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5-2006)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建国张杰郑磊宋铁砾俞光岩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面神经受侵的腮腺恶性肿瘤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观察手术及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腮腺恶性肿瘤并保存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解剖并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125I组织间植入靶区设计,术中或术后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定期随诊,观察肿瘤复发情况、面神经功能恢复及放射性损伤。结果32例患者随访12~44个月,未及肿瘤复发;未见明显放射性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患者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术中或术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面神经受侵的腮腺恶性肿瘤,可以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 张建国张杰宋铁砾郑磊蔡志刚俞光岩
- 关键词:面神经腮腺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
- 头颈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及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安全评价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对头颈部^125I粒子植入术中及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安全评价。方法40名接受头颈部^125I粒子植入术的患者按照粒子植入部位分为面颈部组和口腔内组,手术时监测距其皮肤表面30cm处不同方向的辐射剂量率,术后监测距其皮肤表面30、50和100cm处不同方向上的辐射剂量率,对口腔内组分别记录患者张口以及闭口状态下的辐射剂量率,参考国家辐射安全标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手术中位于患者靶区侧的辐射剂量[(2.60±0.37μSv)]明显大于处于患者颅顶侧[(0.28±0.05)μSv]或靶区对侧[(0.15±0.03)μSv)](t=25.62、29.51,P〈0.05);术后口腔内组患者张口状态下距其正前方30和50cm处的辐射剂量率[(21.71±0.92)和(9.50±0.38)μSv/h)大于闭口状态[(9.29±1.14)和(4.61±1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7、13.70,P〈0.05);而100cm处分别为(1.54±0.05)和(1.34±0.45)μ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5)。面颈部组在距患者靶区侧30、50和100cm处的辐射剂量率分别为(66.28±3.31)、(35.06±3.05)和(1.72±0.17)μSv/h,大于口腔内组[(52.46±3.54)、(20.78±2.01)和(1.55±0.13)μSv/h](t=12.74、15.51、3.69,P〈0.05),两组靶区侧100与30cm相比辐射剂量率减少(t=86.39、63.55、155.44,P〈0.05)。100cm处面颈部组靶区侧的辐射剂量率为(1.72±0.17)μSv/h,口腔内组正前方张口状态为(1.55±0.13)μSv/h,闭口状态为(1.18±0.42)μSv/h,均符合国家辐射安全标准。结论头颈部^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公众辐射影响很小,注意距离和接触时间以及接触方向可以实现辐射安全。
- 张鹏张杰万玲张红志张建国
- 关键词:辐射防护头颈部肿瘤
-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腮腺复发癌初步报告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应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腮腺复发癌的疗效。方法33例腮腺复发癌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其中3例为单纯植入,4例为复发癌部分切除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26例为腮腺复发癌完整切除联合植入。结果3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患者随访10—41个月,经临床和cT检查,肿瘤完全缓解,未复发;另30例患者随访12—72个月,24例无复发。本组33例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88%。15例术前无面神经麻痹症状的患者中,13例保留面神经,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放疗皮肤不良反应。结论治疗腮腺复发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人+手术与单纯植入放射性粒子比较,前者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高,疗效好。
- 张杰张建国蔡志刚张益黄敏娴俞光岩
- 关键词:腮腺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麻醉处理
- 2009年
-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麻醉处理的特点。方法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患者76例分为局麻强化麻醉(LA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TT组)和喉罩通气下的全身麻醉(LMA组),观察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麻醉诱导和维持的特点及并发症情况。结果LA组患者较TT组和LMA组患者术中心血管反应剧烈,术中最低SpO2低于术前且低于TT组和LMA组(P<0.05);术中体动和疼痛程度高于TT组和LMA组(P<0.05),1例发生低氧血症。TT组9例发生气管插管困难,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62.5%,1例术后因气道梗阻行紧急气管切开。LMA组一次置入成功率90%,与TT组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例术中出现漏气音,但无低氧发生。结论在颌面部粒子植入手术中,不同的麻醉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适应证且各有特点。其中,局麻强化可能镇痛不全,气管全身麻醉易出现插管困难,喉罩通气置入成功率高且应用安全有效。
