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A248)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吴建永张建国黄洪锋陈江华王逸民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军医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厅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肾移植
  • 2篇排斥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1篇单剂
  • 1篇移植排斥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移植物
  • 1篇移植物排斥
  • 1篇银屑
  • 1篇银屑病
  • 1篇肾移植术
  • 1篇肾移植术后
  • 1篇生物工程技术
  • 1篇术后
  • 1篇器官
  • 1篇器官移植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上海张江生物...

作者

  • 2篇陈江华
  • 2篇黄洪锋
  • 2篇张建国
  • 2篇吴建永
  • 1篇王仁定
  • 1篇刘光军
  • 1篇何强
  • 1篇寿张飞
  • 1篇李晶
  • 1篇申屠建中
  • 1篇吴丽花
  • 1篇成秀举
  • 1篇王慧萍
  • 1篇王逸民
  • 1篇周波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型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及银屑病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
2010年
抗体是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能高选择性地结合相应的抗原,产生特异性的中和、清除和调节功能。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可迅速获得所需的抗体,对抗体的结构及功能进行改造,以及大规模制备所需的特定的功能性抗体,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抗体药物是国际生物医药领域近10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药物种类。抗体药物从研发到产品上市过程中,涉及多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的全面综合突破的典范。
李晶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器官移植银屑病生物工程技术排斥
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有1098例接受首次尸体肾移植的受者纳入研究.所有受者术后均采用以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当发生排斥反应时,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疗效较差者则联合应用莫罗单抗-CD3或丙种球蛋白或行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术后1年内经病理检查证实,有53例受者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109例发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其余936例受者术后1年内肾功能稳定(对照组).分析和比较3组受者性别、年龄、术前淋巴毒、HLA抗原错配数、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及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等冈素间的差异,比较3组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丧失情况及移植肾存活率,分析完全逆转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与细胞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结果 3组受者在性别、年龄、术前淋巴细胞毒性试验、供肾冷缺血时间及术后随访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和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受者在术前HLA抗原错配数、PRA水平及供肾热缺血时间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受者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发生率为27.4%(14/53),明显高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的7.3%(8/109)和对照组的2.2%(21/936),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受者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和对照组(P<0.01).剔除发生排斥反应后未逆转者,3组间移植肾存活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明显影响移植肾存活,但完全逆转的急性体液排斥反应并不影响移植肾的预后.
王仁定王慧萍吴建永王逸民张建国黄洪锋何强陈江华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物排斥存活率
肾移植术后单剂应用人源化抗CD3单克隆抗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体内应用人源化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注射液单次剂量递增给药后的短期和长期安全性。方法2008年6—12月,共29例肾功能稳定的尸体肾移植受者入选该研究。每位受试者按人组顺序随机分至2.5mg(n=9)、5.0mg(n=10)、10.0mg(n=10)3个剂量组,并于移植术后7~14d内接受相应剂量的OKT3单次给药。同时选取同期未参加试验的30例。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随访期间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并观察有无其他不良事件。结果各剂量组受试者在给药后48h内,出现低热(7/29)、畏寒(4/29)、肝功能损害(2/29)、上呼吸道感染(1/29)和头痛(1/29),未出现明显的首剂效应,其余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与剂量无关。随访期间内,试验组和对照组2-年人/肾长期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100%/97%;移植肾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6.9%(2/29)和10.0%(3/30),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3%(3/29)和13.3%(4/30)。术后1周及3、6、12、24个月监测血肌酐值显示,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源化OKT3不同剂量单次给药在肾移植受者体内安全性良好,其有望成为一种抗排斥能力强、毒副作用较小的免疫抑制剂。
黄洪锋吴建永寿张飞张建国成秀举刘光军申屠建中吴丽花李晶周波陈江华
关键词:肾移植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