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基金

作品数:145 被引量:876H指数:14
相关作者:路方红赵颖馨刘振东王舒健孙尚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基因
  • 19篇血压
  • 19篇肿瘤
  • 16篇细胞
  • 13篇蛋白
  • 11篇动脉
  • 11篇多态
  • 11篇高血压
  • 10篇多态性
  • 10篇疟疾
  • 9篇正常高值
  • 8篇血管
  • 8篇免疫
  • 8篇抗原
  • 7篇原发性
  • 6篇原发性高血压
  • 6篇中毒
  • 4篇动态血压
  • 4篇猪毛
  • 4篇猪毛菜

机构

  • 79篇山东省医学科...
  • 20篇山东省寄生虫...
  • 16篇山东省肿瘤医...
  • 15篇山东省医药卫...
  • 14篇山东大学
  • 10篇山东省职业卫...
  • 8篇济南大学
  • 5篇山东省内分泌...
  • 5篇山东省医药生...
  • 4篇山东省精神卫...
  • 4篇山东省眼科研...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东省皮肤病...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济南市中心医...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济南市第五人...
  • 2篇济宁市第一人...
  • 2篇山东省胸科医...

作者

  • 25篇路方红
  • 19篇赵颖馨
  • 17篇刘振东
  • 16篇王舒健
  • 13篇孙尚文
  • 10篇刘岩
  • 10篇王用斌
  • 9篇孔祥礼
  • 9篇赵长磊
  • 9篇潘慧
  • 8篇刘新
  • 8篇许艳
  • 8篇卜秀芹
  • 8篇胡小亮
  • 8篇何有琴
  • 8篇牛洪欣
  • 8篇李俊
  • 7篇田奇
  • 7篇刘亚民
  • 6篇范开席

