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

作品数:694 被引量:2,836H指数:18
相关作者:李雪程天灵温辉芹王彩萍赵吉平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4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7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54篇选育
  • 107篇栽培
  • 101篇小麦
  • 99篇性状
  • 87篇栽培技术
  • 86篇玉米
  • 67篇高产
  • 56篇农艺
  • 53篇农艺性
  • 53篇农艺性状
  • 51篇杂交
  • 48篇高粱
  • 42篇育种
  • 36篇抗旱
  • 35篇早熟
  • 35篇种质
  • 33篇马铃薯
  • 30篇大豆
  • 27篇品种选育
  • 27篇基因

机构

  • 595篇山西省农业科...
  • 71篇山西农业大学
  • 24篇山西省农业科...
  • 17篇山西大学
  • 10篇山西大同大学
  • 8篇学研究院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4篇山西省农业科...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临汾市农业局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武汉设计工程...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术开发中心

作者

  • 27篇温辉芹
  • 27篇王彩萍
  • 27篇程天灵
  • 27篇李雪
  • 26篇赵吉平
  • 25篇郭鹏燕
  • 25篇张立生
  • 25篇裴自友
  • 25篇侯小峰
  • 22篇岳新丽
  • 20篇郭兆萍
  • 20篇张福耀
  • 20篇朱玫
  • 19篇赵威军
  • 17篇左联忠
  • 15篇邢宝龙
  • 15篇阎世江
  • 15篇宁东贤
  • 14篇常玉卉
  • 13篇王利琴

传媒

  • 243篇山西农业科学
  • 39篇中国农学通报
  • 33篇农业科技通讯
  • 29篇作物杂志
  • 25篇农学学报
  • 20篇安徽农业科学
  • 16篇现代农业科技
  • 15篇农业技术与装...
  • 14篇陕西农业科学
  • 14篇中国种业
  • 13篇安徽农学通报
  • 13篇种子
  • 13篇内蒙古农业科...
  • 9篇园艺学报
  • 9篇植物遗传资源...
  • 8篇山西果树
  • 7篇中国农业科技...
  • 7篇甘肃农业科技
  • 6篇华北农学报
  • 5篇中国马铃薯

