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1682) 作品数:7 被引量:33 H指数:4 相关作者: 李小涛 孙静 王永春 石菲 杨长斌 更多>> 相关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人工重力联合中等强度运动锻炼对4d头低位卧床后有氧及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4 d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人工重力联合中等强度运动锻炼的对抗效果。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仅进行4 d HDBR;对抗组(n=6)HDBR期间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30 min基于人工重力(足水平2 Gz)的中等强度运动锻炼。HDBR前后对所有志愿者分别进行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测试。结果 HDBR后对照组递增负荷累计运动应激指数、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及30 s最大负荷运动中的最小无氧功较卧床前均显著下降(P<0.05),无氧功递减率显著升高(P<0.05)而无氧功峰值、平均无氧功均无显著改变;HDBR后对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4 d HDBR可致人体运动能力下降,其中对有氧运动能力影响最大,对无氧运动能力影响较小。基于人工重力的中等强度运动锻炼可有效对抗模拟失重所致的有氧及无氧运动耐力下降。 李小涛 高原 赵疆东 孙静 杨长斌 石菲 王永春 孙喜庆关键词: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 短臂离心机 无氧耐力 最大摄氧量 穴位电刺激对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对正常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进行对照、电针刺激和非穴位刺激3次试验。对照组仅安静平卧30 min,电针组给予双侧内关穴电针刺激30 min,非穴位组给予双侧前臂非穴位刺激,刺激参数同电针组。连续监测被试者心率变异性和心血管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非穴位组相比,电针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在电针期间显著升高(P<0.05);心率、每搏量及心排出量有升高趋势,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电针刺激内关穴可以提高交感神经紧张度,调整自主神经的均衡性。 孙静 高原 杨长斌 李小涛 王永春 孙喜庆关键词:电针 心率变异性 心功能 人工重力联合有氧锻炼可以有效对抗4d头低位卧床所致立位耐力不良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模拟失重引起的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对抗效果。方法12名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锻炼组。对照组仅进行4天头低位卧床,锻炼组在卧床期间每天进行60min的2G人工重力联合80%~95%无氧阈强度的有氧锻炼。卧床前后测量立位耐力、运动能力、心脏收缩功能、血浆容量、胭静脉顺应性等。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后立位耐力、运动耐力及心脏泵血与收缩功能明显下降(P〈0.05),胭静脉横截面积及顺应性显著增加(P〈0.05),而锻炼组志愿者卧床后上述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4d头低位卧床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降低,血浆容量减少以及下肢静脉顺应性升高,立位耐力及运动耐力下降。每天60rain的2G人工重力联合80%-95%无氧阈运动强度的锻炼可有效维持卧床期间心脏收缩功能、血浆容量以及下肢静脉顺应性,从而对抗模拟失重引起的立位耐力和运动耐力的下降。 李小涛 孙静 杨长斌 石菲 王永春 赵疆东 高原 陈荣贵 孙喜庆关键词:头低位卧床 有氧锻炼 立位耐力 心脏收缩功能 电针刺激对人体4d头低位卧床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内关穴对抗模拟失重所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防护作用。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对照组仅进行4 d头低位卧床,电针组则在卧床期间给予双侧"内关穴"电针刺激,30 min/d,连续4 d。卧床前后进行立位耐力、心脏功能、心率变异性以及血液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浓度测定。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后立位耐力、心脏收缩功能及低频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均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卧床后LF/HF以及血液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浓度显著增高(P<0.05),立位耐力呈下降趋势,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卧床前后心脏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4 d头低位卧床可导致心脏功能降低,立位耐力下降。电针刺激"内关穴"可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液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释放,进而有效维持头低位卧床期间心脏功能以及立位耐力。 孙静 李小涛 杨长斌 石菲 王永春 赵疆东 孙喜庆关键词:头低位卧床 电针 立位耐力 心率变异性 内关穴 电针刺激内关穴对7d尾吊模拟失重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内关穴对尾吊7 d模拟失重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激对抗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尾吊组、穴位刺激尾吊组和对照组,尾吊组和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均头低位-30°,尾吊7 d,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需进行每天30min的电针刺激内关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组均在7 d后测量血浆和组织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尾吊7 d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股动脉中3种物质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给予电针刺激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显著低于尾吊组(P<0.05),而股动脉中3种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尾吊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关穴可有效维持7 d尾吊模拟失重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稳定性。 高原 孙静 杨长斌 李小涛 王永春 孙喜庆关键词:尾吊 模拟失重 电针 内关穴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电针刺激内关穴对模拟失重大鼠心脑血管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内关穴对模拟失重大鼠心脑血管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尾吊组、穴位刺激尾悬吊组和对照组,尾吊组和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均头低位-30°尾吊7 d,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需进行每天30 min的电针刺激内关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三组均在7 d后测量血清、心脏组织、脑组织、颈动脉及股动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尾悬吊后大鼠血清及各血管组织中SO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MDA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电针刺激后,穴位刺激尾悬吊组大鼠SOD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电针刺激大鼠内关穴可减轻7 d尾悬吊模拟失重效应所产生的心脑血管氧化应激。 高原 孙静 李小涛 杨长斌 王永春 孙喜庆关键词:模拟失重 电针 内关穴 心脑血管 氧化应激 穴位刺激对失重心血管效应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0年 航天失重可引起心血管功能失调,是威胁航天员健康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发展新型失重防护措施将有力提升我国航天医学保障能力。近年研究表明,穴位刺激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引起的心血管功能失调,维持人体立位耐力。本文简要阐述了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发生机制和防护措施研究进展,重点论证了基于穴位刺激的失重生理效应防护作用的理论依据,全面总结了穴位刺激对抗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实验研究,对进一步阐明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机制,发展新型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孙喜庆 孙静 高原 潘益凯 王永春关键词:穴位刺激 心率变异性 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