,血清non-HDL—C水平通过总胆固醇(TC)减去HDL—C获得。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poB、non-HDL—C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运用偏相关分析研究血清apoB、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apoB、non—HDL-C以及apoB联合non—HDL—C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apoB及non—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apoB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OR=5.920,95%CI:2.737~12.804)大于non—HDL—C(OR=1.340,95%CI:1.123~1.600)。校正相关影响因素,血清apoB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r=0.244,P〈0.001)大于non-HDL—C(r=0.216,P〈0.001)。合并高apoB、高non—HDL—C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最高(n=144,81.81%)。血清apoB、non—HDL—C、apoB联合non—HDL-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2、0.577、0.691,提示血清apoB联合BOIl-HDL—C较血清apoB、non—HDL—C预测冠心病的价值更大(P〈0.05)。结论与non-HDL—C相比,血清apoB与冠心病发病风险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更为密切,且血清apoB联合non-HDL—C能提高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徐嘉徐岩张建华黄颖陈旭华伍梦佐
关键词:载脂蛋白B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分析二尖瓣环位移(MAD)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心肌梗死组(n=31)、心绞痛组(n=27)及对照组(n=30)。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二维图像并储存,以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使用STI测量MAD参数:左室室间隔处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TMAD1)、左室侧壁处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TMAD2)、室间隔一侧壁瓣环连线中点的最大位移(TMADmid)及其占左心室舒张末长径(LVIDd)的百分数(左心室长轴缩短,TMADmid%)。分析MAD各参数与LVEF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心绞痛组、心梗组间LVEDV、LVESV、LVIDd依次递增,LVEF依次递减,但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LVEDV、LVESV、LVI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MAD各测量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心梗组减低较心绞痛组更为显著(P<0.01)。所有研究对象TMAD1、TMAD2、TMADmid及TMADmid%均与LVEF正相关(r=0.79、0.85、0.84、0.89,P<0.01)。结论应用STI测定的MAD与L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冠心病左室整体收缩活动异常的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郑文雅徐岩汪太平史学功金朝龙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疾病左心室功能二尖瓣环位移
抑制LIF/Stat3信号通路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LIF/Stat3信号通路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 ESCs)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m ESCs形成拟胚体(EBs)进行心肌分化。在野生型m ESCs形成EBs的过程中加入Janus激酶(JAK)抑制剂以抑制LIF/Stat3信号通路(JAKi组)。而在融合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Stat3的Stat3ER细胞株进行分化过程中添加4-羟基他莫西酚(4HT)以激活LIF/Stat3信号通路(4HT组)。用qRT-PCR检测心脏特异转录因子NKX2.5、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连接蛋白43(Cx43)以及m ESCs自我更新基因oct4、nanog和Stat3下游基因socs3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和免疫荧光染色法验证α-MHC和Cx43的相对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自发搏动的EBs中出现α-MHC和Cx43的荧光,表明心肌细胞分化成功。随着分化时间的延长,NKX2.5、α-MHC和Cx43的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至第15天时最为明显,且JAKi组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高于4HT组(P<0.01)。而nanog、oct4随着分化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JAKi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4HT组高于其对照组(P<0.05)。Socs3的表达量在JAKi组一直较低且低于对照组,在4HT组表达较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第15天的Cx43和α-MHC蛋白表达量JAK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HT组低于其对照组(P<0.05)。结论抑制LIF/Stat3信号通路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激活LIF/Stat3信号通路抑制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
杨谋广徐岩邹传德王爱玲
关键词:LIFSTAT3小鼠胚胎干细胞心肌细胞
