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124)
- 作品数:22 被引量:281H指数:11
- 相关作者:李占斌李鹏于国强穆军贾莲莲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不同植被类型的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试验研究被引量:63
- 2010年
-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侵蚀产沙、径流、地表糙度和入渗规律以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水沙调控作用大小依次为:植物根系,整个坡面植被,坡面下部植被和坡面上部植被。林草地具有蓄水减沙的水土保持措施功效,该机制通过植物根系对水沙的调控作用实现;草地具有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该机制通过地表植被对水沙的调控作用体现。累计产沙量随累计径流量呈幂函数递增趋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坡面径流产沙过程分为发育期、活跃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植被覆盖度越大,地表糙度变化越小。
- 于国强李占斌李鹏张霞陈磊贾莲莲
- 关键词:土壤侵蚀植被类型模拟降雨坡面径流
- 黄土高原小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分段预报模型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流域尺度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是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岔巴沟流域为例,建立了流域侵蚀产沙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各因子对流域侵蚀产沙的敏感程度;建立了基于敏感因子与分形信息维数的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分段预报模型,并加以验证。研究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很好地定量描述流域水沙耦合关系;径流侵蚀功率和径流深对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的敏感程度与流域地貌形态的复杂程度有关;以分形信息维数为界限,分段引入径流侵蚀功率和径流深,当Di>0.8308时,采用径流侵蚀功率预测精度要高于采用径流深的预测精度,当Di<0.8140时,采用径流深预测精度要高于采用径流侵蚀功率的预测精度。该侵蚀产沙分段预报模型的建立和方法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其他侵蚀产沙模型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 于国强李占斌鲁克新张霞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地氮素流失特征试验分析被引量:27
- 2011年
-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分别研究1.0mm/min和2.0mm/min雨强条件下,不同坡面上径流过程和土壤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1.0mm/min雨强条件下,每个产流阶段径流变化量依次为18°>28°>21°,峰值出现时间依次为21°>18°>28°,径流峰值量依次为28°>18°>21°;硝态氮淋溶与土壤侵蚀同步进行;铵态氮流失量峰值的出现是坡面顶部和下部流失量的叠加结果,随后铵态氮流失量趋于降低;在2.0mm/min雨强条件下,每个产流阶段径流变化量不同,峰值出现时间依次为18°>21°>28°,径流峰值量依次为28°>21°>18°。硝态氮流失以泥沙携带为主,大坡度地表硝态氮流失量陡然增加;短时间内坡面表层土壤流失量显著增加,造成铵态氮流失量波动变化。在两种雨强条件下,累积径流流失量依次为28°>21°>18°;硝态氮是径流中全氮流失的主要形式;在整个降雨过程,全氮流失量表现为产流初期较低,中期增大,后期降低。各形态氮素累计流失量与径流累计流失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 刘泉李占斌李鹏李婧彭圆圆张翔
- 关键词:模拟降雨坡面径流氮素流失坡地
- 黄土区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径流—产沙试验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降雨及径流所引起的水力侵蚀产沙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不同下垫面降雨侵蚀产流、产沙、入渗等的相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雨强90mm/h时,原生地径流量最大,达到28.4L/min,林草地径流量最小,在4.1~7.6L/min之间波动,雨强120mm/h时规律保持一致,原生地达到36.05L/min,林草地为6.85~10.88L/min;产沙量规律为荒地最大,林草地最小,荒地在两种雨强下产沙量分别为45.77~252.94g和52.76~162.48g,林草地分别为2.82~6.99g和7.33~40.24g;入渗规律为林草地最大,原生地最小,其中小雨强时林草地入渗率为1.18mm/min左右,原生地为0.09mm/min左右,大雨强时林草地为1.42mm/min左右,原生地为0.12mm/min左右。这些规律之间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产沙量与径流量大时其入渗率就小。说明地表有植被覆盖时可以增大入渗率,减小径流,产沙量。雨强不同时其规律保持一致。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流域产流产沙过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为相关的模型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支持,也可为今后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贾莲莲李占斌李鹏于国强陈磊
- 关键词:模拟降雨侵蚀产沙径流
- 干热河谷水电站弃渣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电站弃渣场采用保水保肥措施的植被恢复试验研究表明,弃渣场土壤采用保水剂+保水缓释肥处理同其它对照相比,获得的效果最好.该处理可以促进新银合欢生长发育,提高旱季成活率.同空白处理相比,株高增长率、枝数增长率、最大叶面积增长率可分别达到32.74%、23.86%和11.51%×14.58%(长×宽);平均单株重增加53.49%;叶绿素含量增加达7.88%;旱季成活率为94.97%.保水剂+保水缓释肥处理在干热河谷水电站弃渣场植被恢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穆军李占斌李鹏胡琳程圣东
- 关键词:干热河谷弃渣场植被恢复技术
