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438)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姜建元吕飞舟夏新雷王洪立王立勋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融合术
  • 2篇解剖学
  • 2篇颈椎
  • 2篇脊柱
  • 2篇脊柱融合
  • 2篇脊柱融合术
  • 1篇钉点
  • 1篇腰椎椎板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测量
  • 1篇枕骨
  • 1篇枕骨髁
  • 1篇神经根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逆向工程
  • 1篇平山病
  • 1篇曲率
  • 1篇椎板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吕飞舟
  • 5篇姜建元
  • 4篇王洪立
  • 4篇夏新雷
  • 3篇王立勋
  • 3篇马晓生
  • 2篇金翔
  • 1篇张帆
  • 1篇郑超君
  • 1篇杨升达
  • 1篇陈文钧
  • 1篇余作冲

传媒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枕骨髁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采用应用解剖学研究结合影像学研究,探讨国人枕骨髁螺钉进钉点的最佳位置参数。方法随机选用20个新鲜尸体头颅标本,先行CT平扫及二维重建,排除枕颈区破坏或畸形的标本。在CT图像上使用4.0mm粗的虚拟线模拟置钉过程,以矢状位最大长度为标准选取进钉点,测量进钉点至枕骨髁内侧缘的水平距离和进钉点至颅底的垂直距离。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枕骨髁螺钉进钉点的位置,切除部分寰椎后弓,置入直径4.0mm的螺钉,再通过枕骨髁解剖、椎动脉充盈试验及CT扫描,确认枕骨髁螺钉置钉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20个新鲜尸体头颅标本均通过CT筛检,总计得到40侧枕骨髁。进钉点至枕骨髁内侧缘的水平距离左侧为(7.6±0.9)mm,右侧为(7.3±0.6)mm,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钉点至颅底的垂直距离左侧为(10.2±1.6)mm,右侧为(9.9±1.0)mm,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CT测量的进钉点位置,36个枕骨髁成功置入螺钉,经解剖及CT扫描证实无舌下神经管损伤,螺钉未穿出枕骨髁内、外侧壁,未损伤椎动脉;4个枕骨髁在置钉时分别穿破内侧壁。结论通过CT重建技术选择正确的进钉点能够使枕骨髁螺钉置入获得最大长度地,尽可能地减少枕骨髁螺钉置入的风险。左、右侧枕骨髁进钉点位置选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钉时部分寰椎后弓的切除能够有效地避免椎动脉的损伤。
余作冲姜建元金翔吕飞舟马晓生王立勋夏新雷王洪立
关键词:枕骨骨螺丝解剖学
平山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及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探讨平山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及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上肢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平山病患者、83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和28例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上肢神经电生理检测资料。其中87例平山病患者中,72例单侧上肢、15例双侧E肢出现肌肉萎缩;83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中,30例单侧上肢、53例双侧七肢出现肌肉萎缩;28例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20例单侧上肢、8例双侧上肢出现肌肉萎缩。结果平山病患者患肢尺神经刺激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potential,CMAP)波幅明显低于正中神经刺激的CMAP波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患肢正中神经CMAP波幅明显低于尺神经CMAP波幅,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止中神经和尺神经CMAP波幅降低程度相同。平山病患者的平均尺神经/正中神经(U/M)CMAP比为0.58-+0.40,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为2.28±1.25,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为1.31±0.63,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U/MCMAP比值〈0.6的患肢中,平山病有62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和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分别只有3例和1例;在u/MCMAP比值〉1.7的患肢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有57例,平山病有12例,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有4例。所有患者双侧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均正常,健肢的CMAP波幅均正常。结论平山病患者小鱼际肌肉萎缩程度重于大鱼际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与之相反,而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大、小鱼际肌肉萎缩程度相似。
金翔吕飞舟陈文钧夏新雷王立勋郑超君姜建元
关键词:颈椎病肌萎缩
腰椎椎板-椎弓根解剖参数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5年
背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脊柱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了解并掌握椎弓根与椎板之间的解剖学关系可能有助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腰椎椎板-椎弓根解剖学参数,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10月,我院门诊行腰椎正侧位检查且结果为阴性的患者80例(男、女各40例),通过GE PACS系统于腰椎正侧位片上分别测量以下解剖学参数:1椎弓根矢向轴与椎板切线夹角;2椎弓根外侧壁中点至椎板外侧缘切线的距离。结果:L1至L5节段椎弓根矢向轴与椎板切线夹角逐渐减小,男性患者由74.21°±6.20°减小至50.59°±7.39°,女性患者由76.32°±3.94°逐渐减小为53.99°±8.48°,男女之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L1至L4节段椎弓根外侧壁中点至椎板外侧缘切线的距离男、女性分别为(8.77±1.77)mm^(6.86±1.55)mm、(6.35±1.73)mm^(5.53±2.08)mm,男性大于女性,各节段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除男性L4节段,其余各节段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1至L5节段椎板-椎弓根解剖学参数具有一定变化规律。了解上述解剖学数据,可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准确地完成椎弓根螺钉置入操作。
王洪立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
关键词:腰椎椎板椎弓根解剖学
基于磁共振神经显像技术解剖学研究的TLIF操作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神经显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neurography,MRN)测量腰骶神经根及毗邻结构相关解剖参数,分析腰椎各节段经椎间孔腰椎体问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的安全性。方法选取12名(男、女各6名)正常健康志愿者,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行腰骶神经根扫描,通过Osirix软件进行三维成像并测量神经根与上位椎弓根间距,神经根与下位椎弓根间距,神经根与矢状面夹角,上、下相邻椎弓根间距,上、下相邻神经根间距。结果12名志愿者L1-L5神经根通过MRN技术均获得良好显像。L1~L5神经根与上位椎弓根间距、神经根与矢状面夹角呈逐渐变小趋势;而神经根与下位椎弓根间距,上、下相邻椎弓根间距则变化规律不明显。与TLIF术中操作空间密切相关的神经根与下位椎弓根间距男、女分别为(8.99±0.88)mm~(10.72±1.01)mm和(7.76±0.46)mm~(8.54±0.65)mm,大多数受试者各节段均〈10mm,且女性数据明显小于男性。同节段左、右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解剖学测量,进行TLIF操作时对上位神经根具有一定骚扰,对某些患者存在一定的损伤风险。
王洪立杨升达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王立勋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脊神经根磁共振成像
应用逆向工程软件测量颈椎终板曲率的方法学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逆向工程软件测量颈椎终板曲率的方法。方法 募集8名正常男性健康志愿者,摄颈椎CT片(包括C2下终板至C7上终板)。 将图像导入Minics10.0软件,进行各阶段分离重建。处理后的图像导入NX lmaeware13.2软件,分离C2下终板至C7上终板共10个终板,测量终板左右径、前后径。
张帆吕飞舟王洪立姜建元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