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34803)

作品数:28 被引量:219H指数:8
相关作者:苏春田邹胜章唐健生夏日元单海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岩溶
  • 9篇岩溶区
  • 9篇铁锰结核
  • 9篇土壤
  • 9篇锰结核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4篇污染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下河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地下河流域
  • 2篇地下水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条件
  • 2篇岩溶泉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水质

机构

  • 27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广西环境工程...

作者

  • 18篇苏春田
  • 13篇唐健生
  • 13篇邹胜章
  • 9篇夏日元
  • 9篇单海平
  • 8篇唐建生
  • 6篇陈宏峰
  • 4篇李兆林
  • 4篇潘晓东
  • 3篇梁小平
  • 3篇关碧珠
  • 3篇谢代兴
  • 3篇于晓英
  • 3篇陈忠将
  • 2篇时坚
  • 2篇姚昕
  • 2篇梁彬
  • 2篇罗贵荣
  • 2篇孟小军
  • 2篇黄琼瑶

传媒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岩溶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地下水
  • 1篇人民黄河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西洛塔不同深度土壤CO_2浓度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CO2气体检测管法对湘西洛塔旱地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进行了一年的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0cm,20cm和40cm处土壤CO2浓度具有一定的季节节律变化,说明表层土壤C02浓度受气温影响比较显著,而60cm,100cm,140cm,180cm,220cm和260cm处土壤C02浓度未表现出一定的季节节律变化,说明影响深层土壤CO2浓度的因素比较复杂。100cm深度以上的土壤CO2浓度具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100-260cm深度的土壤CO2浓度具有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苏春田单海平唐健生夏日元关碧珠邓志勇龙强
关键词:土壤CO2浓度岩溶
湘西洛塔岩溶生态微景观结构对表层岩溶泉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以湘西洛塔典型表层岩溶泉域为例,从表层泉水动态变化和水化学变化两方面研究了微景观结构对表层岩溶泉水调蓄功能的影响。表层岩溶泉降水入渗系数、水动态变化以及水化学组分含量与微景观结构的植被和土壤的覆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景观结构和景观类型的空间组合及其变化影响着表层岩溶带的水动态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对增强表层岩溶带的调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姚昕夏日元唐健生
关键词:表层岩溶泉岩溶生态
煤矿开采对岩溶区水质及土壤的污染与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对研究区煤矿开采背景下的土壤和地表河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分析,并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地表河S1~S8样点Zn、Cd、Cu、As含量最高的为S1,Cr含量最高的为S3,Ni含量最高为S4;S1、S4、S5水样污染因子均为Cd、Zn,S2、S3、S6水样污染因子为Zn,质量级别均为中等。综合因子指数最大的为S1,质量级别为中等,最小的为S8,质量级别为好。土壤T1~T6样地As、Cu、Cr、Cd、Pb、Ni、Zn含量最高的为T1,As、Cu、Cr、Pb、Ni含量最低的为T5,Cd含量最低的为T6,Zn含量最低的为T4,样地污染因子均为Cd,质量级多为很坏,综合质量级别为中等-坏-很坏。
苏春田谢代兴唐健生李兆林潘晓东梁小平
关键词:煤矿土壤水质污染
贵州北部区域残坡积石灰土质量评价
2015年
了解黔北高原残坡积石灰土元素的丰贫程度、超标危害现状及潜在生态危害状况,为黔北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以仁怀,桐梓,习水,赤水,古蔺等地岩溶区不同时代的石灰土为样体,进行调查,采样,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石灰土元素中K、Si、P、Pb、Ca、Na丰度均值为0.2~1.0;P2石灰土P综值为2.53,T2、P1、∈2-3为1.07~1.97,超标元素为Ni;石灰土RI值为30.42~54.28。分析认为:K、Si、P、Pb、Ca、Na为贫乏级元素;Ni为超标元素,P2石灰土为中度超标,T2、P1、∈2-3为轻度超标;石灰土潜在生态环境好。
谢代兴杨杨苏春田孟小军
关键词:石灰土元素丰度
