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186)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丘仲锋何宜军孙德勇王胜强张艳萍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遥感
  • 3篇反演
  • 3篇反演算法
  • 2篇悬浮颗粒物
  • 2篇中肋骨条藻
  • 2篇颗粒物
  • 2篇黄渤海
  • 2篇海洋光学
  • 1篇东海原甲藻
  • 1篇悬浮物
  • 1篇遥感课程
  • 1篇遥感资料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控制
  • 1篇原甲藻
  • 1篇源区
  • 1篇散射
  • 1篇上升流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功能

机构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7篇丘仲锋
  • 4篇何宜军
  • 3篇王胜强
  • 3篇孙德勇
  • 2篇张艳萍
  • 1篇任慧军
  • 1篇尹宝树
  • 1篇王妍
  • 1篇孙科
  • 1篇胡运
  • 1篇申辉
  • 1篇吴昊
  • 1篇吴婷婷
  • 1篇沈晓晶
  • 1篇陈亚慧
  • 1篇苏园园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2篇光学学报
  • 2篇广西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Chines...
  • 1篇Scienc...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种间竞争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研究探讨了两个零维箱式模型在东海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竞争与演替研究中的应用。模型在采用不同接种密度下的单种培养实验数据进行参数校正后,被用来模拟不同N/P条件下单种培养实验以及两藻种共培养竞争实验,并以实验数据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单种培养条件下,模型能够较好地重现两种藻在不同N/P环境中的生长及对营养盐的利用;共培养实验的模拟结果显示,在所有初始细胞密度比例条件下,中肋骨条藻的最终密度均会超过东海原甲藻,且PO4的消耗主要源于中肋骨条藻的利用,与实验结果一致,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体现两种藻的竞争结果及对营养盐的竞争关系;由于模型不足以模拟除营养盐竞争以外的藻间相互作用,模拟结果未体现东海原甲藻细胞数迅速衰减这一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孙科丘仲锋何宜军尹宝树
Nutrient-controlled growth of Skeletonema costatum : an applied model
2014年
To model Skeletonema costatum bloom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 situ, a S. costatum-specifi c zero-dimensional box model based on the mechanistic model Eco3M was established using physiological features. The parameters were calibrated using experimental counterparts, and simula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published laboratory fi ndings. The resulting normalized objective function(NOF) values are less than 1.0(and in most cases less than 0.58) and the values for the slope γ(between 0.656 7–1.127 4) and R 2(between 0.806 8–0.971) are close to 1.0 for most of the sub-fi gures. This indicate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simulated and measured data and suggests that the model reproduc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 costatum growth and use of nutrients under different N- or P-limiting conditions. The model is appropriate for further applications and can be used to test more scenarios using other nutrients.
孙科丘仲锋何宜军尹宝树
关键词:中肋骨条藻营养控制生理功能
海洋遥感课程启发式教学初探被引量:5
2015年
本文根据海洋遥感课程特点,提出了海洋遥感课程启发式教学的探索。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强化教学实践等措施,提高了海洋科学专业学生学习海洋遥感课程的积极性,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丘仲锋
关键词:海洋遥感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
辽东湾水体吸收系数区域性半分析反演算法被引量:4
2015年
水体吸收系数是影响水体光场分布的重要参数,在水色遥感探测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12年9月辽东湾区域航次调查数据分析该区域水体各组分吸收系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东湾水体中浮游植物含量相对较高。并利用该航次数据,建立了区域性半分析算法,该算法基于相邻波段间固有光学量的线性关系,首先通过遥感反射率反演得到550 nm波段的水体总吸收系数,再通过后向散射波段相关关系外推得到其他波段的总吸收系数。经独立测试数据检验,3个波段(412、443、550 nm)总吸收系数反演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9.71%,17.99%,9.35%,说明区域性半分析算法能较好地估算研究区域的水体总吸收系数。本文还通过引入随机误差对算法稳定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苏园园丘仲锋张艳萍