- 杨旭东董稳张建国
- 关键词:麻醉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
- 双管喉罩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proseal-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在颌面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6—85岁,体重48—81公斤,男性10例,女性20例,粒子植入部位主要为腮腺、颌下区及颈部。常规给予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患者下颌松弛后置入PLNA,术中保留自主呼吸,以2:1笑气和氧气,静脉靶控输注异丙酚和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维持。诱导后30分钟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喉罩置入成功率、置入成功后1、3、5min和拔除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术中患者脉搏氧饱和度(Sp02)变化,患者苏醒时间以及置入喉罩的并发症。结果所有喉罩均成功置入。喉罩置入后血压较基础值下降。诱导后30分钟血气呈一定程度高碳酸血症。4例患者术中出现异常气流声,但不影响通气;3例患者接受口腔前庭粒子植入,术中未发生喉罩移位和低氧血症。患者术后均苏醒迅速,8例患者诉口咽部轻度不适。结论双管喉罩在掌握一定适应证和谨慎观察下,能够有效、安全地应用于颌面部粒子植入手术。
- 杨旭东董稳张建国
- 关键词:喉罩近距离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
- ^125Ⅰ粒子腮腺区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对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研究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对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无面瘫的21例腮腺原发癌患者,采用外科手术切除(保存面神经),术后1周行125I放射性粒子腮腺区组织间治疗,粒子活度24.05×106~25.9×106 Bq,处方剂量60 Gy.应用House-Brackmann(HB)评价系统和面神经肌电图对患者分别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随访时间4年.按照面神经功能分区评价的方法,以神经传导潜伏时为指标,将患侧面神经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分别与健侧相应面神经分支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面瘫,随访术后6个月内均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面神经患侧异常组与健侧对应神经分支传导潜伏时的差异在术后1周至术后6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2,P=0.028),患侧较健侧明显延长,而术后1~4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神经患侧正常组与健侧对应分支神经传导潜伏时的差异在术后1周具有统计学意义(t=2.522,P=0.027),患侧较健侧延长,而术后2月~4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不影响腮腺癌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临床恢复,对面神经无迟发损害.
- 宋铁砾郑磊张杰蔡志刚杨朝晖俞光岩张建国
- 腮腺癌术后^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确定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腮腺癌术后^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的确定方法。方法2002年10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31例腮腺癌患者,男女比例14:17,平均年龄38.2岁,肿瘤有包膜外浸润并与面神经关系密切(黏连或神经侵犯),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切除术,术后行^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匹配周缘剂量60Gy。治疗前后行薄层螺旋CT扫描以制定治疗计划和质量验证,以腮腺周围骨性结构和肌组织为参照确定计划靶区和临床靶区,并比较治疗前后靶体积、靶区D90值的差异,同时计算粒子植入后颌骨、中耳D90值以及脊髓最大接受剂量。结果^125I粒子治疗前后靶体积、靶区D9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粒子植入后靶区D90值均大于匹配周缘剂量。本组病例随访时间3~7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根据目前随访结果,采用本方法确定^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宋铁砾郑磊黄明伟张杰张红志张建国
- 关键词: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腮腺区
-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区后位置的稳定性
- 2008年
-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区后的位置稳定性:方法随机选择10例行^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植入治疗的患者,植入后1周内使用放射治疗模拟机拍摄两张不同角度的平片,计数粒子数遗,并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做平面剂量分析.计算处方剂量的50%、100%、150%等剂量曲线所包旧的面积、剂精均匀指数。粒子植入后2个月,重复上述过程,比较两次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次检查粒子数量一致:处方刹量50%、100%、150%等剂量曲线所包嗣面积以及剂量均匀指数包括粒两次之间差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嚼肌区后,位置稳定,使治疗效果得到保证.
- 宋铁砾郑磊李亚刚黄明伟张杰张建国
- 关键词:稳定性治疗计划系统腮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