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铭源基金(314-140632)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焦传珍田志环康现江更多>>
- 相关机构:韶关学院河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香港铭源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中华绒螯蟹蜕皮周期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被引量:7
- 2013年
- 取一年生未成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甲壳宽度在15 40 mm,暂养在75 cm×50 cm×45 cm的玻璃缸内,24 h充气,自然光照,每天换水1/3,每次换水后投喂土豆、杂鱼等食物,动物适应实验室条件1周后进行实验。为得到蜕皮后的样本,将处于蜕皮前晚期的个体在相同条件下单独饲养。根据已报道方法,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D0、D1和D3–4期、蜕皮后A-B期等5个时期。采用细胞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R细胞数量在蜕皮间期和蜕皮前期都占绝对优势,虽然在蜕皮前早期D0期数量显著下降(P<0.05),但从D1期开始上升,于蜕皮前晚期D3–4期达到最高(62.063.92)%,而在蜕皮后A-B期又显著降低(P<0.05)。F细胞的数量除在D1期显著增加外(P<0.05),其余时期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细胞数量在蜕皮前早期D0期显著增高(P<0.05),随后开始下降,直到蜕皮前晚期D3–4期恢复到间期水平,而蜕皮后A-B期数量又显著增高(P<0.05)。E细胞数量除在蜕皮前早期D0期稍微上升外,其余时期基本稳定(P>0.05)。饥饿对处于不同蜕皮时期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影响不同,饥饿48 h后,处于D0时期的中华绒螯蟹与正常组相比,肝胰腺R细胞数量无显著变化,B细胞和E细胞数量显著下降,F细胞数量上升。处于D1时期的中华绒螯蟹与正常组相比,肝胰腺R细胞、B细胞、F细胞和E细胞数量均无显著变化。说明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组织结构及细胞组成变化,了解甲壳动物蜕皮过程的基础生物学现象,并为其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 田志环康现江焦传珍
- 关键词:细胞组成肝胰腺中华绒螯蟹
-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鳃组织主要成分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采用生物化学和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过程中鳃组织糖原、蛋白质、无机离子含量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显示:鳃组织糖原含量从蜕皮间期C期至蜕皮前D0期基本稳定,从蜕皮前D1期开始逐渐减低,直至蜕皮后A-B期降至最低。蛋白质含量从蜕皮间期C期至蜕皮前D1期保持稳定,在蜕皮前后(蜕皮前晚期D3-4期和蜕皮后A-B期)含量较高。鳃组织Ca2+含量由蜕皮间期至蜕皮前D3-4期含量降低,而于蜕皮后A-B期恢复到蜕皮间期水平。Mg2+含量在蜕皮过程中无显著变化,而Cu2+和Zn2+含量在蜕皮后A-B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鳃组织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在蜕皮前D0和D3-4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鳃组织主要成分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 田志环焦传珍康现江
- 关键词: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体壁结构和主要成分的变化被引量:14
- 2013年
- 采用组织化学和原子吸收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体壁结构和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体壁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和膜层,糖类物质各层均有分布,胶原纤维分布在除上表皮外的其他各层。在蜕皮前,糖类、胶原纤维都被重吸收,体壁上表皮和外表皮在蜕皮前形成,内表皮和膜层在蜕皮后形成。体壁粗蛋白含量在蜕皮前期(D1-D3—4期)降低(P<0.05),蜕皮后A-B期含量极高(P<0.05)。几丁质含量在蜕皮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只是在蜕皮前稍有上升。Ca2+和Mg2+含量在蜕皮前D1期显著低于蜕皮间期和蜕皮前其他时期(P<0.05),而蜕皮后A-B期降到最低(P<0.05),蜕下的甲壳中则含有较多的Ca2+和Mg2+(P<0.05)。Cu2+和Zn2+含量除蜕皮后A-B期升高外(P<0.05),其余时期变化不明显(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体壁结构和成分变化与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 田志环康现江焦传珍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生化成分
- 编码美洲螯龙虾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cDNA的电子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13年