传媒

  • 10篇卫生软科学
  • 7篇中国血吸虫病...
  • 7篇中华高血压杂...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中华肿瘤防治...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校医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肿瘤防治杂志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国外医学(遗...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精神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国辐射卫生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6
  • 7篇2015
  • 15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13篇2011
  • 14篇2010
  • 15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i1调控恶性肿瘤生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Musashi homolog 1(简称Msi1)与各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2010-06-2015-6文献,以"Msi1、MSI-1、Musashi-1和肿瘤"等为关键词,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11条,中文文献180条。纳入标准:1)Msi1的研究进程;2)Msi1与肿瘤之间的关系;3)发表年限较近的文献。剔除标准:1)与肿瘤不相关;2)年代久远;3)重复性。根据上述标准纳入分析文献33篇。结果 Msi1是通过调节转录后的翻译过程来保持干细胞处于未分化的状态,通过调节Notch,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干细胞细胞增殖和细胞命运的决定以及肿瘤形成的发展。Msi1基因在各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其作用是参与影响肿瘤有关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及其凋亡等;降低Msi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有效诱导癌症细胞凋亡,阻止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导致肿瘤消退。结论 Msi1通过对多种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过程,且与肿瘤的预后及治疗有关联。Msi1的研究将对临床肿瘤疾病基因层面的深入研究和诊断治疗提供新途径,有望成为肿瘤诊疗及靶向药物研究的新靶点,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惠丽娜徐忠法范开席
关键词:MUSASHI-1肿瘤生长
国外医院评审的历史与经验及其对我国医院评审的启示被引量:18
2007年
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三个国家医院评审实践的介绍,以及目前通用JCI认证、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相关阐析,总结了从评审机构设置、程序和标准角度对我国医院评审的借鉴意义。
何有琴刘岩刘亚民高金武孙春玲
关键词:医院评审JCI认证ISO9000族标准
山东省双相情感障碍6号染色体基因扫描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6号染色体进行扫描,查找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位点,进而定位易感基因。方法在6号染色体上间隔10cM(厘摩)遗传距离选择了20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对104例发病年龄≤20岁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1000例正常对照者组成的DNA混合样本分别进行了扫描。采用CLUMP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逐一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在D6S262位点发现患者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山东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6号染色体上D6S262位点关联,基因突变或甲基化调控等致病因子可能位于其附近。
栾萌陈刚周鹏常学润王元勋杨树林陈星刘文敏范文田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染色体基因DNA
实现我国罕见病药物可及策略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药物的可及性是指患者能够在合理的距离内方便地在医疗机构获得基本药物,并在经济上可以负担。笔者首先引入罕见病药物可及性概念及影响因素,指出影响药品可及性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为可获得性和可及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实现药物的可及现状,提出了实现我国罕见病药物可及策略。
谷景亮鲁艳芹张睿岳媛段永璇徐凌忠
关键词:罕见病药物可获得性可及性
α1抗胰蛋白酶角蛋白84和微管蛋白β链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高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瓜氨酸化自身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对RA患者的滑膜和血清采用二维免疫印迹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研究特异性瓜氨酸化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ELISA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潜在的自身抗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s检验以及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RA患者的滑膜组织和血清存在α1,抗胰蛋白酶(A1AT)、纤维蛋白原β链(FIBB)、角蛋白84(KRT84)、微管蛋白β链(TBB)和波形蛋白(VIME)5种特异性表达蛋白;A1AT、角蛋白84和TBB在RA患者的滑膜和滑膜液中显著高表达,此外,RA患者血清中KRT84高表达。结论在RA中特异表达的自身抗原包括:A1AT、FIBB、KRT84、TBB和波形蛋白,已有研究证明了FIBB和波形蛋白为自身抗原,同时证明了我们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赵燕常晓天王月俭陈彧栗占国
关键词:瓜氨酸自身抗原
国外罕见病药物政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对国外罕见病药物政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描述了各国的罕见病药物政策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发现差异并总结罕见病药物制度的实施对罕见病领域的研究和人类健康事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为各国罕见病的政策制定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谷景亮鲁艳芹钟彩霞段永璇徐凌忠
关键词:罕见病孤儿药药物政策
吡格列酮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但PPARγ是否参与调节放射性肺炎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PIO治疗组及照射+PIO治疗组4组,每组20只。X射线全胸单次照射15Gy建立小鼠放射性肺炎模型,PPARγ激动剂PIO 20mg/(kg·d)于照射前1周开始灌服,1次/d,每周称体质量调整1次给药剂量,共8周。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1、4和8周处死小鼠5只,摘取全肺,称湿重,计算肺指数;行肺脏组织学HE染色观察肺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各组小鼠血清中的变化。结果各组小鼠无一例死亡。资料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单纯照射组小鼠肺指数最高,F=35.82,P<0.001;照射组小鼠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IO组,均P<0.001;照射+PIO组小鼠肺指数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P<0.001。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0,P=0.282。照射后肺组织发生广泛炎症改变,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间隔和肺泡腔充斥大量水肿液体,使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减小。肺泡腔以及增厚的肺间质中充斥大量炎性细胞成分,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等,表现为充血、水肿和渗出。PIO组则减轻了照射诱发的肺组织充血、水肿和渗出。单纯照射组小鼠TGF-β1、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8.80、79.18和135.51,均P<0.001。对照组和PIO组小鼠血清TGF-β1、IL-6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
周海燕高芳田静楚玉峰肖军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细胞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吡格列酮
陶粒砂混合粉尘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选择部分接触氧化铝粉尘、镁砂粉尘、矽尘和陶粒砂混合粉尘的工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比较。结果混合性粉尘陶粒砂接触者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测定值低于单一粉尘接触者和对照组 (P <0 0 1)。
王瑞刘正亮钟大明吴捷郑传斌刘杨吴炳麒刘天敏姜文琴
关键词:肺通气功能健康监护
复方棒冰综合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探讨复方棒冰综合防治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将80例采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整个放疗期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于放疗前后及进食后漱口,必要时行雾化吸八;实验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放疗开始每天于放疗前和饭前预防性地吃复方棒冰直至放疗结束后10d。监测两组放疗期间口腔酸碱度和唾液分泌量变化;记录患者进食情况,口腔黏膜变化,吞咽疼痛与放疗剂量的关系等。最后比较两组发生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结果放疗至30Gy时,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至55~60Gy及放疗结束后lOd,实验组3~4级黏膜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唾液分泌量及唾液pH值大于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棒冰可用于综舍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
何为张玉莲梅慧徐凤华宋冬梅王淑云李静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口腔黏膜
汞对大鼠外周神经影响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HgCl2对胫神经的影响。方法SD大鼠70只,35♀,35♂,体重160 ̄200g。分为4组;急性毒理学试验组40只(20♀,20♂)。按霍恩氏法求出经口灌胃LD50为61.8mg/kg。大剂量染汞组10只(5♀,5♂),按17mg/kg(1/4LD50)经口灌胃HgCl2溶液,每天1次。小剂量染汞组10只(5♀,5♂),按8.5mg/kg(1/8LD50)经口灌胃HgCl2溶液,每天1次。对照组10只(5♀,5♂),每天1次经口灌胃2mL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染汞组连续灌胃(20±4)d,制成亚急性汞中毒模型,然后用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驱汞两个疗程(驱3d,休4d为1个疗程)。分别于造模后和驱汞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胫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大剂量染汞组中有7只出现汞中毒,其中1只雄鼠出现疼痛表现。小剂量组中有6只出现汞中毒,均无疼痛表现。电镜放大4000 ̄20000倍见;汞中毒大鼠胫神经出现脱髓鞘改变,疼痛大鼠改变更显著,DMPS驱汞2个疗程未能阻止脱髓鞘病变。结论亚急性HgCl2中毒可以导致SD大鼠胫神经脱髓鞘病变。
徐旭东郭启明周永田闫伟徐明怡谢林郁东秦占霞
关键词:汞中毒周围神经脱髓鞘疼痛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