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1139)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2
相关作者:孙丙耀李轶女张志芳沈桂芳苏宁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转化
  • 1篇引物
  • 1篇英文
  • 1篇植株
  • 1篇转化植株
  • 1篇扩增
  • 1篇基因
  • 1篇PPT
  • 1篇TAIL-P...
  • 1篇BAR基因
  • 1篇AC

机构

  • 2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庆尚大学

作者

  • 2篇孙丙耀
  • 1篇孟祥勋
  • 1篇苏宁
  • 1篇沈桂芳
  • 1篇张志芳
  • 1篇李轶女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水稻叶绿体表达体系的建立及抗PPT叶绿体转化植株的获得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建立外源基因在水稻叶绿体中的表达体系。【方法】通过分析已公布的水稻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基因分布特点,选择ndhF与trnL的基因间序列作为除草剂PPT抗性基因bar定点整合的位点。以水稻叶绿体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克隆了两个适于水稻叶绿体基因组遗传转化的同源片段,构建了含水稻叶绿体16S高效表达启动子、外源基因bar、psbA基因的3′序列(终止子)以及两个同源片段的水稻叶绿体特异表达载体pRB。【结果】采用基因枪法转化水稻品种中花10号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获得转化体后代种子。对转化植株进行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bar可能被整合到水稻叶绿体基因组中。后代种子的遗传学分析显示,外源基因bar可正常表达并遗传。【结论】利用所建立的水稻叶绿体外源基因表达体系,外源基因bar既可在水稻叶绿体基因组中正常表达,还可作为转化体筛选时的除草剂抗性选择标记。
李轶女孙丙耀苏宁孟祥勋张志芳沈桂芳
关键词:水稻BAR基因叶绿体转化
从水稻Ac/Ds插入突变体扩增Ds侧翼序列的最适TAIL-PCR引物(英文)被引量:18
2004年
温度非对称交互PCR(TAIL 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从多种生物体系克隆侧翼于已知序列的DNA片段的分子操作中 ,并极大地促进了反向遗传学研究。但是 ,可能由于不同物种间基因组大小和序列存在显著差异 ,在采用该技术进行转座元件Ds水稻插入突变体鉴定过程中 ,常因TAIL PCR反应的稳定性差而影响突变体筛选效率。有鉴于此 ,根据Ds核苷酸序列设计了分别对应或互补于Ds插入元件两端长度不同的 12个特异引物组成 32个组合 ,在大量预试验基础上与 6个不同简并性 (32~ 2 5 6 )的随机简并引物分别组合进行TAIL PCR反应 ,较系统地研究了引物特性对以水稻基因组DNA为模板的TAIL PCR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第一反应采用长序列特异引物(36~ 4 0mer)可显著提高扩增特异性 ,随机简并引物的简并度对反应的影响显著。还选择出两个适于从水稻Ds插入突变体基因组高效扩增出Ds插入侧翼片段的最优特异引物组合和最适简并引物。应用本研究结果可显著地提高TAIL
孙丙耀PIAO Hai-LongPARK Sung-HanHAN Chang-Deok
关键词: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