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BAC07B03)

作品数:5 被引量:117H指数:5
相关作者:刘任涛安慧赵哈林李国旗赵学勇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放牧
  • 3篇土壤
  • 3篇荒漠
  • 3篇荒漠草原
  • 3篇草原
  • 2篇沙质草地
  • 2篇土壤动物
  • 2篇放牧干扰
  • 2篇草地
  • 1篇大型土壤动物
  • 1篇性状
  • 1篇养分
  • 1篇叶干物质含量
  • 1篇叶性状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物量
  • 1篇沙地
  • 1篇沙地草场
  • 1篇沙漠化
  • 1篇生境

机构

  • 5篇宁夏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刘任涛
  • 2篇安慧
  • 2篇赵哈林
  • 1篇赵学勇
  • 1篇马琳
  • 1篇李国旗
  • 1篇李学斌
  • 1篇辛明
  • 1篇刘凯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半干旱沙地草场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对封育措施的响应被引量:12
2012年
以宁夏盐池国家级草原资源生态监测站为依托,选择荒漠草原典型冰草植被类型的封育(5年)与未封育样地对地面节肢动物、植物以及土壤性质进行了调查,同时分析了地面节肢动物对封育后植物和土壤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封育对地表植被和土壤性质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尤其是植物个体数、高度和盖度以及生物量封育样地显著高于未封育样地(P<0.05)。调查样地共捕获地面节肢动物7目26科28个类群;封育围栏内外共有的优势类群为拟步甲科琵甲属,共有的常见类群有13个类群,共有类群数占总类群数的50%。并且,地面节肢动物对封育亦产生了积极的响应,动物群落个体数、类群数和多样性封育样地均高于未封育样地,但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荒漠草原短期封育(5年)对地表植被和地面节肢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相关分析表明,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优势度指数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土壤容重是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封育内外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不同地面节肢动物类群对封育内外生境的选择性而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
刘任涛李学斌辛明马琳刘凯
关键词:荒漠草原封育放牧
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52
2013年
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影响显著。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轻度放牧达到最大值。同围封禁牧相比,重度、中度和轻度放牧草地的植物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43.8%、42.0%、15.4%和27.7%、16.2%、11.9%。土壤有机碳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全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围封禁牧草地土壤有机碳比重度放牧增加了18.1%,而土壤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分别降低了21.1%、51.9%和11.0%。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植物群落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放牧干扰下荒漠草原土壤环境及其养分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变化。
安慧李国旗
关键词:荒漠草原放牧生物量土壤养分
放牧干扰对荒漠草原植物叶性状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被引量:28
2012年
以宁夏退化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牛心朴子、乳浆大戟、甘草和牛枝子为对象,分析放牧干扰对植物的比叶面积(specificleafarea,SLA)、叶干物质含量(leafdrymattercontent,LD-MC)、叶面积和叶干质量等叶性状的影响,探讨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对环境改变的响应和适应对策.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降低,牛心朴子、乳浆大戟、甘草和牛枝子的SLA总体呈显著降低的趋势;SLA在不同放牧强度间差异显著,而LDMC则无显著差异.不同植物的叶性状相关性存在差异,牛心朴子和甘草的SLA和LDMC呈显著负相关,而乳浆大戟和牛枝子的SLA和LDMC呈正相关.牛心朴子、甘草、乳浆大戟和牛枝子的SLA对生存环境改变的反应比LDMC更敏感.植物的SLA可以作为荒漠草原植物资源利用对策的指示指标.
安慧
关键词:荒漠草原放牧干扰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
沙质草地生境中大型土壤动物对土地沙漠化的响应被引量:12
2012年
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是沙漠化生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掌握沙漠化过程中生物退化规律和提出合理沙漠化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选取处于不同沙漠化阶段的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丘间低地5种生境类型,采用手拣法对其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36个动物类群,属于8目32科,优势类群为蚁科,常见类群有22个类群,两个类群的个体数共占群落个体总数的93.33%;稀有类群有13个类群,其个体数占群落个体总数的6.67%。结果显示,丘间低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半流动沙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类群数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流动沙地(P<0.05);固定沙地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生境类型(P<0.05);沙质草地严重沙漠化显著地影响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并且,不同土壤动物类群个体对不同沙漠化阶段生境的适应性存在一定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响应模式。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以及土壤含水量差异是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分布与生长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固定沙地是大型土壤动物的适宜沙地生境,具有较多的个体数量和较高的生物量;丘间低地、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影响大型土壤动物存活,其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较低。
刘任涛赵哈林
关键词:土壤动物沙质草地沙漠化科尔沁沙地
放牧干扰后自然恢复沙质草地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变化特征被引量:18
2011年
通过调查科尔沁沙质退化草地不同强度放牧干扰(重度放牧,HGR;适度放牧,MGR)后自然恢复草地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分析了放牧干扰对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的长期影响。结果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门2纲8目32个类群,优势类群为象甲科(鞘翅目)和蚁科(膜翅目)2类,共占捕获量的41.54%。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包括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3类,分别具有16、15和1个类群,其个体数分别占总捕获数的64.08%、32.39%和3.52%。HGR有23个动物类群,分属于3个功能群;MGR有19个类群,但只有2个功能群(无杂食性)。HGR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多样性指数均略高于MGR,但HGR和MGR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植食性和肉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占总个体数比例HGR均略低于MGR,但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个体数间的比例较稳定。与中度放牧干扰产生的影响相比,重度放牧干扰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包括功能群特征)产生的长期影响更为明显。重度放牧后沙质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营养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但12年恢复时间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恢复的影响有限。
刘任涛赵哈林赵学勇
关键词:放牧干扰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群落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