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163)

作品数:11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姚燕甄清刘凡瑜杨芳朱鹤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菌病
  • 4篇牧区
  • 3篇影响因素
  • 3篇西部牧区
  • 3篇布鲁杆菌
  • 2篇养羊
  • 2篇养殖
  • 2篇孕妇
  • 2篇现状及影响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杆菌
  • 2篇布鲁杆菌病
  • 2篇布鲁菌
  • 2篇布鲁菌病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冻存
  • 1篇学生网络
  • 1篇血管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吉林省动物疫...
  • 1篇长春市妇产医...

作者

  • 9篇姚燕
  • 7篇甄清
  • 5篇刘凡瑜
  • 4篇杨芳
  • 2篇张艳秋
  • 2篇韩宏志
  • 2篇朱鹤
  • 2篇刘新彬
  • 2篇张翠
  • 1篇王丽娟
  • 1篇张琨
  • 1篇王迪
  • 1篇郭蔚莹
  • 1篇李姝玥
  • 1篇李萌
  • 1篇赵倩
  • 1篇赵硕
  • 1篇李勇
  • 1篇盛健
  • 1篇李晔

传媒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地方病学...
  • 2篇中国临床护理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省松原牧区养羊户成员布鲁菌病现行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了解吉林省松原牧区养羊户成员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干预前后的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为主的布病防控措施的实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吉林省松原市布病高发地前郭县抽取2个乡镇、9个村,将村中全部养羊户成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随后对养羊户成员实施干预,包括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树立展板和面对面讲解布病知识、发放防护用品(口罩、帽子、消毒液),并演示使用方法,干预后(2014年)进行随访调查.对两次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布病新发感染率分别为12.66%(51/403)和5.79%(14/2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75,P< 0.01).两次调查对比,干预后各项布病知识知晓率普遍提高;但高危行为无明显改变,相关的防护行为没有明显提高.结论 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养羊户成员对布病的知晓情况,但个人的防护情况没有明显改变.提示在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同时,应加强养羊户成员的督导和有关部门的监测工作.
张翠王锐泽刘新彬倪少楠盛健关超玲刘凡瑜甄清
关键词:布鲁菌病干预
中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新时代下提高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15日—3月5日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以有效调查问卷781份作为样本。社交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欺凌行为和心理学量表。根据网络欺凌行为参与及实施情况,将样本分为网络欺凌行为仅受害者组、仅施害者组和受害-施害者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分段、登陆社交网络频率、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时间、熟人所占的比例及朋友人数等级资料各组网络欺凌发生率。结果:研究对象781人中,306人(39.18%)参与过网络欺凌,其中53人(17.32%)实施过网络欺凌行为,111人(36.27%)受到过网络欺凌,142人(46.41%)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416人(53.27%)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419人(53.65%)对生活不满意。男性、来自西部地区、社交网络登陆频率≥2次、自我同一性危机和生活满意度是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5,95%CI:1.97-3.83;OR=3.09,95%CI:1.88-5.07;OR=3.22,95%CI:1.14-9.08;OR=1.55,95%CI:1.11-2.16;OR=1.47,95%CI:1.05-2.06)。结论:我国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较高,加强大学生网络使用管理,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朱鹤石凡超安澜殷晓莎付梅花王昱丹周艺林杨芳姚燕张艳秋
关键词:社交网络大学生身心健康
冻存人血中分离的5株布鲁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布鲁杆菌在冻存血液中的存活情况。方法在松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门诊就诊的人群中,收集有发热症状及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患者血液28份(加入到柠檬酸钠抗凝管),-20℃保存。对冻存不同时间的血液样本进行布鲁杆菌分离培养,疑似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及镜检,并与布鲁杆菌阳性血清、A因子、M因子进行血清凝集试验;采用多重PCR方法,使用布鲁杆菌属、种的引物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在冻存时间不同的28份血液中,有5份样本在分离培养后的第4~5天出现小菌落。肉眼下,菌落透明湿润或为乳白菌苔,革兰染色均为阴性,可与布鲁杆菌阳性血清、A因子、M因子血清发生凝集,初步判定这5株菌为羊种布鲁杆菌生物3型。5份分离出布鲁杆菌的血液样本冻存时间最长为17d,最短的6d。牛、羊种布鲁杆菌多重PCR结果均出现223bp目的条带,牛种还含有1条488bp的目的条带,羊种为310bp的目的条带,5株待测菌株的扩增结果与羊种布鲁杆菌的扩增结果一致。结论布鲁杆菌可以在冻存血液中存活一定时间.采用多重PCR方法,利用属、种鉴别,可以为布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王锐泽皮鑫张翠刘新彬关超玲赵倩赵硕李萌甄清
关键词:布鲁杆菌生物学多重PCR
