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06033)

作品数:17 被引量:95H指数:6
相关作者:孙秀兰张银志徐丹陈文君樊惠良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毒素
  • 5篇曲霉
  • 4篇曲霉毒素
  • 4篇黄曲霉
  • 3篇葡萄球菌
  • 3篇葡萄球菌肠毒...
  • 3篇球菌
  • 3篇免疫
  • 3篇免疫传感器
  • 3篇金黄色葡萄球...
  • 3篇金黄色葡萄球...
  • 3篇金黄色葡萄球...
  • 3篇抗体
  • 3篇黄曲霉毒素
  • 3篇黄曲霉毒素B...
  • 3篇黄色葡萄球菌
  • 3篇感器
  • 3篇肠毒素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机构

  • 17篇江南大学
  • 6篇张家港出入境...
  • 1篇无锡市疾病预...

作者

  • 17篇孙秀兰
  • 14篇张银志
  • 4篇徐丹
  • 4篇樊惠良
  • 4篇陈文君
  • 3篇杨振东
  • 3篇刘伟伟
  • 3篇王洪新
  • 3篇高博
  • 2篇赵建新
  • 2篇王淼
  • 2篇金萍
  • 2篇邵景东
  • 1篇姚卫蓉
  • 1篇宁炜
  • 1篇李在均
  • 1篇张芳
  • 1篇单晓红
  • 1篇李永仙
  • 1篇王毅谦