不同地质条件下土壤重金属质量评价比较被引量:10
2012年
对黎塘研究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层土壤以Mn含量最高,其次为Cr,石炭系下统岩关阶和泥盆系中统东岗岭阶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白垩系下统小店组和第四系全新统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泥盆系中统东岗岭阶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子为Ni、As、Cr,综合质量级别为中等;石炭系下统岩关阶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子为Ni、As、Cr、Cu,综合质量级别为很坏;白垩系下统土壤污染因子为Cr,综合质量级别为警戒级;第四系全新统土壤重金属质量级别均为好,综合质量级别为好。
苏春田唐健生潘晓东黄奇波邹胜章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铁锰结核地质条件
岩溶区铁锰结核土重金属对旱地作物的毒害评价被引量:6
2009年
对试验区铁锰结核背景下的土壤及旱地作物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旱地作物进行了重金属质量评价。结果表明:As、Cd和Pb含量最高的是白萝卜根,Cr、Cu和Zn含量最高的是黄瓜果实,玉米籽粒中Cd、Cr、Cu和Pb含量最低,甘蔗茎中As和Zn含量最低;旱地作物对Zn、Pb和Cu的富集系数较高,Cd、As和Cr的富集系数较低,6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6种重金属质量级别均为好,综合质量级别为安全,甘蔗茎、白萝卜根和黄瓜果实中Pb、Cd质量级别为很坏,Zn的质量级别为中等,综合质量级别为很坏,说明长期食用对人体会产生潜在的危害。
唐健生苏春田单海平邹胜章陈宏峰
关键词:岩溶区铁锰结核旱地作物重金属
马山地下河流域生态环境特点与生态恢复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在分析马山地下河流域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的基础之上,实地进行生态环境现状与危害的调查,发现该区洪涝与干旱灾害频繁、石漠化问题突出、植被结构简单、土壤与水质污染严重,从而提出提高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发展特种经济、实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等石漠化治理措施。
苏春田单海平唐健生李兆林李庆松罗贵荣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恢复
黎塘岩溶区铁锰结核背景下的土壤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对黎塘岩溶区铁锰结核背景下的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以硅质土为主,土壤发育呈幼年性。土壤多呈中性,对土壤肥力的发挥及旱地作物的生长较为有利;有机质含量A层多为中等(Ⅲ级)或丰富(Ⅳ级),B层为缺乏(Ⅱ级);全N含量A层多为中等(Ⅲ级),B层多为缺乏(Ⅱ级),有效N含量A层多为丰富(Ⅳ级)或甚丰富(Ⅴ级),B层多为中等(Ⅲ级)或缺乏(Ⅱ级),A、B层养分含量的差异说明农耕区土壤受表层耕作、施肥影响较为显著。土壤有效P整体表现为缺乏或甚缺乏,可能已成为旱地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阳离子交换量多表现为保肥力中等。
苏春田唐健生单海平陈宏峰夏日元邹胜章陈忠将
关键词:岩溶区铁锰结核土壤肥力土壤性质
岩-土介质中Cr^(6+)、Mn^(2+)复合污染的吸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岩-土介质中Cr6+、Mn2+复合污染的吸附相关性。[方法]通过单一Cr6+、Mn2+及Cr6+、Mn2+复合污染吸附试验,研究Cr6+、Mn2+复合污染的吸附规律,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分析Cr6+、Mn2+的吸附相关性。[结果]吸附试验对比分析表明,在单一和复合污染吸附试验中,Cr6+、Mn2+在吸附时间、总吸附量、吸附速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Cr6+、Mn2+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两者存在加和作用,即在Mn2+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增强供试土壤对Cr6+的吸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环境治理及环境管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于晓英邹胜章蔡敏琦卢海平
关键词:复合污染
广西岩溶石山区洪涝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以马山岩溶地下河流域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以广西马山岩溶地下河流域为例,在野外水文地质综合调查与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洪涝灾害综合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罗贵荣李兆林梁小平
关键词:洪涝灾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