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Probe-08-01)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董树文渠洪杰李振宏陈宣华施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形变
  • 2篇形变特征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数值模拟分析
  • 2篇侏罗世
  • 2篇锆石
  • 2篇锆石U-PB...
  • 2篇陆内
  • 2篇陆内造山
  • 2篇值模拟
  • 1篇地表变形
  • 1篇地层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断层
  • 1篇地质流体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地中
  • 1篇东北缘
  • 1篇断层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沙有色冶金...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董树文
  • 4篇孙玉军
  • 2篇吴中海
  • 2篇陈宣华
  • 2篇李振宏
  • 2篇周春景
  • 2篇渠洪杰
  • 2篇施炜
  • 2篇范桃园
  • 1篇张海明
  • 1篇张岳桥
  • 1篇付真
  • 1篇周琦
  • 1篇蔡永恩
  • 1篇张怀
  • 1篇刘刚
  • 1篇胡才博
  • 1篇杨婧
  • 1篇张交东
  • 1篇黄德志

传媒

  • 4篇地球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北缘大陆岩石圈变形差异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正>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造山带,其形成之后是如何横向扩展的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北缘作为青藏高原横向扩展的前缘过渡带,在新生代都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过程,然而,其岩石圈变形特征和构造地貌特征则存在着...
孙玉军刘勉董树文张怀石耀霖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侏罗世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被引量:35
2015年
中—晚侏罗世是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构造带记录了强烈的陆内多向挤压变形,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与古太平洋、西伯利亚、特提斯同时向东亚大陆汇聚产生的远程效应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记录了该期构造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1)自早侏罗世富县期至晚侏罗世芬芳河期,鄂尔多斯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经历了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河流-三角洲和冲积扇,中侏罗统直罗组底部砾岩发育时期为湖进序列向湖退序列转换的关键时期;(2)Qm-F-Lt图解中,中侏罗统延安组砂岩投点落入了稳定克拉通范围,中侏罗统直罗组和安定组的投点落入了石英再造山旋回范围内,预示着中侏罗世直罗期,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构造活动性迅速增强;(3)中侏罗统安定组内部发育了一套全区可以稳定对比的泥晶碳酸盐岩,生物化石发育,该套泥晶碳酸盐岩上下地层的颜色由早期的灰绿色突变为紫红色,古盐度突然升高,预示着古气候环境突变,构造活动更为强烈;(4)根据盆地内热流体的记录及相邻区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中晚侏罗世构造事件发生的起始、强烈活动时限分别为168.0 Ma和161.0 Ma。
李振宏董树文冯胜斌渠洪杰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巴颜喀拉地块构造形变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
<正>1997年以来发生在青藏高原内部的大于Mw 6.8级地震均围绕着巴颜喀拉地块周缘断裂带分布(根据哈佛距张量地震目录),其中包括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Mw 7.5级地震、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w 7.8...
孙玉军范桃园周春景吴中海
文献传递
利用三维孔隙弹性模型探讨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的影响
<正>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破坏。从动力学背景来看,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向NNE方向顶挤、楔入青藏高原东北缘,迫使高原深部物质...
