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9A080209002)
- 作品数:3 被引量:45H指数:2
- 相关作者:雷欣欣张本山潘宝怡张菊梅吴清平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1
- 2011年
- 分别采用传统国标GB/T 8538-2008方法、基于OprL基因的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检测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显示,采集的46份市场水样中,用传统GB8538-2008方法检出了3份阳性样品,检出率为6.5%,检测时间至少2天;而PCR和LAMP方法都检出4份阳性样品,检出率为8.7%,并且可在24 h内报告结果。PCR和LAMP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灵敏等优点,可用于大批量水样的快速检测和结果初筛。
- 张淑红吴清平徐晓可张菊梅潘宝怡彭飞艇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PCRLAMP
- 木薯羟丙基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复合改性淀粉的性质研究
- 2012年
-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木薯羟丙基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复合改性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Brabender黏度仪等对木薯羟丙基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复合改性淀粉的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木薯原淀粉和木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复合改性后,在1550~1610cm-1出现新的吸收峰,与原木薯淀粉和木薯SSOS相比,在940、880、730、570cm-1处呈现较弱的吸收峰;复合改性后颗粒表面受损严重,颗粒的形状也发生明显改变,但晶体类型没有发生改变;乳化性能和透明度得到提高;起糊温度、峰值温度降低,糊粘度增大;与单一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改性淀粉相比,热糊稳定性升高,凝沉性增强。
- 雷欣欣张本山周雪
- 关键词:木薯淀粉
- 羟丙基辛烯基复合改性蜡质玉米淀粉的性质被引量:4
- 2013年
- 摘要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先羟丙基后辛烯基的改性顺序制备复合改性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Brabender黏度仪等对羟丙基辛烯基复合改性蜡质玉米淀粉的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淀粉在1550—1610cm-1处、1714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说明改性后引入了RCOO-和C===O基团。蜡质玉米淀粉复合改性后颗粒表面受损严重,颗粒的形状也发生明显改变,但晶体类型没有发生改变;透明性、冻融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明显提高。
- 雷欣欣张本山
- 关键词:蜡质玉米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