黄渤海悬浮颗粒物粒径的遥感反演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悬浮颗粒物粒径是重要的海洋光学参数,在以悬浮颗粒物为主的黄渤海海域,对水体生物、化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参数的卫星遥感反演也对海洋光学与水色遥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4年5月和11月的黄渤海47组实测数据,建立了基于静止海洋水色卫星(GOCI)波段设置的遥感反射率(Rrs)与悬浮颗粒物中值粒径(D50)反演模型,555 nm波段幂函数的反演效果最佳,决定系数R2为0.72,绝对误差SMAPE为6.35%,经实测数据检验,均方根误差SRMSE约为0.17,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5%~5%。对反演模型引入5%误差进行敏感性检验,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控制在2%以及0.002以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将此模型运用于2013年6月GOCI卫星数据,反演出悬浮颗粒物中值粒径D50的时空分布图,呈现从近岸向远海粒径逐渐变大的趋势。
陈亚慧丘仲锋孙德勇王胜强何宜军
关键词:遥感反演算法海洋光学
黄东海及珠江口附近海域水体漫衰减系数反演被引量:14
2013年
根据黄东海及珠江口附近海域17个航次的实测水下光谱剖面数据,建立了基于水体遥感反射比光谱数据与490nm波段水体漫衰减系数Kd的遥感反演算法。经实测数据检验,经验算法反演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8.27%,均方根误差为0.35,相关系数为0.91;半分析算法反演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1.53%,均方根误差为0.48,相关系数为0.83。通过采用实测数据对新算法和现有算法的比较,发现新建立的算法能取得更好的反演效果,新建立的模型中经验算法能取得比半分析算法更高的精度。考虑到半分析算法建立过程独立于实测的水体漫衰减数据,因此可以认为半分析算法比经验算法有更大的适用性。
吴婷婷丘仲锋何宜军申辉
关键词:海洋光学反演算法漫衰减系数
2013年夏秋季黄、渤海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悬浮颗粒物及粒径是水质重要参数,研究其分布特征有助于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了解。利用2013年6月和2013年11月LISST-100观测数据,研究了黄、渤海区域悬浮物粒径和浓度的分布情况,浓度分布整体上近岸高远岸低,粒径分布呈现近岸细远岸粗的特征,季节分布特征明显。通过典型断面分析发现,悬浮物粒径和浓度随着水深变化明显,连续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对底层颗粒物的再悬浮作用显著,潮流对悬浮物的时空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水体衰减系数随着体积浓度变化明显。此外,还研究了悬浮颗粒物粒径Junge分布在黄、渤海区域的适用性。
吴昊丘仲锋张艳萍孙德勇王胜强
关键词:悬浮物粒径分布
Using a Lagrangian model to estimate source regions of particles in sediment traps
2014年
A Lagrangian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source regions of particles collected in the sediment traps at the DYFAMED(Dynamique des Flux Atmosphériques en Méditerranée) station by tracking particles backwards from March 1 to August 31, 2001.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source regions depend on the flow fields, the settling speed of the particles, and the deployment depths of the traps. Monthly variation is observed i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ource regions, which is caused by the currents. The source regions are located around the traps and up to hundreds of kilometers away. As the settling speed increases with the particle diameters, the distance to the source regions decreases. The vertical flux can be approximately estimated in 1D for the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larger than 500 μm. Furthermore, traps moored at various depths at the DYFAMED can collect particles that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Ligurian Sea.
QIU ZhongFengA.M.DOGLIOLIF.CARLOTTI
关键词:沉积物源区沉降速率
黄渤海悬浮颗粒物散射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悬浮颗粒物的散射特性,用以描述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方法】利用2014年11月黄渤海海区航测数据,分别选取555nm和532nm作为参考波长,建立悬浮颗粒物散射及后向散射的光谱模型,并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检验;此外,还建立了悬浮颗粒物散射参数与水体组分浓度的关系模型。【结果】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光谱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分别在60%和35%以内;散射参数与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模型MAPE的最小值仅为15.0%。【结论】黄渤海颗粒物散射特性主要由非藻类颗粒物主导。
沈晓晶丘仲锋孙德勇何宜军王胜强
关键词:悬浮颗粒物散射后向散射模型建立
基于遥感资料的夏季广东沿岸上升流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广东沿岸夏季上升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沿岸区域气候的影响。【方法】采用Sobel梯度算法,综合MODIS海表温度和QuikSCAT海面风场资料对2003年夏季广东沿海上升流的范围、强度、持续时间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广东沿岸海域存在明显的上升流现象,整体呈现强弱强的特征,在7月初出现具有明显上升流特征的低温表层水,至7月底低温水活动减弱至最低,于8月初又存在一个增强的过程;同时,上升流并非始终稳定存在。【结论】对比海表温度数据和风场资料可以发现,上升流的强度、持续时间等与风场的变化存在密切联系,风场是上升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沿岸水团的分布也是影响广东沿岸上升流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王妍胡运任慧军
关键词:上升流卫星遥感海表温度风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