- 利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编码美洲螯龙虾(Homarus americanus)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protein,PGRP)的cDNA序列及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基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细胞定位等的分析。结果获得一段长920 bp的编码美洲螯龙虾PGRP的cDNA序列,包含一个长83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7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是含有信号肽的分泌蛋白,含有1个C端PGRP结构域,表明是一种PGRP;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短型PGRP-SC2和PGRP-SD比较相似。
- 焦传珍田志环
- 关键词:肽聚糖识别蛋白生物信息学电子克隆
- 镉胁迫对蚤状溞的生长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蚤状溞作为指示生物监测镉污染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室条件下,研究Cd2+对蚤状溞的生长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的影响。结果在亚致死浓度下,低质量浓度(0.0125 mg/L)Cd2+在短时间内对蚤状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中、高质量浓度(0.025 mg/L及以上)Cd2+对蚤状溞生长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染毒12 h后3种酶活力各质量浓度组均比对照组有所下降;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24~72 h),低、中质量浓度组的酶活力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高质量浓度组的酶活力则一直低于对照组。结论以蚤状溞作为监测水体环境中Cd2+污染的指示生物是可行的。
- 田志环焦传珍
- 关键词:抗氧化酶镉
- 蚤状溞(Daphnia pulex)基因组中MDM2/4类似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特征
- 2013年
- 【目的】验证蚤状溞基因组是否存在与人类原癌基因MDM2/4同源或相似的基因,为拓展蚤状溞作为模式生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GenBank中同源搜索蚤状溞MDM2/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软件对其基因结构、转录本序列、编码蛋白的性质和结构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用BLASTp程序在GenBank蛋白非冗余数据库中对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搜索,获得了蚤状溞基因组编码的MDM2/4类似蛋白,并分别命名为DAPPU_mdm2_like和DAPPU_mdm4_like。根据EST序列确定蚤状溞MDM2/4类似基因仅有5个外显子。BLAST比对搜索、亚细胞定位预测、功能结构域分析及同源模建预测结果表明,DAPPU_mdm2_like和DAP-PU_mdm4_like可能是MDM2/4的同源蛋白,DAPPU_mdm2_like的结构功能域含有1个ZnF_RBZ结构域(氨基酸135~159)、1个RING结构域(氨基酸250~290)和RING结构域重叠部分序列形成的另一个ZnF_RBZ结构域(氨基酸269~293);DAPPU_mdm4_like氨基酸222~263可能是一个RING结构域。利用Needleman-Wunsch双序列全局比对工具比对,发现DAPPU_mdm4_like与DAPPU_mdm2_like具有28.6%的序列一致性和40.4%的相似性。【结论】蚤状溞基因组可能存在MDM2和MDM4的分化。
- 田志环焦传珍
- 关键词:MDM2生物信息学基因组
- 镧和镉联合暴露对蚤状溞生长及抗氧化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稀土元素镧和镉联合暴露对蚤状潘生长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将蚤状涵随机分为对照(双蒸水)组和低(1/8LC50,0.0125mg/L)、中(1/4L C50,0.025mg/L)、高浓度(1/2LC50,0.05mg/L)镉暴露组及低、中、高浓度(镧和镉浓度比为1:1)镧+镉联合暴露组,每组60只。分别于暴露第2、3、5、7天测定生长情况;于暴露12、24、48、72h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125mg/L镉暴露组暴露第2天时生长率上升(P〈0.05),0.025、0.05mg/L镉暴露组暴露2—7天时的生长率均下降(P〈0.05);与相应镉暴露组比较,0.0125、0.025mg/L镧+镉联合暴露组生长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0.05mg/L镧+镉联合暴露组生长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0.0125、0.025mg/L镉暴露组T—SOD、CAT活力有不同程度上升(氏0.05),而0.05mg/L镉暴露组T—SOD、CAT活力均下降(P〈0.05);与相应镉暴露组比较,0.0125、0.025mg/L镧+镉联合暴露组T—SOD、CAT活力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0.05mg/L镧+镉联合暴露组CAT活力于暴露12h时上升,48—72h时下降,且不同程度地仍低于对照组。结论中、低浓度的镧能够缓解镉对蚤状潘生长的抑制和抗氧化酶活力的损伤。
- 田志环焦传珍
- 关键词:镧镉生长率抗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