中国人群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部分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VCI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2002年1月—2013年1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VCI危险因素的观察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计算合并相对危险度(OR)或均差(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共纳入42篇合格文献,累计病例3 282例,对照7 815例。分类型变量因素与VCI关系的合并OR及OR 95%CI分别为:高血压2.56(2.03~3.21)、高血脂1.79(1.39~2.30)、高血糖2.46(1.90~3.19)、脑白质稀疏病变5.46(2.60~11.46)、脑梗死多发病灶4.39(2.61~7.38)、多次脑卒中史3.79(2.35~6.11)、左半球梗死病变2.13(1.42~3.20)、吸烟1.51(1.08~2.11)、饮酒0.99(0.73~1.36)、基底节部位梗死2.15(1.55~2.99)和丘脑部位梗死2.34(1.57~3.47);连续型变量因素与VCI关系的MD及MD95%CI分别为:甘油三酯水平0.35(0.15~0.55)、总胆固醇水平0.44(-0.16~1.04)、叶酸水平-4.10(-5.50^-2.69)和维生素B12水平-130.44(-225.46^-35.41)。结论:除饮酒和总胆固醇水平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白质稀疏病变、脑梗死多发病灶、多次脑卒中史、左半球梗死病变、吸烟、基底节部位梗死、丘脑部位梗死、甘油三酯水平高、叶酸水平低和维生素B12水平低均可能是中国人群VCI发生的危险因素。
杨芳刘倩倩王丽娟郭蔚莹姚燕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META分析
核酸恒温扩增-免疫层析技术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核酸恒温扩增-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对布鲁菌病(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为核酸检测标准化推广应用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全血和血清为样本提取布鲁菌核酸,应用恒温扩增技术进行核酸扩增,以免疫层析检测装置直接判读核酸扩增结果;免疫学检测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数据处理应用配对校正χ2检验。结果:29例就诊者全血核酸扩增阳性率为55.2%,血清核酸扩增阳性率为2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全血为核酸提取样本,190例不同病程SAT诊断为阳性和阴性的就诊者核酸检测结果与S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57.9%;93例首诊SAT诊断为阳性和阴性的急性早期就诊者核酸检测结果与S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63.4%。结论:核酸恒温扩增-免疫层析检测方法作为一项实验室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对急性早期的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鉴别诊断布病患者和非患者方面无参考价值。
张慧慧刘凡瑜姚燕陈泽良孙桦楠甄清
关键词:核酸免疫层析布鲁菌病
吉林省西部牧区养殖羊户家庭中小学生布病防治知识及行为习惯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西部牧区养殖羊户家庭中小学生对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及行为习惯现状,为牧区学校开展布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养殖羊户集中的2个乡镇(乌兰塔拉乡和查干花镇)的中小学校,抽取近1年家庭养羊的在校学生209人,以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6人中有105人(50.97%)听说过布病,布病防治知识的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8.00(6.00,9.00)分,合格率为28.64%;合格率有随年龄增高呈上升的趋势(χ2=28.80,P=0.00)。了解布病途径主要通过村医和熟人介绍的为72人(34.95%),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获得的为11人(5.34%)。206人中有104人与羊有过接触,接触率为50.49%;8种与羊接触的方式和接触率分别为帮忙喂食21.84%(62/206)、抱羊羔接触16.50%(58/206)、帮忙打扫羊圈卫生8.73%(26/206)、接种疫苗5.34%(17/206)、帮忙挤奶2.91%(6/206)、处理羊流产物2.91%(6/206)、屠宰2.42%(5/206)和接生1.94%(4/206);布病防治知识知晓合格学生和不合格学生比较,帮忙喂食学生采取基本防护的防护率前者高于后者(P=0.03);其他接触行为,采取基本防护的防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林省西部牧区养殖羊户家庭学生对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存在与羊接触的高危行为习惯,且基本防护率较低。应加强牧区在校学生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关超玲袁志忱姚燕王平刘凡瑜王锐泽王迪李勇甄清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知晓率
吉林省西部牧区养殖羊农户家庭成员布鲁杆菌病感染及接触方式现状调查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西部牧区养殖羊农户家庭成员布鲁杆菌病(布病)感染及接触方式现状,为控制人间布病在养殖羊农户家庭成员中的蔓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2年11月在吉林省西部牧区布病高发地区中选择前郭县,在该县中抽取2个乡镇(查干花镇和乌兰塔拉乡),每个乡镇各抽取一半的村,对村中全部养殖羊农户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诊断。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布病高危接触方式及布病感染情况。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采集被调查者静脉血,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布病血清学诊断。分析调查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学资料、布病高危行为、防护行为对布病感染率的影响。结果共收集403份养殖羊农户家庭成员合格问卷,84人感染布病,感染率为20.84%(84/403),男性感染率[24.78%(57/230)]高于女性[15.61%(27/173),x2=5.038,P〈0.05]。帮忙喂食、打扫羊圈卫生、抱羊羔、接生、给羊接种疫苗、处理掉羔或流产物、挤奶、屠宰共8种接触方式的接触率分别为86.85%(350/403)、80.40%(324/403)、71.71%(289/403)、61.54%(248/403)、53.85%(217/403)、47.39%(191/403)、22.08%(89/403)、14.89%(60/403)。感染率最高的接触方式为给羊接种疫苗[24.40%(53/217)],最低的接触方式是挤奶[16.90%(15/89)]。基本防护率最高的是接生[31.85%(79/248)],其次为处理掉羔和流产物[27.23%(52/191)],基本防护率最低的是屠宰[8.33%(5/60)]。尚未发现布病感染与8种接触方式、基本防护行为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养殖羊农户家庭成员布病感染率较高,布病感染相关接触方式普遍存在,基本防护率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对�
