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038)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洪涛姚阳林峰田聪汤丽娜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苏州大学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系统评价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按照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项RCT,包括52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入选研究中,多靶点受体TKI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比值比为1.51,95%可信区间为1.21~1.87,P=0.000)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时间(风险比为0.83,95%可信区间为0.77~O.8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风险比为0.94,95%可信区间为0.87~1.01,P=0.0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多靶点受体TKI联合化疗可提高腹泻(比值比为2.09,95%可信区间为1.48~2.96,P=0.000)、皮疹(比值比为2.30,95%可信区间为1.59~3.29,P=0.000)、高血压(比值比为3.30,95%可信区间为2.69~4.06,P=0.000)、出血(比值比为1.49,95%可信区间为1.07~2.06,P=0.018)、厌食(比值比为1.45,95%可信区间为1.01~2.07,P=0.042)、口腔炎(比值比为2.13,95%可信区间为1.29~3.52,P=0.003)和手足皮肤反应(比值比为4.55,95%可信区间为1.77~11.71,P=0.002)发生率。结论:多靶点受体TKI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方案。在安全性方面,多靶点受体TKI可增加腹泻、皮疹、高血压、出血、厌食、口腔炎和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在临床应用时必须加强预防和对症治疗。
- 田聪汤丽娜祁伟祥林峰李洪涛姚阳
-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过表达慢病毒细胞株构建以及功能检测
- 2018年
- 目的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LKB1)慢病毒过表达细胞株,观察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以及相关功能影响。方法构建出慢病毒表达质粒pCDH-CMV-MCS-EF1-copGFP载体(pCDH-LKB1)并筛选慢病毒细胞株。运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定位与表达。同时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LKB1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LKB1慢病毒细胞株,荧光定位实验表明LKB1在人成骨肉瘤细胞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均有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LKB1在真核细胞中能有效表达。CCK-8检测显示,转染48h后,对照组1.131±0.003,LKB1组0.739±0.051,LKB1组相比于对照组,活性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成功构建过表达带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LKB1蛋白(GFP-LKB1)的细胞株,LKB1过表达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
- 徐卿李洪涛林峰勘b阳
- 关键词:骨肉瘤
-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LKB1相互作用蛋白
- 2018年
-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抑癌基因LKB1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人LKB1为诱饵,筛选人类全基因组开放阅读框酵母双杂交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并且通过免疫共沉淀和GST-Pull down实验证实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17个克隆,经过验证分析,最终确定1个无重复阳性克隆。结论获得的1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揭示LKB1新的作用机制。
- 徐卿徐卿李洪涛林峰
- 关键词:LKB1酵母双杂交泛素化
- 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术诊断以及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椎体骨折患者的结果及其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术诊断以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椎体骨折患者的结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DSA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54例绝经后乳腺癌椎体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在PVP之前还接受了影像学检查(X线、CT和磁共振)。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rankel分级法和活动能力分级法评价PVP治疗前后疼痛、脊髓功能和活动能力的变化。同时,比较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术与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4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通过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术诊断为乳腺癌椎体转移,49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乳腺癌椎体转移,其中这2种诊断方法同时确诊的有43例。影像学检查诊断的敏感度为93%。54例患者在PVP治疗后1个月时的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VAS评分分别为2.55±1.55和6.98±1.09分,P<0.05)。8例在PVP治疗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患者,其中3例由治疗前的Frankel C级恢复至治疗后的Frankel D级,5例由治疗前的Frankel D级恢复至治疗后的Frankel E级。54例患者在PVP治疗后1个月时的活动能力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VP治疗可有效解决乳腺癌椎体骨折患者的脊柱稳定性、病理性骨折以及局部疼痛问题,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PVP治疗前进行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术是对椎体病变作出正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证据。
- 宁琳琳王智煜李洪涛郑研赵晖姚阳
- 关键词:椎体转移活组织检查椎体成形术
- 扁骨和不规则骨骨肉瘤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分析扁骨和不规则骨骨肉瘤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36例扁骨和不规则骨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即性别、年龄、Karnofsky体能状况(KPS)评分、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次数、局部复发、Enneking外科分期、肺转移、手术方式、局部放疗等10项变量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作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36例患者均得到4~70个月随访,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95%可信区间10.9~41.1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58.3%.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90与<90)、辅助化疗次数(≥6次与<6次)、Enneking外科分期、肺转移、手术方式和局部放疗是扁骨和不规则骨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P=0.000)和局部放疗(P=0.00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手术方式和局部放疗是影响扁骨和不规则骨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田聪姚阳林峰汤丽娜李洪涛祁伟祥乔光磊
- 关键词:骨肉瘤扁骨不规则骨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