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6Z308)

作品数:7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宏张杰段晓东宋立新姚仁达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除锰
  • 3篇生物除锰
  • 3篇生物氧化
  • 2篇地下水
  • 2篇生物滤层
  • 2篇滤层
  • 2篇滤池
  • 2篇红球菌
  • 2篇
  • 2篇MN
  • 1篇氧化酶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生物滤池
  • 1篇水体
  • 1篇人工湿地
  • 1篇锰氧化细菌
  • 1篇膜技术
  • 1篇化学氧化
  • 1篇混凝

机构

  • 7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市经济管...

作者

  • 7篇杨宏
  • 5篇张杰
  • 3篇宋立新
  • 3篇段晓东
  • 2篇熊晓丽
  • 2篇姚仁达
  • 1篇甘文娟
  • 1篇曹自伦
  • 1篇李威
  • 1篇刘雪娇
  • 1篇张艳萍
  • 1篇纪娟
  • 1篇李冬
  • 1篇唐美丽
  • 1篇张岩
  • 1篇胡希佳
  • 1篇张长利
  • 1篇王洪涛
  • 1篇钟洁
  • 1篇吕鑑

传媒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给水排水
  • 1篇水处理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除铁除锰生物滤层内铁的氧化去除机制探讨被引量:23
2007年
通过实验室的模拟滤拄实验说明了弱曝气条件下,空气接触氧化除铁的极限浓度为22~23mg/L.成熟生物滤层内铁、锰氧化细菌的营养需求研究表明:滤层内生存的铁、锰氧化细菌属贫营养细菌,对铁的营养需求极低,但对锰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可以推断,成熟生物滤层内,极少部分铁发生的是生物氧化而大部分铁仍是通过化学氧化而去除的.
李冬张杰王洪涛张艳萍
关键词:生物滤层化学氧化生物氧化
生物除锰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被引量:23
2008年
文章简要阐述了生物除锰的机理,重点介绍生物除锰的工艺流程和应用,包括以生物滤池为核心的单极/多级工艺、复合MF/UF中空纤维膜工艺以及用于处理矿山废水的人工湿地工艺;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生物除锰的研究动态,如:同时去除NH4+、Fe、Mn的研究、生物滤池运行模式的研究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生物除锰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点看法。
杨宏纪娟钟洁冯波张杰
关键词:生物除锰生物滤池人工湿地
红球菌Rhodococcussp-1对地下水中Mn(Ⅱ)生物去除特性的研究
2009年
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从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细菌,经LBB法检测其具有Mn(Ⅱ)氧化能力,利用Sherlock.细菌鉴定系统初步确定其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sp.)。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1菌株的Mn(Ⅱ)生物去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hodococcussp-1菌株在接种20 h左右达到生长稳定期,Mn(Ⅱ)的去除量趋于稳定,可达到12 mg/L,具有很强的地下水Mn(Ⅱ)生物去除能力;同时Rhodococcus sp-1菌株的生长可以改变其培养环境的pH,使pH升高。为锰生物氧化机理和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优势菌株,同时为后续的锰氧化细菌固定化和酶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段晓东宋立新杨宏吕鑑张杰
关键词:红球菌生物除锰地下水
生物除锰滤池的生态学研究
生物除锰技术自提出以来,就因其处理效果好、运行状况稳定、投资费用少等特点,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生物除锰滤池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包括细菌数量与Mn(Ⅱ)去除的关系、生物除锰滤层中细菌的纵向分布以及细...
宋立新段晓东熊晓丽张岩杨宏张杰
关键词:生物除锰生物滤层
文献传递
锰氧化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我国水资源的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除锰技术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技术,已经成为当今除锰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技术的核心是微生物分泌锰氧化酶将低价锰离子氧化去除,锰氧化酶的活性直接关系到除锰效率的高低,因此,对锰氧化酶性质及其氧化机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对锰氧化酶的种类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氧化产物,以此为我国今后生物除锰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唐美丽张长利刘雪娇曹自伦甘文娟杨宏
关键词:锰氧化细菌
Rhodococcus sp-1的Mn^2+生物去除能力及诱导特性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从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经LBB(leucoberbelin blue)法定性检测其具有Mn2+氧化能力,利用Sherlock细菌鉴定系统初步确定其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1菌株的生物除锰能力和诱导特性研究结果表明,Rhodococcus sp-1菌株在达到第1个生长稳定期,细菌浓度2.3×108个/mL时,其Mn2+的去除量可达到35 mg/L,具有很强的Mn2+生物去除能力;同时Fe的存在对Rhodococcus sp-1 Mn2+氧化活性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在相同培养条件下,Fe3+的诱导性强于Fe2+,其诱导速度是Fe2+的3~4倍;有机Fe3+的诱导性强于无机Fe3+,其诱导速度是无机Fe3+的1.6~2倍.
段晓东宋立新杨宏熊晓丽李威张杰
关键词:红球菌
沉淀和膜技术去除水体As(V)综述
2018年
介绍了沉淀技术和膜技术去除水体As(V)的原理,分析了影响其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对各项技术的国内外应用研究和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对技术尚存问题进行了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并对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沉淀技术需改进工艺以控制药剂的投加量、产生的大量污泥固化或资源化利用、电磁混凝技术进一步发展以及采用清洁能源发电是其发展方向。膜技术中的纳滤技术优势明显,混凝工艺结合低压膜利用更为经济,膜污染、浓水处理及污泥处置问题是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姚仁达杨宏
关键词:膜技术
铁铝复配型混凝剂去除地下水高As(Ⅴ)试验
2014年
为建立完整的高砷地下水处理流程,在生物氧化滤柱实现了As (Ⅲ)至As(Ⅴ)的高效氧化后,进行了复配型混凝剂对As(Ⅴ)去除的最优条件筛选试验.在原水As(Ⅴ)的质量浓度为2.0 mg/L的条件下,铁铝复配混凝剂对As(Ⅴ)的去除性能较铁盐、铝盐等单—混凝剂投加量减少50%以上,且复配混凝剂强化了其对砷的吸附、沉淀性能及对絮体的沉淀及网捕卷扫功能,对于出水痕量砷,铝盐对于去除效果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2种混凝剂交叉效应显著;采用5.0 mg/L三氯化铁和3.0 ~4.0 mg/L聚合硫酸铝2种混凝剂复合投加,除砷效果最好,出水As(Ⅴ)质量浓度稳定小于10.0000 μg/L;对复配型混凝剂最优条件的研究表明,在pH为6.00~7.00、浊度大于30.0 NTU或小于10.0 NTU时,复配混凝剂除砷效果最高,能稳定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小于10 μg/L).
杨宏杜强强姚仁达尚海源胡希佳陶慕翔赵月兰
关键词:生物氧化复合混凝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