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6CJZ004)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富刚李连璞赵荣杨新军储玖琳更多>>
相关机构:德州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生态足迹
  • 3篇土地利用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土地资源
  • 2篇鲁西北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游客
  • 1篇游客数量
  • 1篇直辖市
  • 1篇生态赤字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服务价值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土地承载力
  • 1篇土地利用结构
  • 1篇土地利用评价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区
  • 1篇平原农业区

机构

  • 7篇德州学院
  • 3篇西北大学

作者

  • 7篇刘富刚
  • 3篇李连璞
  • 1篇杨新军
  • 1篇储玖琳
  • 1篇赵荣

传媒

  • 2篇人文地理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节水灌溉
  • 1篇商洛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足迹的德州市土地承载力评价被引量:6
2008年
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德州市土地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2002-2006年,德州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4937 hm^2增长为0.5602 hm^2,年均增长2.69%;人均生态赤字由1.174 hm^2增加到3.067 hm^2,年均增长32.25%,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人地关系趋于紧张。最后对生态足迹应用与土地承载力评价进行了讨论。
刘富刚
关键词:生态足迹土地承载力
平原农业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研究——以德州市为例
2007年
目的以德州市为例,探寻引起平原农业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因素及其内在机理,以期为同类地区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效益的提高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在mapinfo和map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系统分析法对德州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平原农业区土地利用方式和数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结论平原农业区应根据现实社会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实现土地的优化利用。
李献波储玖琳李连璞刘富刚
关键词:土地资源
基于生态足迹的鲁西北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德州市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目前生态足迹分析法在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价中广泛应用。在参考生态足迹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生态压力指数(ETI)、生态占用指数(EOI)、生态协调指数(EECI)和可持续发展指数(SDI)4个评价模型,对德州市2002—2006年的生态压力指数(ETI)、生态占用指数(EOI)、生态经济协调指数(EECI)和可持续发展指数(SDI)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德州市近5年生态压力逐渐增大;生态占用指数呈增加趋势;生态经济协调能力有上升趋势,但协调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改善,但有一定波动性。在此基础上,从生态足迹的角度对德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刘富刚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评价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德州市土地利用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以德州市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采用Costanza等和谢高地等确定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校正,对德州市因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996~2008年,德州市农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城乡建设、交通用地面积增加;研究期内,因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服务总价值也不断变化,1996年为114.540×108元,2008年为172.347×108元,净增57.807×108元,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年变化率为4.206%;不同生态服务类型价值中气候调节功能最大占22.08%,其次是废物处理功能占16.70%,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有增加趋势,年变化率为0.127%;林地面积的增加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增加贡献较大,城市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降低了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根据结果分析了德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土地利用基本建议。
刘富刚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
区域旅游发展“同步-错位”诊断及差异分析--基于中国31省(区、直辖市)国内旅游统计数据被引量:34
2008年
区域旅游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现象。以国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采用旅游资源丰度、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及国内旅游收入三项指标对区域内要素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发现区域内各指标之间的组合特点;进而按"旅游资源—游客数量—旅游收入"组合关系对区域进行类型划分。提炼结果发现:区域旅游发展按数量—收入组合关系可以分为强同步区、弱同步区、优等错位区和劣等错位区;按资源—游客—收入组合关系可以细分为8种类型。基本结论是:区域旅游发展要素间关系复杂、出现多元化特征、区域间存在巨大差距等。分析各种类型特点并指出其转化路径及实现途径,给旅游开发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李连璞
关键词:国内旅游游客数量旅游收入
基于数量方法的德州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以德州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利用变化强度指数、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动态度、区位熵等指标模型进行了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德州市耕地面积变化不大;(2)德州市城镇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林地规模继续增大,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较快;(3)德州市各县市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明显。德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因素有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并相应地提出了土地合理利用建议。
刘富刚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
基于生态足迹的鲁西北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德州市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定量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命服务功能的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鲁西北地区的德州市生态经济发展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6年德州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3735hm2增长到3.7036 hm2,年均增长33.93%;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4937 hm2增长为0.5602 hm2,年均增长2.69%;人均生态赤字由1.174 hm2增加到3.067 hm2,年均增长32.25%,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的限度,并不断加速,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刘富刚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基于生态足迹的德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德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德州市人均生态赤字由1.174 hm2增加到3.067 hm2,年均增长32.25%,显示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区域土地承载能力,必须对区域土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整,以提高德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刘富刚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土地资源
“时空缩减”背景下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及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距离因素是影响旅游地客源空间分布与演化的关键因素,现代交通技术的变革,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普及造成的时空汇聚使距离因素弱化。以距离因素的多维尺度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了“时空缩减”背景下的游客出游距离的变化趋势;构建旅游地客源市场演化的理论模型,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探讨了旅游地吸引半径的变化动向;结合游客出游距离和旅游地吸引半径的演化趋势,阐述了旅游地客源市场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并剖析了其内在机理;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对理论模型进行扩展和检验,为旅游地客源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李连璞杨新军赵荣
关键词:客源市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