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CB951204)

作品数:13 被引量:201H指数:8
相关作者:张利权葛振鸣袁琳沈芳王宁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盐沼
  • 3篇盐沼植被
  • 3篇植被
  • 3篇海平
  • 3篇海平面
  • 3篇海平面上升
  • 2篇湿地
  • 2篇水体
  • 2篇土壤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反射率
  • 2篇SPR
  • 2篇C模式
  • 2篇滨海湿地
  • 1篇带宽
  • 1篇氮分布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动力条件

机构

  • 13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8篇张利权
  • 5篇葛振鸣
  • 3篇沈芳
  • 3篇袁琳
  • 2篇曹浩冰
  • 2篇严格
  • 2篇沈宏
  • 2篇王宁
  • 1篇俞立中
  • 1篇刘莹
  • 1篇周云轩
  • 1篇洪官林
  • 1篇李莎莎
  • 1篇田波
  • 1篇罗艺
  • 1篇范学忠
  • 1篇董辰寅
  • 1篇张卫国
  • 1篇邹维娜
  • 1篇崔利芳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红外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钦州湾红树林脆弱性评价被引量:19
2014年
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对海岸带产生显著影响。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生态系统,对海平面上升极为敏感。以广西钦州湾红树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采用SPRC(Source-Pathway-Receptor-Consequence)评估模式分析了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构建了以海平面上升速率、地面沉降/抬升速率、生境高程、日均淹水时间、潮滩坡度和沉积速率为指标的脆弱性评价体系。在GIS平台上量化各脆弱性指标,计算脆弱性指数并分级,建立了定量评价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方法,实现了在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近40年来广西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IPCC预测的B1和A1FI情景)和时间尺度下(2030年、2050和2100年),广西钦州湾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空间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近40年广西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与B1情景下,钦州湾红树林在各评估时段表现为不脆弱。而在A1FI情景下,至2050年研究区域41.3%红树林为低脆弱,至2100年增加至69.8%。研究采用的SPRC评估模型、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空间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定量评价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可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保障海岸带生态系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李莎莎孟宪伟葛振鸣张利权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红树林指标体系
杭州湾北岸芦潮港潮滩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年际变化及其粒度控制被引量:2
2012年
对杭州湾北岸芦潮港潮滩2007—2010年固定点沉积物进行了逐月的磁性测量和粒度分析,探讨了磁性特征的月际、年际变化及其与粒度的关系。结果显示,2007—2009年,芦潮港潮滩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呈现出相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磁性参数χ、χARM、SIRM以及比值χARM/SIRM总体上在12月次年7至月表现为高值,8—11月为低值,S-300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粒度分析显示,每年12月至次年7月沉积物粒度总体较细,8—11月较粗,这说明潮滩较细沉积物中含有较多的亚铁磁性矿物,与已报道的2004—2005年研究结果相似。相比前三年,2010年1—7月及12月沉积物磁性矿物含量相对下降,8—11月份磁性矿物含量相对上升,导致2010年磁性参数月际变化幅度减小。同时,2010年沉积物粒度月际变化特征也发生了改变,即1—7月及12月沉积物粒度变粗,8—11月沉积物变细。相关分析表明,磁性参数与粒度之间的关系在2007—2010年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说明2010年沉积物粒度月际变化模式的改变是磁性特征月际变化改变的主导因素。尽管如此,长江流域来沙下降对河口潮滩沉积物物源的可能影响,仍需予以长期关注。
刘莹张卫国杨世伦罗艺董辰寅俞立中
关键词:磁性特征粒度月际变化年际变化
海平面上升影响下长江口滨海湿地脆弱性评价被引量:33
2014年
研究滨海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气候变化对其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是保障海岸带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长江口滨海湿地为对象,采用"源-途径-受体-影响"模型和IPCC脆弱性定义分析了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构建了基于海平面上升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生境高程、生境淹水阈值和沉积速率为指标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平台上量化各脆弱性指标,计算脆弱性指数并分级,建立了海平面上升影响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空间评估方法,实现了在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近30年长江口沿海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和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中的A1F1情景)和时间尺度(2030和2050年)下,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空间评价.结果表明:在近30年长江口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0.26 cm·a-1)情景下,至2030年,研究区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的滨海湿地分别占6.6%和0.1%;至2050年,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的滨海湿地分别占9.8%和0.2%.在A1F1(0.59 cm·a-1)情景下,至2030年,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的滨海湿地面积比例分别为9.0%和0.1%;至2050年,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和高度脆弱的面积比例分别为9.5%、1.0%和0.3%.
崔利芳王宁葛振鸣张利权
关键词: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
影响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量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是水色遥感研究中的关键参数之一,为研究不同因素对吸收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分别采用透射法(T法)、透射反射法(T-R法)和吸收法(A法)测量颗粒物吸收系数.结果表明,A法在测量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时受滤膜差异性、滤膜含水量以及滤膜颗粒物分布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测量精度较高.对不同测量方法的光程放大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量方法,不同颗粒物富集量会有不同的光程放大因子.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A法、T法和T-R法的平均光程放大因子为4.01、2.32和2.20,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0和0.87.对于A法和T-R法,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方法计算光程放大因子可以提高测量精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4.对比各影响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平均相对误差发现,光程放大因子是颗粒物吸收系数测量最大的误差来源.