-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动态模拟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求洛惠渠灌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该灌区地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采用3层BP网络建模方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进行研究,运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各因子对地下水埋深影响的敏感性;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结果】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定量描述地下水位动态与各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的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灰色关联排序结果基本符合敏感性因子分析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各因子的敏感程度。【结论】将这2种方法结合运用到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是对传统地下水位动态研究方法的补充与完善。
- 于国强李占斌张霞李鹏杜中
- 关键词:洛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动态人工神经网络灰色关联分析
- 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电站库区消落带的生态重建技术初探被引量:12
- 2008年
- 针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电站水库建成之后所形成的消落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利用香根草和工程综合技术来治理的思路。并对库区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香根草特性及其在消落带可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初步制定出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方案,以期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工程。
- 穆军李占斌李鹏李强胡琳
- 关键词:消落带香根草生态重建
-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敏感因子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以陕西省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首先采用多元时空序列马尔可夫链分析模型,对多年来洛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进行趋势因子评价分析;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法分析各影响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敏感关系;提出临界蒸发量这一概念;建立ARIMA动态模型,并对蒸发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灌区地下水动态趋势较恶劣;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动态的最敏感因子,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当蒸发量超过1800mm临界值时,地下水位开始回升,对土壤有盐碱化的威胁;未来几年蒸发量多数超过临界值,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将以上方法体系运用到灌区地下水动态研究中是切实可行的,可统一管理和调控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于国强李占斌李占斌李鹏
-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马尔可夫链ARIMA模型
- 干热河谷水电站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实现干热河谷水电站路基边坡弃渣场的植被恢复,开展保水保肥措施研究,并对其恢复效果进行监测。【方法】以膏桐为供试植物,对植被恢复试验小区土壤分别进行空白对照、保水剂、保水缓释肥、保水剂+保水缓释肥等4种处理,在相同管护条件下于4个月后观测膏桐生长状况,于12个月后观测膏桐的旱季成活率,比较4个处理的植被恢复效果。【结果】路基边坡弃渣场土壤采用保水剂、保水缓释肥、保水剂+保水缓释肥处理后,植被恢复效果均好于空白对照,其中保水剂+保水缓释肥处理的植被恢复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相比,保水剂+保水缓释肥处理可以促进膏桐生长发育,提高旱季成活率。与空白处理相比,该处理的株高增长率、叶数增长率、最大叶面积增长率可分别达到43.50%,53.96%和17.60%×28.57%(长×宽),平均单株质量增加37.95%,叶绿素含量增加6.87%,旱季成活率可达96.38%。【结论】保水剂+保水缓释肥处理在干热河谷水电站路基边坡弃渣场植被恢复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穆军李占斌李鹏沈中原
- 关键词:干热河谷路基边坡弃渣场植被恢复技术
-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流域氮素流失规律初探被引量:23
- 2011年
- 以紫色土丘陵区3个土地利用类型各异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监测了20场自然降雨侵蚀下径流氮素的流失过程,旨在为流域尺度养分流失预测模型的发展与校正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次降雨过程中硝态氮的流失浓度随着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峰值流量处浓度一般达到最低;此后,随着流量的减小,硝态氮的流失浓度又呈现增加趋势。铵态氮流失过程表现为波浪形变化,径流初期其流失浓度一般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硝态氮是紫色土小流域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其占到径流无机氮流失的50%~97%。单一农田土地利用将导致流域氮素径流流失明显增加,但完全经济林利用类型却易于引起土壤铵态氮的大量流失;相比较而言,流域景观的多样化与综合化对氮素流失的控制更为有效。氮素流失过程对流域面积从1.1→2.0→10.8hm2的递变无明显响应。减少或少量多次适时施用硝态氮肥是控制紫色土区水土流失过程氮素流失的重要途径。
- 韩建刚李占斌
- 关键词:紫色土硝态氮铵态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