刘凡瑜关超玲李晔袁志忱王迪甄清姚燕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家庭成员流行病学
孕晚期产妇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孕晚期产妇焦虑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孕妇产前焦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3月住院的孕38周以上的待产孕妇467例,采用调查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孕晚期妇女焦虑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67例研究对象中,有焦虑状态者96例,占总调查人数的2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中/中专、本科及以上者发生产前焦虑的概率分别是初中及以下人群的0.422倍(OR=0.422,95%CI:0.225~0.793)和0.280倍(OR=0.280,95%CI:0.141~0.558);预期为自然分娩的孕妇产前焦虑的概率是预期为剖宫产者的2.423倍(OR=2.423,95%CI:0.938~6.260);孕前贫血的孕妇发生产前焦虑的概率是未患贫血者的2.306倍(OR=2.306,95%CI:0.864~6.159);孕期患有高血压的孕妇发生产前焦虑的概率是未患高血压者的6.337倍(OR=6.337,95%CI:2.644~15.189)。结论身体状况不佳,如孕前贫血、孕期高血压、文化程度低、预期自然分娩是孕妇产前焦虑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孕妇健康水平、加强产前相关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孕妇产前焦虑发生。
李姝玥亢玉婷赵彩宁韩宏志姚燕
关键词:孕妇焦虑影响因素
吉林省西部牧区牧民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西部牧区牧民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2年12月在吉林省西部牧区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抽取2个乡镇(查干花镇和乌兰塔拉乡),每个乡镇抽取50%的村子,以村中18岁以上养殖羊的牧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对调查对象足跟骨进行骨密度测定;以面对面访谈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和婚姻等),肥胖状况[计算体重指数(BMI)]和骨质疏松相关因素等。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03名牧民,骨质疏松检出率为3.45%(7/203),骨量减少检出率为46.80%(95/203)。年龄350岁牧民患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风险是年龄〈40岁牧民的2.72倍[比值比(OR)=2.72,95%可信区间(C1):1.34~5.53];BMI18.5-〈24.0和≥24.0的牧民患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风险分别是BMI〈18.5牧民的0.21倍(OR=0.21,95%CI:0.06—0.79)和0.13倍(OR=0.13,95%CI:0.03—0.48)。性别、民族、每天饮酒量、父母骨质疏松疾病史、服用激素类药物史等因素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间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吉林省西部牧区牧民骨量减少检出率较高,年龄、BMI是影响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朱鹤甄清刘凡瑜关超玲孙和平李晔王迪姚燕杨芳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量减少
吉林省西部牧区养羊户布鲁杆菌病感染现况调查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西部牧区养羊户家庭布鲁杆菌病(布病)感染及养殖现状,分析布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布病在养羊户家庭中蔓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吉林省西部牧区布病高发地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抽取2个乡镇,在每个乡镇各抽取1/2的村屯,对所抽取村屯的全部养羊户家庭户主进行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收集养羊户家庭布病感染相关信息,问卷内容包括养羊户家庭一般情况、养殖情况和布病感染情况3个部分。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采集调查家庭全部成员全血各5mL,布病血清学诊断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分析养羊户家庭养殖情况、布病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49份养羊户家庭问卷,82个家庭存在布病感染者,感染率为55.03%(82/149)。羊群养殖年限的长短和新购羊只是否进行检疫是影响家庭成员布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养殖年限≥10年且〈15年的家庭成员布病感染风险是养殖年限〈1年家庭的3.978倍(OR=3.978,95%CI:0.005-15.746),养殖年限≥20年的家庭成员布病感染风险是养殖年限〈1年家庭的10.531倍(OR=10.531,95%CI:2.363-46.940);新购羊未全部检疫的家庭成员布病感染风险是全部检疫家庭的2.848倍(OR=2.848,95%CI:1.289-6.295)。尚未发现家庭人均年收入、养殖年限、规模、品种和与布病感染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吉林省西部牧区养羊户家庭布病感染率较高,羊群不检疫、不免疫和混合放养等危险行为仍然存在,提示养羊户家庭成员布病感染现象严重,对于正确预防布病的认识不足,应强化养羊户家庭成员的布病感染健康教育。
刘凡瑜王平王迪袁志忱李晔关超玲王锐泽甄清姚燕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