年份

  • 5篇2022
  • 17篇2021
  • 85篇2020
  • 56篇2019
  • 53篇2018
  • 63篇2017
  • 68篇2016
  • 87篇2015
  • 55篇2014
  • 56篇2013
  • 65篇2012
  • 34篇2011
  • 12篇2010
  • 1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6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密度对晋北区大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晋北区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以晋豆4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密度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呈先升后降趋势,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均下降,百粒重先降后升,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适宜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密度是优化大豆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维持合理的种植密度,同时适当地提高单株粒重和分枝数,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通过SPSS曲线估计,得出种植密度与大豆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是二次曲线模型y=b_0+b_1x+b_2x^2,晋北区大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最佳数学预测模型是y=-5762.478+791.819x-16.147x2,理论最适密度为24.5191万株/hm^2,产量为4 046.61kg/hm^2。该研究为晋北早熟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张旭丽邢宝龙王桂梅殷丽丽
关键词:大豆种植密度农艺性状经济性状
不同药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10
2015年
通过进行不同药剂拌种和包衣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结果显示,36.8%阿多福(阿维菌素·多菌灵·福美双)SC,18%福克SC和40%卫福SC对大豆根腐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相对防效分别为83.55%,81.48%,80.2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和对照。在大同市东王庄重病田进行的防治试验中,3种药剂的控害效果均较理想;采用36.8%阿多福(阿维菌素·多菌灵·福美双)SC大豆田根腐病发病率为2.8%,防效为95.3%;18%福克SC大豆田根腐病发病率为3.5%,防效为93.7%;40%卫福SC大豆田根腐病发病率为4.5%,防效为90.5%。表明36.8%阿多福(阿维菌素·多菌灵·福美双)SC,18%福克SC和40%卫福SC是当地大豆根腐病防治中值得推荐的3种药剂。
张旭丽邢宝龙王桂梅刘飞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药剂防治
山西露地春萝卜引种试验被引量:2
2017年
在山西省晋中市进行了春萝卜露地引种试验,对6个春萝卜品种的生育期、生长势、抽薹率、发病率及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春雪和冠军为适宜山西省晋中地区露地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春萝卜品种,为当地春萝卜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生武刘钊
关键词:春萝卜
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根系分布的重要指标,早期缺水对玉米根系向土壤深层的延伸程度大于只在玉米生长中期缺水处理;玉米生长前期对水分需求非常旺盛,会直接影响玉米整体生长期,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后期水分亏缺,能够提高玉米对水分的利用率,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
郭建文刘海
关键词:灌溉水分利用玉米
运轮1号玉米群体轮回选择改良效果被引量:2
2014年
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是制约玉米育种的重要因素,而群体轮回选择是拓宽玉米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以具有中国reid血缘的8个自交系组成的群体和美国坚秆种质群体BSSS杂交后经过一轮混合授粉形成运轮1号玉米群体。3轮混合选择后,以昌7-2为测验种分析了运轮1号群体的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群体内单株间产量配合力差异显著,遗传变异较丰富。从138个测交种中筛选出20个较优良的对应自交单株作为新一轮轮回选择的亲本。预计新一轮合成群体产量配合力将提高11.6%,灌浆脱水速率较对照优越,其他农艺性状也得到相应改良。
陈朝辉王安乐解翠萍董喜才党德宣韦晋晋赵晋鹏
关键词:轮回选择配合力玉米
晋北荞麦田杂草发生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晋北荞麦田杂草进行调查,以明确其杂草发生情况,为荞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晋北荞麦田杂草有17种,隶属于10科17属,其中,禾本科杂草占23.53%,藜科占17.65%,菊科占17.65%,苋科、蒺藜科、茄科、牻牛儿苗科、旋花科、车前科和木贼科均占5.88%;野稷、藜、反枝苋等是晋北荞麦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达到15.06%、13.37%、13.23%。
石金波杨媛王慧
关键词:荞麦杂草种类相对多度
边鸡体质量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研究边鸡体质量与体尺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在330日龄选取同一饲养条件下的100只第7世代的边鸡(公母各1/2)进行体质量与体尺的性状指标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母鸡体质量与体斜长、胫长、胫围、头围、胸深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体斜长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达0.638,与胸宽、龙骨长相关性不显著;公鸡体质量与体斜长、胸宽、龙骨长、胫长、胫围、头围、胸深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公鸡胫长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达0.755;其他各体尺指标间也有不同程度的正负相关性。表明在边鸡选育过程中,母鸡优先考虑体斜长、胫围,公鸡优先考虑胫长、体斜长。
叶红心魏清宇李培峰崔少华丁馥香
关键词:边鸡体质量体尺
晋北地区春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2017年
根据晋北地区芥菜型春油菜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高产种植经验,从选地整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春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本地区春油菜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崔俊伟王瑞霞田宏先
关键词:春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一种日光温室内置保温装置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日光温室内置保温装置的研制与应用,该装置结构简单,保温能力强,使日光温室室温提高3℃以上,适用于中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喜温蔬菜的生产,可以推广。
阎世江刘洁丁京张京社
关键词:日光温室喜温蔬菜保温能力北方寒冷地区内置
水肥耦合调控对胡麻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为探究水肥耦合调控条件下叶绿素、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等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适宜水量、干旱胁迫2个处理作为主因子,施肥处理作为副因子(纯氮60、90、120 kg/hm2,P2O530、60、90 kg/hm2),于苗期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研究表明,在干旱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N1P2(纯氮60 kg/hm2,P2O560 kg/hm2)含量最高为0.97 mg/g;水分适量时,不同施肥处理结果差异显著,其中N1P2含量也最高为1.189 mg/g。在干旱条件和水分适宜2个条件下,各施肥组合处理后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差异,其中N1P2值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6.06、17.969μmol/(m2·s)。另外,在干旱和水分适量2个条件下,各施肥处理之间干物质积累有显著差异,其中N1P2干物质积累量在2个处理条件下均是最大值,分别为0.183、0.256 g/株。因此,干旱胁迫下胡麻的光合作用弱于适宜水量处理下的光合作用,适宜的氮磷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量的积累。
王利琴杨建春
关键词:胡麻叶绿素光合作用光合速率干物质
共7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