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10103)

作品数:34 被引量:263H指数:9
相关作者:吕振华郭孔辉王超吕毅宁郭耀华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机械工程
  • 32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军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1篇车辆
  • 6篇阻尼
  • 5篇振动
  • 5篇车身
  • 4篇优化设计
  • 4篇助力转向
  • 4篇减振器
  • 4篇车辆工程
  • 4篇车身结构
  • 3篇电动
  • 3篇电动助力
  • 3篇电动助力转向
  • 3篇液压
  • 3篇振动模态
  • 3篇汽车
  • 3篇自由阻尼
  • 3篇拓扑优化
  • 3篇模态
  • 3篇结构刚度
  • 3篇结构阻尼

机构

  • 17篇清华大学
  • 16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电子科技...
  • 5篇中国船级社
  • 2篇湖南大学
  • 2篇中国汽车技术...
  • 2篇泛亚汽车技术...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第一汽车...
  • 1篇长春孔辉汽车...

作者

  • 17篇吕振华
  • 14篇郭孔辉
  • 10篇王超
  • 8篇吕毅宁
  • 4篇郭耀华
  • 4篇顾叶青
  • 3篇李飞
  • 3篇王亚楠
  • 3篇丁海涛
  • 3篇张建伟
  • 2篇顾名坤
  • 2篇吕威
  • 2篇郝宝青
  • 2篇赵波
  • 2篇隋记魁
  • 2篇杨建森
  • 1篇徐达伟
  • 1篇李宁
  • 1篇林跃
  • 1篇王登峰

