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0XD1403500) 作品数:12 被引量:26 H指数:3 相关作者: 张晓燕 杨瑜 王万海 徐建青 张凤民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北京男男性接触HIV感染者合并病毒性肝炎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with men,MSM)人群由于非保护性性交、多性伴、商业性行为等而处于感染艾滋病的高危险之中,已成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易感的三大核心人群之一。近年,MSM人群与艾滋病/性传播疾病(STD)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王万海 马燕 姜树林 杨烨 张晓曦 邵一鸣 张晓燕 张凤民关键词:甲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固有免疫与HIV-1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1年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AIDS疫情报告首次显示,新发感染HIV-1的人数出现下降趋势,然而在部分地区与特定的高危人群(如亚洲的男男性接触人群)AIDS疫情依然居高不下,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全球公共卫生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傅卫辉 张晓燕关键词:HIV-1 相互作用 疫情报告 高危人群 公共卫生 HIV感染者中B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2011年 HIV感染引起了免疫系统慢性持续的活化而造成免疫细胞亚群的异常及其功能的耗竭(包括B淋巴细胞),使得宿主二次感染和机会性感染的易感性增加。B细胞的异常不仅出现在其表型及亚群上,更体现在功能的改变。伴随着B细胞的多克隆活化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的出现,B细胞还表现出了对外源抗原无反应性及产生抗体的异常等功能缺陷方面的特征。对此,深入了解HIV感染过程中B细胞异常的致病机制,以期为今后通过改善HIV患者的体液反应来预防其机会感染的发生并为以抗体为基础的HIV疫苗研究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王万海 徐建青 张晓燕关键词:HIV B淋巴细胞 免疫活化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体黏膜活组织模型在HIV-1性传播途径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1年 性传播途径已经成为全球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传播的主要方式。对HIV-1黏膜感染机制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研发新型有效的生物技术阻断其感染和传播。目前,HIV-1黏膜感染机制的研究主要依赖于体外细胞培养和灵长类动物模型。近年来,一种新型黏膜活组织模型(包括人体生殖道或肠道黏膜等组织)的建立,可再现HIV-1突破黏膜屏障进入基底侧的生物学过程,适用于HIV-1黏膜感染机制与黏膜局部感染阻断生物技术的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研究。以下主要阐述了该模型的组织类型、技术特点以及在HIV-1性途径感染机制与阻断技术研究中的进展,并结合本实验室工作对其新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杨瑜 张晓燕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性传播 不同亚型树突状细胞与HIV-1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1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突起而得名。部分亚型DC分布在粘膜上皮,胞吞能力较强,是性传播过程中HW-1最初被感染的靶细胞之一,且DC活化后具有很强的迁移和抗原提呈能力,在淋巴组织内可以将抗原提呈给幼稚型或活化的T细胞,从而引发适应性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使DC在抗HIV-1感染中起重要的作用; 刘爱平 杨瑜 张晓燕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相互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能力 美国学者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10年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体系由阴道内的微生态菌群、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和解剖结构共同组成。建立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对生殖健康、疾病诊断与治疗预后判定、以及生殖道感染预防技术的微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女性生殖道微生态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常规理化生化方法、微生物培养与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核酸或脂肪酸等生物大分子标志物检测等。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微生态评价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女性生殖道的绝对优势菌群乳酸杆菌的功能研究加以综述,并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晓茜 杨瑜 马芳 张晓燕关键词:女性生殖道 微生态 乳酸杆菌 人结直肠活组织HIV-1黏膜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建立与HIV-1黏膜感染相关的结直肠活组织体外培养模型,利用假病毒模拟HIV-1进入黏膜建立感染的生物学过程. 方法 在知情同意下,取肿瘤手术患者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保留黏膜层与黏膜下层,钻取成统一大小(直径6 mm)的组织块置于12孔板中培养.HE染色观察培养0 d至13 d时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噻唑蓝法(MTT法)同步检测组织活性.采用单轮复制周期假病毒感染黏膜并持续培养6~7 d,通过检测上清中p24含量验证该模型再现HIV-1黏膜感染的适用性;以进入临床实验的预防HIV-1黏膜感染的第1代微生物杀菌剂壬苯醇醚-9(N-9)为例,验证该模型对黏膜外用药物的反应性. 结果 HE染色观察至5 d时结直肠组织结构良好,13 d时黏膜组织结构依然可见.经MTT法检测黏膜培养4 d时活性高于80%,7 d的活性可保持在50%左右.假病毒感染该活组织模型后半量换液1、4、8 d的培养上清中,检测到p24的含量升高;同时,该组织模型活性可灵敏地反映出N-9浓度的变化. 结论 成功建立一种人体结直肠活组织HIV-1体外感染模型,可模拟人体HIV-1黏膜感染的生物学过程. 杨瑜 刘爱平 孟庆来 徐建青 张晓燕关键词:肠黏膜 HIV感染 大理市HIV感染者中HCV感染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混合感染率,并了解HCV对HIV-1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云南大理市招募HIV-1感染者,分别采用血清学和核酸方法检测HCV混合感染。结果在526例HIV-1感染者中,静脉吸毒者占94.3%,其余为性途径感染。86.9%(457/526)为HCV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其中HCV核酸阳性者占78.3%。在HCV血清学阴性的69例中,24例HCV RNA>1 000 IU/mL。由于引入HCV核酸检测方法,现场HCV混合感染的发现率增加了4.6%(24/526),所调查的HIV-1感染者中HCV混合感染率为91.4%。HCV混合感染者的CD4+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IV-1单纯感染者。结论在HCV感染的高流行区或髙危人群中,HCV与HIV-1共感染率较高。筛查HIV-1感染时应加强对HCV的检测,有助于对HCV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并开展HCV的早期治疗,减少HCV对HIV-1感染者的不利影响。 张海燕 王万海 夏雪山 王永恒 冯悦 苏田溶 张晓燕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核酸检测 树突细胞的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2年 树突细胞(DC)是已知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PC),能高效摄取、加工并呈递抗原给T细胞,同时上调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Ⅱ类分子,协同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为T细胞激活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近年来对DC表面标记的研究揭示了更为细致的DC亚群分类,也推动了不同亚群DC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DC启动免疫应答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促进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激活,清除病原体;另一方面又能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导致免疫耐受。DC在启动保护性免疫反应的同时,还可能因捕获、传递入侵的病毒而促进某些病毒感染。DC因其复杂的生物学功能而成为研究免疫应答的热点。本文主要对上述内容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闫静静 张晓燕关键词:树突细胞 抗原呈递 免疫耐受 SAMHD1抗艾滋病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2年 SAMHD1蛋白全称为不育-α-基序结构域(SAM域)和组氨酸/天冬氨酸残基双联体结构域(HD域)包涵蛋白1,是由真核生物SAMHD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研究表明SAMHD1蛋白对机体固有免疫有调控作用,它能够明显上调抗病毒免疫应答,介导由干扰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参与宿主对入侵病毒的防御体系。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基因突变引起的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最新研究发现SAMHD1作为一种核酸水解酶,具有代谢耗竭髓样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dNTP池从而抑制I型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cDNA合成的功能。而HIV-2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m/mac)辅助基因编码的Vpx蛋白则能拮抗SAMHD1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近年来,有关SAMHD1蛋白的功能及其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主要对此加以综述。 黄俊 仇超 张晓燕关键词:HIV 抗病毒作用 V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