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1B090400065)
- 作品数:9 被引量:97H指数:7
- 相关作者:白卫东刘晓艳沈颖刘俊梅冯卫华更多>>
- 相关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山竹酒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变化及成品香气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为了探讨山竹果酒发酵过程中活性物质变化和成品香气贡献,以山竹全果为原料发酵酿制山竹果酒,考察果酒(果肉和果壳)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含量和多酚组成变化,并对成品果酒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酮和多酚含量在主发酵期都呈上升趋势,主发酵和后发酵7~9 d交替时含量下降,在发酵后期果肉果酒中的黄酮含量稳定在3.6~4.0μg/mL之间,多酚含量稳定在30.03μg/mL左右。总糖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液相色谱表明两种果酒在发酵末期多酚物质组成有差异。香气成分表明果壳果肉果酒中酯类物质/醇类物质/羧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42.32%、57.32%、0.37%,果肉果酒中酯类物质/醇类物质/羧酸类物/相对含量分别为30.13%、69.63%、0.17%,两种果酒有不同的香气贡献物质。
- 于立梅刘俊梅冯卫华白卫东
- 关键词:活性成分香气分析
- 山楂酒功能成分浸出规律及其澄清工艺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考察了山楂酒浸泡过程中功能成分的浸出规律,研究了魔芋精粉、硅藻土、琼脂、蛋清以及壳聚糖单一澄清剂及复配澄清剂对山楂酒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浸泡15 d时,山楂酒中黄酮含量达到最高,为1.36%,延长浸泡时间不利于山楂中黄酮的浸出;浸泡过程中多酚含量呈先逐渐增加后基本保持稳定,在浸泡20 d时,山楂酒中多酚含量达到最高,48.63 mg/mL。澄清结果表明,魔芋精粉、硅藻土、琼脂、蛋清以及壳聚糖作为单一澄清剂使用对山楂酒的澄清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壳聚糖、硅藻土以及琼脂复配澄清剂对山楂酒的澄清效果要明显好于单一澄清剂;复配优化条件为壳聚糖0.006 g/100 mL,硅藻土0.10 g/100 mL,琼脂0.060 mL/100 mL,在此条件下处理4 d,山楂酒的透光率达95.06%。
- 段冬洋曾晓房吴笠白卫东丘启山
- 关键词:山楂酒保健酒
- 催陈方式对山竹果酒理化特性和香气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采用加热、微波和超声波等催陈方法对山竹果酒进行处理,考察不同催陈方式对山竹果酒各理化指标(总酯、总酸、色度)的影响,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方法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催陈方式对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和微波处理有利于果酒总酯含量的提高,最大值达到2.97 g/L,加热处理的果酒色度比原果酒色度升高了53.3%,微波处理有利于果酒酸度的降低,原果酒的总酸含量由2.21 g/L降低至1.72 g/L。香气成分表明:三种催陈方式对果酒品质和香气都有所改善,山竹果酒经加热处理后,醇类物质降低了11.89%,脂类物质含量升高了11.28%,并生成了2-甲基丁酸乙酯等新物质。经微波处理后的醇类物质含量略有降低,脂类物质含量略有升高,而超声处理后醇类物质含量由原来的84.61%降低了7.42%,脂类物质含量由原来的15.3%升高了7.1%,并生成乙酸己酯、松油醇、乙酸苯乙酯等新物质,对香气成分有较大的改善。
- 于立梅刘俊梅冯卫华白卫东
- 关键词:理化特性
- 贮藏条件对荔枝酒香气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探讨不锈钢罐贮藏、低温(6~8℃)瓶装贮藏及室温瓶装贮藏3种贮藏条件对荔枝酒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酒主要的香气成分为辛酸乙酯、己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3-甲基-1-丁醇、丁酸乙酯。与不锈钢罐贮藏及室温瓶装贮藏方法对比,低温瓶装贮藏更有利于形成和有效保留荔枝酒的特征香气成分。
- 邓开野黄小红白卫东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荔枝酒贮藏条件香气成分
- 响应面优化荔枝酒混菌发酵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以酒精含量为指标,筛选发酵性能最好的混菌酵母组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荔枝酒发酵工艺的3个主要因素.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混菌发酵荔枝酒的最佳工艺参数:发酵温度17.86℃,pH3.47,接种量9.74%(V/V),酒精含量达12.53%(V/V).对比分析了混菌发酵与单菌发酵荔枝酒中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混菌发酵降低了有机酸总量,使酒体协调性增加,增加的氨基酸总量赋予了荔枝酒较高的营养价值;混菌发酵的荔枝酒感官评分高于单菌发酵.
- 白卫东沈颖刘晓艳沈棚
- 关键词:荔枝酒混菌发酵响应面优化风味
- 发酵型全果青梅酒的研制被引量:12
- 2013年
- 以优质成熟青梅全果为原料,对发酵型青梅果酒工艺进行研究。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前的发酵液酸度pH值为4.5,蔗糖和蜂蜜按1∶1调配的发酵液糖度为16%左右,活性干酵母加入量为5%,加入果胶酶量为0.08%,发酵温度控制在28℃左右,发酵时间为15d。经过陈酿、勾兑等工序可以得到酒体丰满、颜色金黄、澄清透亮、具有果香浓郁、营养丰富的全果青梅酒。
- 钱敏白卫东沈棚吴春晓
- 关键词:发酵青梅酒
- 荔枝酒酿造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被引量:13
- 2012年
-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发酵温度的荔枝酒酿造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荔枝汁和荔枝酒中均含有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14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是荔枝汁和荔枝酒中的主体氨基酸,含量分别达1 139.682 mg/L、341.049~412.161 mg/L。不同发酵温度的荔枝酒酿造动态过程中,其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趋势各异。不同贮藏方式对荔枝酒中氨基酸含量和种类影响也不同。通过比较,发酵温度12℃优于15℃,发酵温度为15℃的荔枝酒中氨基酸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大,不稳定,且影响风味的氨基酸较多。
- 沈颖刘晓艳白卫东赵文红钱敏
- 关键词:荔枝酒氨基酸HPLC发酵
- 不同澄清剂对龙眼酒的澄清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研究了蛋清、壳聚糖、皂土、硅藻土和琼脂5种澄清剂对龙眼酒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澄清剂的澄清效果优劣顺序依次为:壳聚糖>琼脂>蛋清>硅藻土>皂土。每10ml龙眼酒添加0.4ml壳聚糖时,酒液的透光率为95.3%,比不加澄清剂的原酒样品提高26.90%,龙眼酒的澄清效果最好,颜色呈金黄色,果香浓郁,龙眼酒风味保留完整。
- 赵翾白卫东张爱华
- 关键词:龙眼酒澄清剂蛋清硅藻土皂土琼脂
- 青梅酒加工工艺及产品功能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3年
- 综述了青梅酒的加工工艺、产品功能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研究与发展的方向,展望了青梅酒的发展前景。
- 白卫东沈颖刘晓艳钱敏
- 关键词:青梅酒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