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90277)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丁从明刘明陈仲常刘渝琳周敏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收入份额
  • 2篇劳动收入份额
  • 2篇份额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双门
  • 1篇随机前沿分析
  • 1篇重工业
  • 1篇重工业化
  • 1篇资本深化
  • 1篇理论与实证研...
  • 1篇门槛
  • 1篇门槛效应
  • 1篇就业
  • 1篇劳动收入比重
  • 1篇技术进步
  • 1篇技术引进
  • 1篇价格波动
  • 1篇工业化
  • 1篇份额分析

机构

  • 4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市委党校

作者

  • 3篇丁从明
  • 2篇刘明
  • 1篇陈本凤
  • 1篇刘渝琳
  • 1篇陈仲常
  • 1篇周敏

传媒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财经科学
  • 1篇统计研究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技术选择与劳动收入比重变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禀赋结构的视角,本文探讨了技术研发和"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差别性影响。对于劳动力相对丰富的中国,如果技术进步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将是以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利用型技术进步;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则是以资本替代相对稀缺的劳动力为主的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如果不顾禀赋结构的差异,"拿来主义"式的技术引进可能造成技术进步对本国禀赋结构的偏离,从而造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扭曲。基于1996-2010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矩估计(SYS-GMM)研究方法,本文实证检验了上述假说,并指出技术进步对要素结构的偏离是现阶段劳动收入比重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丁从明刘明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
基于产业视角的劳动收入份额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分析了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运用200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工业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方面,工业结构偏重化直接降低了工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从而导致在日益增加的国民收入蛋糕中,劳动要素所分享到的比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实施诱致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产生,偏离了我国要素禀赋,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
陈本凤周敏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重工业化
价格波动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研究了价格波动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面对较低水平价格波动的企业可能并不会立刻调整要素投入比例和生产计划,这一"保守策略"意味着价格波动可能带来企业配置效率损失的增加。但是随着价格波动幅度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主动地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以便抵消较大幅度波动的不利影响。"保守策略"向"调整策略"的转变意味着价格波动引起的资源的配置效率损失可能存在门阀效应。利用197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随机前沿方法,文章实证研究证实了价格波动对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的非线性影响,认为传统的研究可能低估了价格波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丁从明陈仲常
关键词:价格波动随机前沿分析
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在采用DEA方法估算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当工业部门资本深化程度较低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补偿与创造效应"占主导地位,能极大地促进我国工业部门的就业。然而,随着资本深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路径开始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偏离,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效应"逐渐增强,甚至超过了"补偿与创造效应",使技术进步对就业产生了负的净效应。基于此,我国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选择一条尽可能发挥对就业具有"补偿与创造效应"的技术进步路径。
刘明刘渝琳丁从明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资本深化门槛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