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450)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作者:陈亮刘勇刘彬王春增杨惠林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丝素
  • 2篇丝素蛋白
  • 1篇蛋白
  • 1篇电纺
  • 1篇电纺丝
  • 1篇异位成骨
  • 1篇硬膜
  • 1篇神经再生
  • 1篇生物结构
  • 1篇天然高分子
  • 1篇天然高分子材...
  • 1篇微球
  • 1篇微球制备
  • 1篇纤维
  • 1篇纤维材料
  • 1篇静电纺
  • 1篇静电纺丝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骨形成

机构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陈亮
  • 1篇顾勇
  • 1篇杨惠林
  • 1篇许运
  • 1篇王春增
  • 1篇刘勇
  • 1篇刘彬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静电纺丝微米/纳米纤维材料在硬膜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硬膜替代材料种类繁多,但仍存在缺点与限制。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级纤维的简便、高效的方法,静电纺丝纤维支架已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在硬膜组织修复及粘连预防中的应用也颇受关注。现就静电纺丝微/纳米纤维材料在硬膜组织缺损修复及预防硬膜外瘢痕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亮许运
关键词:静电纺丝硬膜
丝素蛋白/骨形成蛋白2微球制备及其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制备丝素蛋白(SF)/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缓释微球并观察其异位成骨活性。方法 冷冻干燥法制备SF/rhBMP-2缓释微球,扫描电镜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点rhBMP-2浓度,并计算累积释放量及微球载药率。将SF/rhBMP-2微球及rhBMP-2分别植入24只大鼠大腿肌袋,SF微球为对照。术后1、2、4周行组织学观察。结果SF/rhBMP-2微球呈规则圆形,当SF与交联剂比例为1:20、5:20、10:20,rhBMP-2与SF质量比为0.5μg:1 mg时分别为:(835.00±97.23)、(715.30±193.80)、(398.70±99.86)nm,rhBMP-2释放符合双相动力学释药规律,其载药率分别为(4.54±0.13)%、(4.55±0.05)%、(4.53±0.08)%,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见实验组有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形成。结论 SF/rhBMP-2微球可保持rhBMP-2的活性,能延缓rhBMP-2的释放时间,释放具有双相规律,具有持续诱导骨形成的特点。
王春增陈亮顾勇刘彬杨惠林
关键词:丝素蛋白微球骨形成蛋白2异位成骨
丝素蛋白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支架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核心部分,其生物结构、功能和制备方法弓l起众多关注。理想的支架材料需具备足够的力学强度、适当的降解速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容易获得、价格低廉等优点。常见的支架材料主要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及天然衍生物。作为新型的支架,丝素蛋白支架的主要结构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以甘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为主,其结构由复杂的氢键、疏水键和结晶区组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拉伸强度,以及较好的透气、透湿性和生物降解功能。此外,其固化结晶方式的多样化,易于保持高度生物亲和性以及形成特殊的多孔性结构。丝素蛋白还具有优良的成膜和成凝胶特性,并且通过与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复合与化学改性,可进一步改善其理化性质。丝素蛋白可制备成多孔支架、纤维膜支架、凝胶支架以及复合材料支架,这些支架材料具有力学性能优异、降解速度可调、生物相容性高、成骨性能良好等特点,此外还能负载细胞、生物活性因子以及药物。可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或复合其他材料,制备成丝素凝胶支架(将丝素蛋白内的氨基酸序列由无序结构转变为13折叠结构,从而形成理化性质稳定的凝胶)、丝素多孔支架(通过盐析、发泡、冻干等方法制备)、丝素电纺纤维支架(通过电纺制备)及丝素复合支架(主要通过盐析制备)等具有三维多孔和生物学功能的新型材料,为骨组织工程提供新的选择和应用前景。
陈亮刘勇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丝素蛋白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结构
Collagen scaffolds modified with collagen-binding bFGF promotes the neural regeneration in a rat hemisected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被引量:23
2014年
Nerve conduit is one of strategies for spine cord injury(SCI)treatment.Recently,studies showed that biomaterials could guide the neurite growth and promote axon regeneration at the injury site.However,the scaffold by itself wa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 of SCI functional recovery.Th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administration significantly promotes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organ injuries.Here,using a rat model of T9 hemisected SCI,we aimed at assessing the repair capacity of implantation of collagen scaffold(CS)modified by collagen binding bFGF(CBD-bFGF).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S combined with CBD-bFGF treatment improved survival rates after the lateral hemisection SCI.The CS/CBD-bFGF group showed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motor than the simply CS-implanted and untreated control group,when evaluated by the 21-point Basso-Beattie-Bresnahan(BBB)score and footprint analysis.Both hematoxylin and eosin(H&E)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neurofilament(NF)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demonstrated that fibers were guided to grow through the implants.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dministration of CS modified with CBD-bFGF could promote spinal cord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SHI QinGAO WeiHAN XingLongZHU XueSongSUN JieXIE FangHOU XiangLinYANG HuiLinDAI JianWuCHEN Liang
关键词:BFGF神经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