eGFR评价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与载脂蛋白A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eGFR评价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与载脂蛋白A(apoA)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3月—2012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或临床诊断冠心病但因肾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冠脉造影检查(13例)的高血压患者共341例,使用简化MDRD公式计算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eGFR高低将其分为eGFR正常组291例(eGFR≥60 m L·min^(-1)·1.73 m-2)和eGFR下降组50例(eGFR<60 m L·min^(-1)·1.73m-2)。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LDL/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apoA/apoB,白蛋白(ALB),脂蛋白a(lpa),血肌酐(SCr),糖尿病患者比例,吸烟比例,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诉指标对eGFR下降的影响。结果 34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平均年龄(65.04±10.62)岁,其中男性212例(62.1%)。eGFR下降组患者年龄,LDL/HDL、SCr、BUN、糖尿病比例、吸烟比例均高于eGFR正常组,apoA、apoA/apoB、HDL、ALB低于eGFR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UN(OR=1.712,P<0.01),糖尿病比例(OR=5.100,P<0.01),吸烟比例(OR=5.004,P<0.01),apoA(OR=0.127,P<0.01)为影响eGFR下降的独立因素,其中apoA的相关性最强。结论 apoA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eGFR下降强相关,为独立的保护因素。
张振张建华徐岩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载脂蛋白A肾小球滤过率
血清ApoB/ApoA-I比值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ApoB/ApoA-Ⅰ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并按分值设为4组:第1组(0分,n=121);第2组(1~30分,n=102);第3组(31 ~ 90分,n=90);第4组(>90分,n=31).采集空腹血标本,检测并分析各血脂指标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2、3、4组的ApoB/ApoA-Ⅰ比值大于1组(P<0.05),3、4组的ApoB/ApoA-Ⅰ比值大于2组,且4组的ApoB/ApoA-Ⅰ比值大于3组(P<0.05);ApoB/ApoA-Ⅰ比值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性(r=0.319,P<0.01).结论 ApoB/ApoA-Ⅰ比值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关系,提示其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张洋张建华汪跃国徐岩陈旭华伍梦佐程自平
关键词:APOBGENSINI评分冠心病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511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成四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组19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ACS)组10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不典型胸痛对照(Control)组115例。测定各组CEM水平及血浆hs-CRP水平。结果与SAP组比较,N-ST-ACS组(127.82μg/mg,107.50~155.32μg/mg)与ST-ACS组(130.56μg/mg,118.34~148.18μg/mg)患者CEM明显升高(P<0.01);而CEM在SAP组(77.05μg/mg,64.87~92.74μg/mg)与Control组(83.43μg/mg,65.04~95.13μg/mg)之间无明显差异。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CEM与N-ST-ACS(OR32.043,95%CI12.964~79.203,P<0.01)及ST-ACS均有显著相关性(OR53.926,95%CI19.506~149.084,P<0.01)。统计结果显示CEM与病变血管数目呈正相关(r=0.445,P<0.01),同时发现在SAP与ST-ACS两组患者中CEM与hs-CRP有正相关性(r=0.174,P<0.05)。结论 CEM水平与ACS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CEM可能参与ACS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CEM作为反映ACS的意义可能优于hs-CRP。
张建华徐岩陈旭华伍梦佐程自平陈斌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红细胞膜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a)水平与VH-IVUS检测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利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评价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成分与脂蛋白(a)[Lp(a)]的关系,探讨Lp(a)在斑块易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4例胸痛患者,依据患者症状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NSTEACS)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及对照组(CAG显示管腔未见异常者)15例。测定患者血清生化指标,采用VH-IVUS检查NSTEACS和SAP组患者病变斑块,分析斑块成分与Lp(a)关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TEACS组和SAP组患者Lp(a)、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NSTEACS组患者血清Lp(a)、hs-CRP和LDL水平高于SAP组(P<0.05)。与SAP组比较,NSTEACS组患者病变斑块含坏死组织(NC)、纤维脂质(FF)成分百分比和易损斑块(TCFA)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Lp(a)与斑块中含NC、FF成分百分比及TCFA发生率和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11、0.312、0.318和0.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ACS患者斑块不稳定随Lp(a)升高而增加。Lp(a)是反映易损斑块的敏感性指标。
张宜春徐岩辜和平
关键词:虚拟组织学易损斑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