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B-a200601013)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余秀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大学生
  • 2篇贫困大学生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调查
  • 1篇社会网
  • 1篇社会网络
  • 1篇社会支持网
  • 1篇农村
  • 1篇农村籍大学生
  • 1篇网络
  • 1篇网络分析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解释
  • 1篇文化适应
  • 1篇村籍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余秀兰

传媒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江苏教育研究
  • 1篇高教发展与评...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个体的社会支持网可以为人们提供情感、经济、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运用提名法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研究发现,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与非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存在一些共性,如经济支持网与信息支持网规模小于情感支持网和交往支持网。当前,同伴和亲属是社会支持网的主要构成。但与非贫困生比较,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又有不同之处,如密度更小。在趋同性方面,农村籍大学生的支持网中农村籍成员比例显著大于城市籍大学生支持网中农村籍成员比例,贫困生的支持网中贫困者的比例也大于非贫困生支持网中贫困者的比例。各类贫困生在户籍与经济状况方面的异质性都大于其相对应的非贫困生。因而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所能提供的支持也更为不足。应该鼓励师生更主动地为贫困生提供社会支持。
余秀兰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社会网络网络分析社会调查
从被动融入到主动整合:农村籍大学生的城市适应被引量:35
2010年
农村籍大学生的城市适应问题,本质上是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变革问题。面对城市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农村籍大学生总体上希望融入城市,成为城市人;但对自身适应状况的判断普遍偏低,并倾向于认同在城乡大学生之间存在障碍。面对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与对城市文化的不适,农村籍大学生通常采用文化固守、文化自杀、寻求补偿三种应对策略,但结果对于他们都是不利的。要真正走出二律背反的困境,农村籍大学生必须从被动"适应"城市文化转向主动"整合"城市和农村两种文化。
余秀兰
关键词:文化解释文化适应农村籍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资助效益调查与思考被引量:6
2011年
调查表明,贫困生对资助(尤其是经济资助)的依赖明显大于非贫困生;除奖学金外,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机会也明显大于非贫困生。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贫困生未获得资助,而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非贫困生获得奖学金以外的经济资助。为提高资助效益,需为最有需求的贫困生提供最需要的帮助。为此,要把握好贫困生的资格与准入问题,要及时了解贫困生的需求与变化并关注其非经济需求,要建立多元的监督保证体系。
余秀兰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