孙玉军张怀董树文郑亮张贝程惠红石耀霖
文献传递
晋东北侏罗纪盆地早中侏罗世沉积充填记录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侏罗纪/白垩纪之交是中国中东部乃至东亚地区构造活动的重要时期,发生了构造变形、岩浆-成矿、气候环境突变等一系列重大的构造事件,被称为"燕山运动",但对于其启动时限的认识却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以晋东北侏罗纪盆地为研究对象,在早中侏罗世沉积序列划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变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层位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详细刻画了这期构造事件启动的具体时限。研究认为,中侏罗统云岗组(J2yg)底部砾岩沉积时期,沉积序列由早期的湖进序列向湖退序列转换,碎屑岩的成分由早期的以石英、长石为主过渡为以长石、岩屑为主,重矿物组合由早期的以锆石为主过渡为以石榴子石为主,预示着侏罗纪构造活动进入了启动阶段。通过下侏罗统永定庄组(J1y)火山碎屑岩的年龄(179.2±0.79)Ma和中侏罗统云岗组(J2yg)顶部凝灰质碳酸盐岩年龄(160.6±0.55)Ma的制约,推测中侏罗统云岗组(J2yg)底部砾岩沉积时间大约为168 Ma,这个时间代表了侏罗纪构造活动(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限。该成果在沉积学方面为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限提供了新的制约。
李振宏董树文渠洪杰
关键词:早中侏罗世沉积旋回重矿物锆石U-PB年龄
利用地表变形直接推算地震断层破裂深度被引量:2
2014年
地震断层几何形态的确定是研究断层震源破裂过程和地面运动的先决条件. 其中断层的破裂深度和倾角是两个未知的关键参数. 半无限空间的地震弹性位错理论公式表明,除纯走滑断层以外,对于断层破裂至地表的地震产生的地表变形,其上盘水平应变的零值点与破裂深度之间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可由地表的零应变点直接推算断层深度.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探讨了盲断层与非均匀介质情形下,利用地表零应变点推算断层破裂深度的可行性. 结果显示,介质和应力场的非均匀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应关系;对于盲断层,当埋深在-1 km以内时,对应关系近似成立. 此外,根据地表水平变形还可估算断层倾角的范围. 最后探讨了如何根据大地震后的孔径雷达干涉方法记录推算断层破裂深度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获得了这次地震的断层破裂深度. 这种利用地表变形观测确定断层几何参数的方法简便易行,没有余震的影响,可以为反演提供有价值的约束.
付真胡才博张海明徐慧辉蔡永恩
关键词:地表变形
内蒙古大青山侏罗纪生长地层对燕山运动“绪动”的制约被引量:15
2017年
在大青山石拐盆地南部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变形前锋,可见中侏罗统长汉沟组与倒转褶皱相伴生,并呈现出生长地层特有的同构造沉积地层楔.该特征暗示了煤系地层褶皱变形与其底部近水平拆离断层的发育密切相关.生长几何形态由下部的上超和超覆过渡为上部的退覆,刻画了变形初期构造抬升速率逐渐加快的过程.长汉沟组上部火山灰夹层的锆石U-Pb定年(163.7±1.0 Ma)和区域地层对比限定了大青山陆内挤压变形起始于中侏罗世(~170 Ma).因此,这应该是制约燕山运动"绪动"最有力的证据.
王永超董树文陈宣华施炜
关键词:侏罗纪燕山运动生长地层
频率—波数域频散曲线提取方法及程序设计被引量:4
2011年
主要研究了地震瞬态瑞利波频率—波数域频散曲线的提取,以二维傅氏变换,半波长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使用Delphi7.0将其程序化,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本方法及程序。结论证明f-k方法克服了一维数字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了多道瑞利波数据记录信息。
李杰陈宣华张交东周琦刘刚刘志强徐燕李冰杨婧
关键词:频率-波数域频散曲线软件程序设计
湘东宏夏桥和板杉铺岩体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3
2015年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湖南东部宏夏桥和板杉铺岩体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结果显示,宏夏桥2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样品分别给出了(421±2)Ma和(423±2)Ma的主体谐和年龄;板杉铺2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给出了(422±2)Ma和(421±2)Ma的谐和年龄。这两岩体均为准铝质一过铝质花岗岩,具明显高Sr/Y和La/Yb比值和负硝d(力值,与埃达克岩类似,推测它们为早古生代华南地壳缩短加厚和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综合区域岩浆和变形变质年龄,本文认为,华南早古生代陆内挤压造山作用发生于~460~420Ma,以前泥盆纪地层广泛褶皱和大规模地壳重熔型岩浆活动、混合岩化作用、基底韧性剪切及高级变质作用为主;陆内造山后期的伸展松弛作用发生于~420~385Ma,主要表现为后造山花岗岩形成、张扭性韧性剪切和退变质作用。
李建华张岳桥董树文马之力李勇
关键词:锆石U-PB古生代陆内造山
巴颜喀拉地块构造形变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
<正>1997年以来发生在青藏高原内部的大于Mw 6.8级地震均围绕着巴颜喀拉地块周缘断裂带分布(根据哈佛距张量地震目录),其中包括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Mw 7.5级地震、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w 7.8...
孙玉军范桃园周春景吴中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