传媒

  • 6篇食品与生物技...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7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脱氧雪腐镰刀烯醇(呕吐毒素)酶标抗原的合成及免疫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琥珀酸酐法合成了脱氧雪腐镰刀烯醇-琥珀酸酐衍生物(3-HS-DON),并用DCC法将该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得到的结合物(DON-HS-BSA)作为免疫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效价为1∶10000的特异性抗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的抗体。同时,用EDC法将3-HS-DON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偶联得到酶标抗原(DON-HS-HRP)。通过圆二色光谱(CD)看到偶联后蛋白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酶活稍有下降;用分光光度法测得酶标抗原酶活损失<5%,偶联物中DON与HRP的结合比为5.29。说明:该酶偶联物及制备的抗体可作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免疫传感器法测试脱氧雪腐镰刀烯醇时所需的酶标抗原及抗体。
金萍孙秀兰张银志
关键词:抗体
1-异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在呕吐毒素酶联免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合成了一种水溶性离子液体1-异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i-Bmim]BF4),将其用于呕吐毒素(DON)的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表明,当体系中[i-Bmim]BF4的浓度为0.014g/mL时,其定量下限为1.41μg/L,比不含该离子液体体系的定量下限4.57μg/L提高了约69%;半数抑制浓度为30.20μg/L;重复测定多次,其半数抑制浓度平均值为29.71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3.26%;用T-2毒素代替DON进行了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含离子液体体系中DON与T-2毒素、NIV的交叉反应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0.1%、14.9%),而含有0.014g/mL该离子液体体系中DON与T-2毒素、NIV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5.3%、10.2%。方法用于啤酒和麦芽汁中DON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实验表明,当体系中[i-Bmim]BF4浓度为0.014g/mL,DON的加标浓度分别为50、70mg/L时,其样品加标回收率均为9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6%、6.02%。
李鲁宁孙秀兰姚卫蓉李在均
关键词:离子液体呕吐毒素酶联免疫检测
离子液体保护聚苯胺纳米金复合膜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检测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B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得聚苯胺修饰纳米金的复合膜,并采用紫外、红外及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以离子液体1,3-二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保护复合膜的溶剂,成功制得离子液体保护的聚苯胺纳米金复合膜免疫传感器,并应用于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检测。在Fe(CN)63-/4-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及交流阻抗法(EIS)对传感器进行表征与测定,建立了SEB检测标准曲线,Y=933.46x+1399.8,线性范围为0.1~8.0μg/L,相关系数R2=0.9932,检出限明显降低(0.033μg/L,S/N=3)。结果表明,本传感器特异性良好,乳品检测回收率在88%~119%之间,稳定性好,可应用于乳品中的SEB快速检测。
孙秀兰高博张银志
关键词:免疫传感器乳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交流阻抗法离子液体
超顺磁性免疫磁珠体系用于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利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得了主要成分为Fe3O4的超顺磁性纳米磁珠。纳米磁珠和硅烷偶联剂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反应而带上氨基基团。带上氨基的磁珠通过戊二醛活化后发生醛基化,与黄曲霉毒素B1(AFB1)多克隆抗体偶联得到黄曲霉毒素B1免疫磁珠。利用该免疫磁珠为净化工具,建立了有机溶剂萃取、免疫磁珠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线性,线性范围为5~50μg/L,相关系数达0.999 4,检出限为0.5μg/L,平均回收率为96%,相对标准偏差为12.5%。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刘伟伟孙秀兰张银志樊惠良陈文君李在均
关键词:免疫磁珠植物油黄曲霉毒素B1
微囊藻毒素-LR抗体的制备及自组装电化学免疫传感检测方法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制备微囊藻毒素-LR(简称MC—LR)多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MC—LR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免疫自制免疫原MC—LR-KLH,制备多抗。将所得抗体应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基于L-半胱氨酸自组装技术和纳米金吸附作用相结合的方法固定MC—LR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CV)以及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该抗体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结果:间接ELISA表明纯化后的抗体效价能达到6.4×10^4;固定包被抗原MC-LR—BSA,采用间接竞争ELISA测定标准曲线,定量检测区间为0.05—4μg/L,半数抑制率为0.68μg/L。将所制备抗体应用于电化学研究中,成功地建立了阻抗型免疫传感器检测MC-LR。该免疫传感器显示出响应速度快,15min内完成测定;灵敏度高,达到1.82×10^-2 μg/L;线性范围广(0.05—200μg/L)。结论:制备的MC—LR抗体具有效价高,特异性强,应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检测方法的研究中,体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孙秀兰石慧张银志杨婷婷赵春城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多克隆抗体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多种致病菌同步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概述了致病菌检测的对象,包括细菌菌群的形态及细菌本身、细菌的DNA、细菌的代谢物;同时介绍了可同步检测多种致病菌的方法,主要有电化学DNA传感器、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免疫传感器检测技术、多重PCR检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最后总结检测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孙秀兰张芳张银志
关键词:同步检测
小鼠过敏模型在食品过敏原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建立牛乳蛋白、河虾蛋白的ICR小鼠过敏模型,检测食品过敏原体外激发小鼠致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率,探讨食品过敏原鉴定并验证所建过敏原体外评价新方法。方法以牛奶蛋白、河虾蛋白,氢氧化铝佐剂免疫ICR小鼠,建立IgE高反应性食物过敏动物模型。间接ELISA测定激发后第7、14、21d血清中过敏原sIgE水平;并在激发第14d分离小鼠腹腔肥大细胞,过敏原体外激发,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类胰蛋白酶定向释放水平。①模型小鼠血清s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过敏激发后第14dsIgE效价最高,河虾组和牛奶蛋白组的sIgE效价分别达到1/25 600和1/12 800。②牛奶组类胰蛋白酶释放率达38.5%;河虾组的类胰蛋白酶释放率达47.1%,所有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建立了一种小鼠过敏模型,通过检测过敏原体外激发类胰蛋白酶释放率可以作为一种鉴定与评价食品过敏原的有效方法。
蒋栋磊孙秀兰张银志单晓红管露尤继明李红梅
关键词:SIGE类胰蛋白酶肥大细胞食品过敏原
黑曲霉对黄曲霉生长、产毒及黄曲霉毒素B_1的影响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研究黑曲霉对黄曲霉生长、产毒的抑制作用及对AFB1的降解作用。方法将黑曲霉分别与黄曲霉、AFB1共同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pH、菌丝体干重、黄曲霉孢子数、AFB1含量。结果黑曲霉与黄曲霉混合培养时,黄曲霉孢子数、AFB1含量均比单独培养的低,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率达到68.06%-91.52%;加入黑曲霉后,AFB1含量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解率为46.19%。结论黑曲霉既能抑制黄曲霉生长、产毒,又能降解AFB1。
徐丹孙秀兰李永仙杨振东王洪新
关键词:黑曲霉黄曲霉黄曲霉毒素B1降解
荧光定量PCR检测发酵豆酱中黄曲霉毒素相关基因nor-1被引量:3
2011年
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产黄曲霉毒素曲霉菌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发酵豆酱中。以黄曲霉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nor-1基因作为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以含nor-1基因的质粒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将其应用于豆酱发酵过程中nor-1基因的动态监测,并与传统平板培养法测定产毒曲霉菌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两检测方法呈较好的相关性,Pearson等级相关系数为0.808,P=0.098。灵敏度及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达10CFU/mL,特异性针对含nor-1基因的曲霉菌。所建立的方法检测时间短,仅6h即能完成整个过程,相比传统平板培养法,具有优势。该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快速、灵敏、准确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豆酱中黄曲霉毒素相关基因nor-1,能够在黄曲霉毒素产生前期,对产毒曲霉菌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以更好控制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提高食品安全性。
晏丽孙秀兰张银志赵建新王淼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
低盐固态酿造酱油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_1和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11年
以低盐固态酿造酱油为研究对象,跟踪监测了酱油酿造过程中水分含量、水分活度、氨基态氮、总酸、微生物(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产黄曲霉毒素B1的霉菌)、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成品酱油中的AFB150%来源于原料,50%源于制曲过程中污染的产毒菌在发酵前期产毒;蒸煮、制曲、发酵、淋油四阶段均对AFB1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生产结束后,仍有52.04%的AFB1会从酱醅中迁移到成品酱油中,所以需针对污染源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酿造酱油中AFB1的污染。
徐丹王洪新张银志刘璐孙秀兰王淼赵建新
关键词:酿造酱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