传媒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汽车工程学报
  • 2篇汽车技术
  • 2篇汽车工程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工程设计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机械强度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天津汽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类雷达车车身地板附加结构阻尼层布置优化技术
2023年
车辆的振动舒适性不仅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对于雷达车等装载精密设备的特种车辆而言,车辆的振动噪声还会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或降低指挥官间的沟通质量。车身附加结构阻尼是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的一种有效措施,以某类雷达车车身地板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附加结构阻尼层的布置优化方法,认为拓扑优化设计方法是附加结构阻尼层优化布置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附加自由阻尼层的局部约束化优化方法,探讨了局部约束化对自由阻尼层性能的影响。
王超吕振华顾叶青吕毅宁
关键词:优化设计振动舒适性拓扑优化
基于AMESim的新型油气弹簧建模与仿真被引量:8
2012年
针对传统气室外置式油气弹簧存在的结构复杂、空间布置较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单气室油气弹簧结构.介绍了该油气弹簧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化得到了其物理模型,并在仿真软件AMESim下搭建了其动力学模型,同时对油气弹簧样件进行了外特性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精度.将建立的油气弹簧模型接入1/4车辆模型进行仿真,在不平路面下对是否装有该油气弹簧系统车辆的车身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等指标进行仿真对比,研究了该油气弹簧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油气弹簧可以显著减小车辆振动,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郭孔辉徐文立徐达伟
关键词:油气弹簧动力学模型外特性仿真平顺性
焊点连接模型对结构刚度的有限元模拟精度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车身等复杂焊接结构中大量焊点的建模方法对其刚度和固有振动频率(亦即动刚度)的有限元分析精度具有较大影响。基于两个解析分析模型,对不同焊点连接模型及其网格相关性对焊接结构刚度和动态特性有限元模拟精度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采用不同焊点连接模型得到的焊点附近局部结构的模拟刚度差异,主要是由于焊点所传递的载荷的分布区域大小不同引起的。焊点附近网格单元尺寸变大时,采用直接连接模型得到的焊点附近局部结构的模拟刚度会相应增加;但是采用RBE3单元连接模型时,也可能会由于受到焊点中心与网格之间的相对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相反的情况。焊点直径变大时,采用RBE3单元连接模型得到的焊点附近局部结构的模拟刚度也会相应增加,但是通过适当调整被焊接结构的有限元网格划分,可以使得该模拟刚度随焊点直径变化的灵敏度最小。通过对一个双帽形焊接薄壁梁结构的几种不同有限元建模方式及相应的刚度和固有振动频率分析结果讨论,验证了给出的解析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及结论的正确性。
吕毅宁吕振华
关键词:刚度振动模态网格划分车身结构
识别粘弹性材料力学参数的自由阻尼试件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工程上常用悬臂梁弯曲共振法识别粘弹性材料的力学参数,而自由阻尼试件是实验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因此试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材料参数的测试精度。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试件设计,首先通过灵敏度分析法定义了影响系数的含义,并将其应用于分析试件的厚度比、共振频率比、密度比等参数的误差对材料参数测试精度的影响中,进而为试件的设计提出一些有重要工程价值的技术指标。其次,基于悬臂梁弯曲共振法实验,分析得出适合采用单边自由阻尼结构试件识别的粘弹性材料。最后,对弯曲共振法中两种不同的自由阻尼试件(单边自由阻尼试件和双边自由阻尼试件)对测试精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实验中这两种结构形式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王超吕振华钟剑锋
关键词:粘弹性材料结构阻尼
车辆下线检测系统的开发被引量:5
2007年
该车辆下线检测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某汽车所采用的发动机ECU、AT和AMT变速器TCU、整车防盗设备IMMO、乘员保护系统SRS及ABS防抱刹车系统控制单元的型号,并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各种电控单元的故障诊断、实时参数测量和执行器测试等功能。此检测系统在该汽车生产线上的应用表明,其可作为车辆下线前车载电子器件是否正常工作的判断依据,并可同时提供车辆车况跟踪、统计和分析的实测数据。
林跃
关键词:故障诊断虚拟仪器技术统计分析
薄板-附加阻尼层复合结构振动模态特性试验研究与仿真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薄板-附加阻尼层复合结构是提高车身等典型结构振动舒适性的主要技术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附加阻尼层的设计和分析,设计了两种典型的薄板-附加自由阻尼层结构并分析其在三种边界条件下的固有振动特性,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薄板-附加自由阻尼层的有限元建模技术,探讨了薄板-附加约束阻尼层复合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分析了薄板-附加阻尼层复合结构动态特性的三种有限元分析方法的精度及适用分析工况,并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受到广泛应用的模态应变能(MSE)法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
王超吕振华顾叶青吕毅宁
关键词:自由阻尼约束阻尼模态应变能
基于天棚和地棚混合阻尼的高速车辆横向减振器半主动控制被引量:29
2013年
在研究抑制高速轨道车辆横向振动时,传统天棚阻尼控制方法使车体的横向振动降低的同时,却增加了转向架和轮对的横向振动,导致机车高速运行时脱轨的可能性变大,运行安全性降低。针对上述问题,在Adams/Rial中建立了轨道车辆单节拖车的整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结合天棚阻尼控制和地棚阻尼控制特点,研究了混合阻尼控制对高速列车横向振动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混合天棚阻尼控制综合考虑了高速车辆运行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使高速车辆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郭孔辉隋记魁郭耀华
关键词:高速车辆半主动控制地棚
电动助力转向综合前馈和模糊PID反馈的电流控制算法被引量:22
2010年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中的电流跟随控制问题,通过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分析系统型别,研究了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在电流控制中的不足,采用前馈和反馈综合控制的思想,提出了综合前馈和模糊PID反馈的电流控制算法。通过实验对比表明,前馈和模糊PID反馈的综合控制方法可显著提高电流跟随控制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吕威郭孔辉张建伟
关键词:车辆电动助力转向前馈控制模糊PID控制
几种特殊弹性参数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几种特殊弹性参数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考虑悬置元件的角变形刚度和发动机前端驱动风扇的传动带弹性约束作用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分析模型。以几种常见车型为例计算了考虑悬置元件角变形刚度前、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同时计算了系统的各阶固有振动频率关于传动带的等效刚度和安装角度参数的变化历程。结果表明:在考虑角变形刚度前、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变化很小;当传动带的刚度逐渐增大时,系统的最高阶振动模态(以侧倾振动为主)频率显著提高;传动带安装角度的增加使第2至6阶固有振动频率产生较大变化。因此,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计算过程中一般可以忽略悬置元件角变形刚度影响;而传动带的弹性约束作用则可能显著影响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在建模和计算的过程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王亚楠吕振华
关键词:固有振动特性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设计被引量:3
2011年
提出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目标,并分析总结出不同工况下的控制策略。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结合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性设计了带有串联校正的PID控制器。通过在助力控制策略下的仿真,验证了助力特性、校正方案和转向盘转角估算算法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实际助力特性与理想助力特性之间基本一致。
王慧君李幼德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PID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