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41013)

作品数:6 被引量:313H指数:6
相关作者:甘卫军张培震王敏李小军张竹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汶川地震
  • 3篇龙门山
  • 3篇龙门山断裂
  • 2篇高频GPS
  • 2篇GPS测定
  • 2篇MS8
  • 1篇地震机理
  • 1篇地震破裂
  • 1篇地震仪
  • 1篇地震孕育
  • 1篇断裂带
  • 1篇震时
  • 1篇速率
  • 1篇同震位移
  • 1篇强震
  • 1篇强震地面运动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缘
  • 1篇裂带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山东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济南市国土资...

作者

  • 3篇张培震
  • 3篇甘卫军
  • 2篇李小军
  • 2篇殷海涛
  • 2篇王庆良
  • 2篇王敏
  • 2篇李杰
  • 2篇张竹琪
  • 2篇肖根如
  • 1篇黄媛
  • 1篇冉勇康
  • 1篇马胜利
  • 1篇刘启元
  • 1篇廖华
  • 1篇闻学泽
  • 1篇沈正康
  • 1篇郑勇
  • 1篇丁志峰
  • 1篇徐锡伟
  • 1篇朱守彪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多单元组合模式被引量:141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次逆冲型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的高角度逆冲断裂之上,与有历史记载以来所发生的逆冲型特大地震是不同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震源机制、余震定位、地震破裂过程、同震地壳形变、强地面运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3个地质单元共同作用的结果.川西高原作为变形单元震前发生长期持续的变形,并且将变形转换为积累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应力;龙门山断裂带作为闭锁单元震前变形缓慢但积累很大的应力,当其超过断裂的摩擦强度或岩体的破裂强度时就突发破裂,形成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四川盆地作为支撑单元对川西高原和龙门山的向东运动产生阻挡,是汶川地震孕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汶川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可以用多单元组合模型来理解.
张培震闻学泽徐锡伟甘卫军王敏沈正康王庆良黄媛郑勇李小军张竹琪马胜利冉勇康刘启元丁志峰吴建平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地震破裂地震机理
高频GPS测定的汶川Ms8.0级地震震时近场地表变形过程被引量:31
2010年
以龙门山断裂带下盘的四川GPS连续观测网高频(1Hz)GPS观测资料为基础,得出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Ms8.0级大地震的震时近场地表形变过程.结果显示:地震在近场产生的最大形变量明显大于震后位移,破裂带北段各站水平分量震时先向震中方向运动,后转折垂直于破裂带方向运动,南段各站水平分量形变相对较小且基本为可恢复性变形.各站垂向均先下沉,然后呈周期性上下起伏波动.将高频GPS所得位移与强震仪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震动初期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中后期虽然相位基本同步,但其振幅存在10cm左右的差异,其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论证.此次记录到的汶川大地震近场地表变形过程,可为进一步研究地表破裂过程和地震波的传播方式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殷海涛张培震甘卫军王敏廖华李小军李杰肖根如
关键词:高频GPS汶川地震震时近场
Near-field surface movement during the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measured by high-rate GPS被引量:11
2010年
Based on high-rate (1 Hz) GPS data from the Sichuan GPS Continuous Observation Network on the footwall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we have characterized the near-field surface movement process during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near the fault is larger than the deformation set. Stations o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fault moved towards the epicenter first, and then turned toward the ver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fault. Deformation of stations on the southern segment is smaller and recovered. The initial motion at all of the stations was downward followed by periodic up and down movements. Comparing the displacement from high-rate GPS and accelerograph data, we can see that they are consistent prior to the arrival of the principal shock, but afterwards a 10 cm difference is found, even though they are synchronized and in phase. More work is yet to be done to explain thi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actual the real near-field surface movements of an earth- quake of M >7.0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china. These measurements are therefore of high value for studies of surface rupture processes and the analysis of seismic wave travels paths in this region.
YIN HaiTaoZHANG PeiZhenGAN WeiJunWANG MinLIAO HuaLI XiaoJunLI JieXIAO GenRu
关键词:GPS测量高速率龙门山断裂带
GPS测定的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同震位移场被引量:121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级地震,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同时发生破裂,分别形成了240多公里和70多公里长的地表破裂带,最大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分别达到6和4.9m.利用GPS获取的地表形变资料,揭示了大区域、远场同震位移场,发现地壳形变以映秀-北川断裂为中心,两侧发生相向运动和强烈的水平缩短;而且青藏高原东缘的向东运动幅度大于四川盆地向西的运动幅度.5.12汶川大地震还具有右旋走滑分量,GPS定量地揭示了映秀一带南段的右旋水平位移很小,北川县城以北的北段具有明显的右旋位移,但幅度仍然小于水平缩短幅度.垂直同震位移在龙门山断裂带东侧的成都平原以下降为主,断裂上盘只在距断裂很近处观测到了向上的运动,很快又转为下降运动,这种运动图像与高角度逆断裂产生的弹性位移场类似.上述观测事实对于进一步研究岩石圈构造运动、地震动力学特征及判定未来地震趋势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汶川地震同震位移龙门山断裂青藏高原东缘
利用高频GPS技术进行强震地面运动监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09年
回顾了高频(1 Hz)GPS在地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的数据处理方法,全面比较了高频GPS与地震仪的工作原理与性能,认为高频GPS可为后者进行有效的补充;分析了高频GPS应用于监测短周期强震地面运动的技术优势,以及在处理方法和实际的地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高频GPS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的研究,对我国开展高频GPS数据的处理方法与地学应用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殷海涛甘卫军肖根如王现玲李杰
关键词:高频GPS地震仪强震地面运动
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与破裂机理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对汶川地震同震地表破裂、余震分布、地壳形变等的考察以及震前构造变形的研究,提出了汶川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多单元组合模型,认为川西高原、龙门山和四川盆地岩石圈结构及性质的差异造成了它们在变形方式和应力积累上的差异,其共同作用导致了龙门山断裂带应力的高度积累和突发释放,形成了汶川特大地震。龙门山断裂带具有高摩擦强度和高角度铲型逆冲结构,使得其不仅不易发生变形(但能积累很高的应力)形成震前的"滑动亏损带",而且不易发生微破裂形成震前的"地震空区"。当应力积累超过龙门山断裂带的强度时,就突发破裂形成巨大地震,同震变形和能量释放主要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补偿震前的"滑动亏损"、填满震前的"地震空区"。汶川地震发震断裂的高角度铲型逆冲结构对于汶川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裂面上位移加速导致的正应力下降是高角度铲型逆冲断裂发生破裂的重要原因。
张培震朱守彪张竹琪王庆良
关键词:汶川地震发震构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