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2Z125)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剑平严成其王栩鸣余初浪杨勇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叶枯病
  • 3篇水稻
  • 3篇抗性
  • 3篇枯病
  • 2篇白叶枯
  • 2篇白叶枯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新种质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稻
  • 1篇植物
  • 1篇水稻抗白叶枯...
  • 1篇种质
  • 1篇疣粒野生稻
  • 1篇羧化
  • 1篇羧化酶
  • 1篇抗白叶枯病

机构

  • 5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严成其
  • 5篇陈剑平
  • 4篇王栩鸣
  • 3篇杨勇
  • 3篇余初浪
  • 2篇董瑞仙
  • 2篇陈利娜
  • 1篇程晔
  • 1篇周国强
  • 1篇周洁

传媒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资源的挖掘
<正>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近乎免疫,然而由于其和栽培稻属不同物种,无法通过普通杂交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本实验室利用疣粒野生稻体细胞杂交后代获得了高抗材料。通过基因定位分析,并借助基因芯片的筛选,确定了一批潜在的和水稻白叶枯...
李锦山董瑞仙严成其陈剑平
文献传递
水稻OsBBR1基因的白叶枯病抗性研究
2011年
水稻Y73是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大粒香’经不对称体细胞杂交产生的后代,它对水稻白叶枯病表现为高抗。Y73在接种白叶枯病菌株P10(PXO124)后,一个NBS-LRR类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为了研究该基因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采用RT-PCR技术从Y73中克隆了该基因的CDS片段(2 631 bp),将该基因命名为OsBBR1(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related gene 1),并且利用pCAMBIA1300双元载体分别构建了OsB-BR1基因超表达及干涉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接菌试验显示,抑制OsBBR1基因的表达,能减弱抗病材料Y73的抗性;而提高OsBBR1基因的表达水平,则能增强感病材料的耐病性。结果表明OsBBR1基因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直接相关。此外,OsBBR1基因亚细胞定位结果还显示,OsBBR1编码产物主要定位于水稻细胞膜和细胞核,表明该基因很可能与信号转导和下游基因转录密切相关。
董瑞仙王栩鸣严成其陈剑平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NBS-LRR超表达RNA干涉
RuBP羧化酶活化酶参与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正>疣粒野生稻是我国现存的三种野生稻之一,其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高度的抗性,接近免疫。本研究发现,接种白叶枯病菌后10d,感病水稻品种"大粒香"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Ⅱ)显著降低,而疣粒野生稻的φⅡ则无明显变化。但是在接种...
杨勇王栩鸣余初浪周洁程晔陈利娜严成其陈剑平
文献传递
水稻与病原物互作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包括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蛋白的功能鉴定和表达谱研究。蛋白质组学作为转录组学研究的一个互补内容,已成为系统研究植物应答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表达谱和翻译后修饰的有力工具。水稻作为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单子叶植物,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理的理想模型。因此,着重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水稻响应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和水稻与病原物互作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概况。
余初浪杨勇王栩鸣严成其陈剑平
关键词:水稻病原物蛋白质组学
抗白叶枯病水稻新种质的抗性QTLs的定位
<正>黄单胞杆菌水稻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一个严重为害水稻的细菌性病害。从大量的实践结果来看,利用抗病新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水稻野...
严成其杨勇周国强陈利娜余初浪王栩鸣陈剑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