余小龙沈芳张晋芳
关键词:悬浮颗粒物
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12年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研究海岸带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评估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潜在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是保障海岸带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回顾了IPCC的四次评估报告,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总结了海岸带脆弱性评估框架以及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研究的进展。在综述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海岸带的影响还有大量的科学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同时也需要对各种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和验证。
王宁张利权袁琳曹浩冰
关键词:气候变化IPCC海平面上升脆弱性评估
崇明东滩湿地植被类型和沉积特征对土壤碳、氮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4
2015年
滨海湿地碳、氮储量的分布可能受盐沼植被和外源沉积物的综合影响.本文以长江口典型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崇明东滩湿地北部、中部和南部设置3条样线,根据外源沉积物的区域特征研究了3种主要盐沼植被(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土壤中的有机碳(TOC)、总氮(TN)的季节变化及空间特征.结果显示,崇明东滩湿地北、中部为淤积型滩涂,南部呈侵蚀态势.盐沼植被中芦苇和互花米草生物量TOC、TN累积量均显著高于海三棱藨草带.北、中样线的相同植被类型中的土壤TOC、TN显著高于南样线.高潮滩的芦苇带土壤TOC储量高于中潮滩的互花米草带,而互花米草带土壤TN储量略高于芦苇带,海三棱藨草带和光滩土壤TOC、TN储量最低.盐沼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土壤各层次TOC和TN储量的分布,其中,0~10 cm层次储量受植被类型和表层外源沉积物空间特征的交互作用影响.
张天雨葛振鸣张利权陈怀璞严格
关键词:滨海湿地盐沼植被土壤有机碳总氮
崇明东滩盐沼植被扩散格局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26
2014年
长江河口盐沼植被的形成和演化是生物与其生长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崇明东滩盐沼植被典型扩散前沿为研究对象,2011至2012年期间调查了盐沼植被扩散前沿实生苗扩散、定居以及形成的扩散格局,同时测定了盐沼植被扩散前沿的潮滩冲淤动态和水文动力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植被在扩散前沿形成了互花米草-光滩(Spartina alterniflora-Mudflat,SM)和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光滩(Spartina alterniflora-Scirpus mariqueter-Mudflat,SSM)两种典型的扩散格局。冲淤动态和水文动力条件是影响盐沼植被扩散格局的重要因子,尤其是在4—6月盐沼植物实生苗传播和定居的关键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滩盐沼植被扩散前沿的生物-物理相互作用以及盐沼植被扩散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长江河口地区盐沼植被扩散的生物物理过程,并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条件下滨海生态系统动态预测与湿地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浩冰葛振鸣祝振昌张利权
关键词:盐沼植被
基于空间分带的崇明东滩水鸟适宜生境的时空动态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采用1990—2008年期间6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基于ArcGIS空间分带方法并构建生境有利度指数,分析了崇明东滩水鸟适宜生境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1)近20 a来,主要受自然湿地的围垦、堤内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堤外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的影响,崇明东滩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群落(SMC)和养殖塘(AP)的数量特征变化较大,水鸟适宜生境的数量和结构经历了由自然生境到人工生境再到自然生境占支配地位的变化;(2)1990—2008年期间,SMC和AP生境有利度指数值的最高年份分别是1990年和2003年,指数值的最低年份分别是2000年和2008年;(3)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围垦以及互花米草的入侵,致使SMC生境的面积锐减,其主要分布范围从1990年的堤外1000—5000 m变为堤外0—3000 m处,导致SMC生境状况恶化;(4)大堤内AP生境是崇明东滩的重要水鸟生境类型,受堤内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影响,该生境2008年的生境有利度指数很低。崇明东滩鸟类生境的管理和保护不仅应重视自然湿地中的光滩与浅水区域,同时更应侧重于海三棱藨草群落和堤内养殖塘的管理和保护,其重点管理和保护范围可界定在堤外3000 m到堤内2000 m之间。崇明东滩水鸟生境的管理应实现多目标管理,维持各类适宜生境的足够面积和合理的空间布局,并在时间尺度上保持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地保护各类水鸟种群及其生物多样性。
范学忠张利权袁琳邹维娜
关键词:水鸟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反射率的模拟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对2009年8月和11月水体光学特性的分析发现:长江口邻近海域夏秋两季反射光谱曲线由于悬浮泥沙、浮游植物以及黄色物质的影响呈现4种形状;叶绿素a浓度与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可通过两种方式建立良好关系;将水体各组分光学特性参数化,并结合叶绿素a浓度与吸收系数的两种关系分别建立水体反射光谱参数模式,从而可以对水体遥感反射光谱进行模拟,模拟曲线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4 4和0.004 5.在模式的建立中,根据长江口海域水体组分浓度的分布状况,对悬浮泥沙浓度以及叶绿素a浓度进行分类,得到不同水体组分浓度下反射率光谱曲线;然后分别获得模式参数并进行模拟,得到的反射率模拟曲线与实测相对均方根误差为0.003 5,具有更高的模拟精度.
洪官林沈芳沈宏
关键词:遥感反射率散射系数长江口
崇明东滩湿地不同盐沼植物群落土壤碳储量分布被引量:30
2014年
海岸带盐沼植被的高生产力对湿地土壤碳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3种主要盐沼植物(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藤草)群落生物量差异、土壤碳储量时空动态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湿地盐沼植被总生物量表现为互花米草群落(5750.7g.m-2)〉芦苇群落(4655.1g·m-2)〉海三棱蔗草群落(812.7g·m-2),且地上生物量在夏、秋季最高,地下生物量在冬季最高.湿地土壤碳储量(0~50cm)在春季最低,随后逐渐增加,至冬季达到最大值.土壤碳储量年增量从高潮滩向低潮滩递减,表现为芦苇群落(711.8g.m-2)〉互花米草群落(646.2g·m-2)〉海三棱蔗草群落(185.3g·m-2)〉光滩(65.6g.m-2).光滩土壤碳储量在25~30cm处最高,海三棱蔗草、互花米草和芦苇群落土壤碳储量分别在10~15、30—35和30~40cm处达到最大值,且不同群落土壤碳储量与植被地下生物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严格葛振鸣张利权
关键词:滨海湿地盐沼植被土壤剖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