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08411952500) 作品数:14 被引量:164 H指数:8 相关作者: 董健 李熙雷 周晓岗 马易群 周健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上海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2012年 邻近节段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是融合手术后的一种远期并发症,由融合部位相邻的可动脊椎节段退变所致的新发临床症状。ASD一般被称作“邻椎病”,主要发生在相邻于融合部位上方的第一个节段,有时也可以在相邻上方的第二个节段或者相邻下方的节段。 姜允琦 李熙雷 董健关键词:腰椎融合 远期并发症 临床症状 ASD 脊神经根哑铃型节细胞神经瘤2例报告 2010年 节细胞神经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节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多见于腹膜后和纵隔内。脊神经根哑铃型节细胞神经瘤罕见,国内外鲜有报道:我科收治2例脊神经根哑铃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报道如下。 周健 董健 李熙雷 周晓岗 方涛林 林红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 脊神经根 哑铃型 交感神经节细胞 细胞移行 纵隔内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8岁,平均47.5岁;病史0.5~36个月。12例合并腰大肌脓肿,8例为双侧;23例有椎管内压迫,后凸畸形Cobb角9°~30°。1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术前ASIA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10例;术前VAS评分5~10分,平均7.5分。椎体间植骨病例均采用自体骨。术后1周左右戴支架下床活动,服用标准疗程三联或四联抗结核药。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6例获得9~70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3分,平均1.6分,VAS评分改善平均5.8分。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获得不同程度改善,ASIA分级:1例B级恢复至D级;1例C级恢复至D级,2例C级恢复至E级;D级共10例,9例恢复至E级,1例无改变。椎体间植骨病例6个月随访时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至0~12°,随访丢失1°~2°。无复发病例,4例年轻患者在病灶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可在一次手术中同一切口内达到椎管内减压、脊柱矫形、融合和脊柱恢复稳定的目的,清除双侧腰大肌脓肿无需行双侧切口,清除胸椎病灶能避免经胸手术带来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李娟 周健 董健 李熙雷 周晓岗关键词:胸腰椎结核 腰大肌脓肿 后路手术 内固定 应用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 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手术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21例。均在三角韧带距骨止点处拧入缝合锚钉,同时修复和重建三角韧带深层,浅层直接缝合。结果随访6-24个月。术后踝关节内侧间隙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良率为85.7%。结论踩关节三角韧带损伤,采用缝合锚钉修补三角韧带,既修复了韧带的连续性,又重建了三角韧带,此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 陈农 李智 董健 潘福根 封沙关键词:缝合锚钉 三角韧带 手术治疗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未行激素冲击治疗的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甲钴胺在对未行激素冲击治疗的急性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中的直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伤后8h未进行激素冲击治疗的急性胸腰椎骨折合并ISCI的5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mNGF联合甲钻胺组(联合组,28例)和单纯使用甲钴胺组(单纯组,28例)。比较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8周及12个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获12~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无患者死亡,无创口感染;术后平均10个月植骨获融合。治疗后1周、8周及12个月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除单纯组在1周时神经功能评分差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片均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各时间点评分均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8周及12个月联合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32.1%(9/28)、82.1%(23/28)和92.9%(26/28),均优于单纯组的25.0%(7/28)、50.0%(14/28)和71.4%(20/28),其中8周和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甲钻胺比较,mNGF与甲钴胺联合治疗ISCI可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 林红 李超 姜允琦 马易群 李熙雷 周晓岗 董健关键词:脊髓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甲钴胺 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验证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脊柱胸腰椎爆裂骨折(AO分型A3.1型)的稳定性。方法选取6具T10—L2的人脊柱标本,通过落锤实验机建立AO分型A3.1型T12爆裂骨折模型,在伤椎及其相邻椎体上置入椎弓根螺钉,建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MSPI)模型,每具标本均进行完整、骨折及MSPI固定3种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分析MSPI固定与完整标本的稳定性差异。结果MSPI固定组的前屈、后伸、左侧弯及右侧弯时的活动度平均分别为0.14°±0.02°、0.07°±0.02°、0.73°±0.22°和0.74°±0.13°明显小于骨折组0.84°±0.10°、1.94°±0.30°、2.33°±0.56°和2.54°±0.44°及完整组0.46°±0.05°、1.01°±0.23°、1.34°±0.24°和1.3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扭转相同角度时,MPSI固定组所需的扭力(3103.00±213.11)N与完整组(2654.75±122.90)N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骨折组(1519.60±100.82)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AOA3.1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时,MSPI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李熙雷 车武 董健 马易群 王会仁 李娟 张东升关键词:脊柱骨折 骨钉 生物力学 经皮与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比较经皮及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行单节段固定共44例,其中开放组20例,经皮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伤椎后凸角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ml比(169±34)ml,P〈0.05];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7)比(2.1±0.7),P〈0.05];术前、术后1周及1年测量伤椎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A3.1或A3.2型脊柱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术后疗效宅今可靠. 马易群 李熙雷 董健 王会仁 周晓岗 李超关键词: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单节段固定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基础与诊断治疗进展 被引量:6 2010年 胸椎黄韧带骨化以下胸椎多见,是胸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原因。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其他脊柱疾病,易误诊、漏诊,且手术治疗风险大,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该文对近年来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陈农 董健关键词:胸椎 黄韧带骨化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9例胸椎OLF患者,其中30例采用"揭盖"式全椎板切除减压,9例采用改良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11分)、硬化节段、CT分型、脊髓信号改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在10个月~8年,平均54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术后疗效评价为优19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达84.6%。术前病程短,JOA评分高,单节段骨化,CT分型为外侧型及矢状位T2加权像髓内信号无改变的病例术后疗效好。结论"揭盖"式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改良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是治疗胸椎OLF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硬化节段、CT分型及压迫节段MRI示脊髓信号有无改变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周健 陈农 董健 李熙雷 周晓岗 方涛林 林红 马易群关键词:胸椎 黄韧带骨化 术后疗效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中长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6月~2008年1月收治的302例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均一期行腰椎后路手术,分别给予单纯开窗髓核摘除、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Coflex)、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Semi-Rigid Rod)等不同手术方法以及TLIF与Coflex,动态钉棒固定与TLIF相结合等术式。结果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0.3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断钉及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及患者自身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动态固定与融合手术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袁维 李熙雷 董健 周晓岗 马易群 周健 王会仁关键词:腰椎间盘 退变性疾病 多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