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51)
- 作品数:20 被引量:75H指数:5
- 相关作者:马保春朱继平张雷田天庞小霞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天文地球更多>>
- 释井——兼论甲骨文、金文中井(邢)方、井(邢)氏、井(邢)国之关系被引量:5
- 2008年
- 文章考察了"井"字字形和意义的演变,指出甲骨文、金文中的"井"当其作为地名、国名、族名含义时即传统文献中的"邢"。甲骨文中的井(邢)方,金文中的井(邢)国其地望均在今邢台市一带,二者之间存在地名、地理上的传承关系。而西周封国邢国和金文中的畿内井(邢)氏是同宗关系,邢国是大宗分封于外,井(邢)氏是小宗留守裴内。
- 庞小霞
- 一城两市:近代海州城市格局变迁研究(1855-1938)被引量:5
- 2008年
- 清代末期,苏北地区的贸易因大运河的衰败而逐渐转向沿海。王朝试图用业已繁盛的青口港代替淮关的部分功能,因而设计了海州——青口为主线的城市格局。清末民初,沈云沛和许鼎霖等地方士绅逐渐主导了海州,他们通过实业开发、开埠、争取铁路等方式使新浦镇取代没落的青口镇成为海州新的出口,从而形成海州——新浦的城市格局。民国中期,国家主导下陇海铁路及连云港的修筑使新浦镇成为海州的中心城市,连云港成为国家的港口,海州地区形成新浦-连云港的城市格局。海州城市格局的转变既是区域发展的结果,也是海州政治力量变化的反应。然而,海州的内在政治语境和经济困境一直限制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 张雷沙薇
- 关键词:士绅
- 索氏铜器铭文中“索”字考辨及相关问题被引量:4
- 2009年
- 本文先从文字考释出发,认为糿字与索字无论在字形还是在含义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山东兖州西李宫村发现的铜器铭文应为糿而非索,是糿氏之器,而非索氏器。糿氏受到商王朝的重视,经常参与商王朝的重要活动,拥有较高的地位,很可能是商族的一支。进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甲骨文、铜器形制以及商文化在泗水流域的消长情况,进一步确认糿地在今兖州地区。本文利用甲骨文、青铜器和考古学资料,对糿族铜器进行了新的解释,并对其地望进行了旁证考察,对于研究商代东方地区的历史情况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铜器出土定位古族地望,是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铜器具有传世性的原因,所以用铜器定地望之前,还需要对铜器情况加以详细的分析。以本文所研究的糿族铜器为例,糿族铜器出土于兖州,古兖州属于古时鲁国的地域。而周人灭商后封周公于鲁时,既分与他取得于殷商的战利品,其中不乏商人的宗庙之器,又曾分于其"殷氏六族",这些殷遗民是整族搬迁到此地的,很可能也带来自己传世的宗庙之器。所以,结合出土情况对纫氏铜器进行分析,排除其为自他地带来的可能性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本文在研究逻辑上更加完备,更具有可信性。
- 高江涛庞小霞
- 关键词:铜器铭文考辨《左传》周初
- 乡土医神: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的华佗信仰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东汉末期的名医华佗,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一个由人到神的过程,进而形成了华佗信仰。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的生存环境和人们对华佗的乡土认同,使得华佗信仰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作为淮河流域的乡土医神,华佗信仰也以其自身的功能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
- 张雷
- 关键词:明清时期淮河流域
- 晋国始封地研究述论
- 2012年
- 传世文献及后世学者有关晋始封地的记载、论说,观点纷呈,至清际大体上定格于翼城说与晋阳说之争。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为晋始封地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考古材料,天马-曲村遗址、翼城南梁故城遗址、浮山桥北先族墓葬等的发现和发掘,以及甲骨文、《唐子爵》、《文王玉环》、《晋公■》、《叔夨方鼎》、《■公簋》等相关铭文研究的深入,无疑是目前讨论晋始封地的有力素材。
- 马保春
- 关键词:始封地唐叔虞
- 岳石文化时期海岱文化区人文地理格局演变探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岳石文化时期海岱文化区的人文地理格局变化较大。岳石文化初期,考古遗址数量剧减,分布不均衡。之后岳石文化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区域内各类型似相对平衡。早商时期,商文化只是零星分布。岳石文化末期,商文化逐渐进入海岱文化区的腹地取代岳石文化,人文地理分布格局较前大为改观。
- 高江涛庞小霞
- 关键词:岳石文化东夷
- 西汉山川祭祀格局考——五岳四渎的成立被引量:2
- 2011年
- 山川祭祀是中国古代国家祭祀的重要门类,在结束了长时间的分裂後,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山川祭祀自秦发端。
- 田天
- 关键词:五岳西汉国家祭祀
- 由古文字资料管窥早期伊洛南阳间之地理交通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依据古文字资料初步探讨了早期伊洛、南阳间的交通地理问题,发现无论是战争行军、国族迁徙还是其他形式的地理交流,伊洛、南阳间多循北起伊洛地区东部而南至方城关的道路。这一交通要道在维护早期中原王朝和南方的政治关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马保春
- 关键词:国族古文字
- 淮水流域“华夏边缘”特质的消弭与延续——以相关古史传说为文本分析对象被引量:1
- 2010年
- 地处黄河与长江之间的淮水流域,新石器时代曾是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多个文明体系交汇之地,商周之际成为东西族群冲突与对峙的重要场所。而经过两周时期的大规模整合,淮水流域最后成为秦汉大一统帝国郡县之所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淮水流域不仅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淮系文化"的诞生地②,而且在地域人文属性上亦逐渐被纳入以"禹迹"为象征的华夏地理世界③。
- 朱继平
- 关键词:古史传说水流域徐偃王汉晋时期夏桀
- 从考古发现谈商代东土的人文地理格局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利用山东商代考古资料与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结合历史文献,运用历史地理学的视角与方法,对商代山东境内夷、商两大集团的分布与对峙,东夷集团内部各族系的流动与分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人地关系这一层面解释山东商文化"南轻北重"局面形成的原因,复原商代东土夷、商之间的人文地理格局,揭示商人东进对东夷集团人文地理结构的巨大冲击,从而进一步探讨这一格局对整个淮河流域地域政治结构的重大影响。
- 朱继平
- 关键词:东夷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