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3030)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宋慈安雷良奇杨仲平王飞马于涛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桂林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地质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找矿
  • 2篇植物
  • 1篇等离子体质谱
  • 1篇地球化学找矿
  • 1篇电感耦合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性状
  • 1篇盐岩
  • 1篇隐伏
  • 1篇隐伏矿
  • 1篇隐伏矿床
  • 1篇找矿方法
  • 1篇植物地球化学
  • 1篇植物系统
  • 1篇植物异常
  • 1篇质谱
  • 1篇酸化

机构

  • 5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桂林矿产地质...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广西区域地质...

作者

  • 5篇宋慈安
  • 3篇雷良奇
  • 2篇杨仲平
  • 1篇丁汝福
  • 1篇罗远红
  • 1篇马于涛
  • 1篇文件生
  • 1篇施意华
  • 1篇王飞
  • 1篇邱丽
  • 1篇唐专红
  • 1篇唐碧玉
  • 1篇荣红
  • 1篇蒋宗林

传媒

  • 1篇金属矿山
  • 1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矿产勘查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Acid mine drainage and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groundwater of metal sulfide mine at arid territory (BS mine,Western Australia)被引量:12
2010年
The issues of acid mine drainage(AMD) and heavy metals contamination in the metal sulfide mine in the arid district were explored,through studying the acidification and the heavy metals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black swan(BS) nickel sulfide mine(Western Australia).The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drilling holes situated in the vicinity of tailings storage facility(TSF) and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mine(away from TSF),respectively,and the pH and electric conductivity (Ec) were measured in site and the metal contents were analysed by ICP-MS and ICP-AES,quarterly in one hydrological year.The results disclose that the TSF groundwater is remarkably acidified(pHmean≈5,pHmin=3),and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Co,Cu,Zn,Cd) and Al,Mn are of 1-2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in TSF groundwater than in background groundwater.It may be due to the percolation of tailings waste water from mill process,which leads the tailings to oxidize and the deep groundwater to acidify and contaminate with heavy metals.Besides,the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may be controlled by pH mainly.
雷良奇宋慈安谢襄漓李艳红王飞
关键词:矿山酸性排水酸性矿山废水
桂北及邻区碳酸盐型尾矿的酸中和能力及酸化潜力被引量:15
2010年
对广西北部及其相邻地区金属硫化物矿山的碳酸盐型尾矿(即富含碳酸盐金属硫化物矿尾矿),采用X衍射分析、Sobek-ANC实验测试和Carb-ANC矿物计算法、NAG测试法,以及Sobek-ABA估算法等进行实验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的4种类型研究区碳酸盐型尾矿在(方解石型、白云石型、铁白云石型,以及方解石-白云石混合型)中,方解石型尾矿的酸中和能力ANC相对较小,一般<400kgH2SO4/t;白云石型尾矿的ANC较大,一般>400kgH2SO4/t[最高可达1000kg(H2SO4)/t],铁白云石型尾矿和方解石-白云石混合型尾矿的ANC则较小,接近于方解石型尾矿的ANC。(2)研究区碳酸盐型尾矿酸化的预测评价参数与阈值为:ANC<400kgH2SO4/t,Sulfide-S(其值为总硫含量与硫酸盐硫含量的差值)>3.0%,APR<1.4,NAPP>-50kgH2SO4/t。与欧美常用的硫化矿固废酸化阈值相比较,研究区酸化碳酸盐型尾矿(方解石型尾矿)的ANC值及Sul-fide-S含量分别显著高约40倍及10倍;尾矿的酸化势率APR略高(常用阈值APR<1),而净酸生成势NAPP则明显偏低(常用阈值NAPP>+20kgH2SO4/t)。该尾矿为富含碱性碳酸盐的硫化物矿尾矿,特别是富含方解石的高硫(Sulfide-S>3%)尾矿,具有发生酸化污染的潜在危险。
雷良奇宋慈安王飞谢襄漓罗远红马于涛
我国勘查植物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被引量:23
2009年
我国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发展缓慢,至今尚未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历史回顾,总结了不同景观条件下,我国在有效指示植物及指示元素选择、找矿有效性及探测深度、地植物学异常研究及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肯定了在多种景观条件下的厚覆盖及外来运积物覆盖区寻找隐伏矿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今后在进一步加强其关键技术系统的应用性理论研究,逐步投入生产性应用,融合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深化和扩大勘查植物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宋慈安雷良奇
西双版纳特殊景观条件下的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2013年
选取勐腊县南坡铜矿为异常区,总结了热带雨林景观条件下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时,作为铜矿重要指示元素在土壤中的最佳富集层位、富集粒度及富集性状,为今后在该区开展化探工作时正确解释和评价异常提供基础理论和实践依据。
蒋宗林宋慈安唐专红文件生荣红刘华应
ICP-MS法测定隐伏矿床植物中的多种微量元素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HNO3-H2O2处理样品,Rh作为内标进行基体效应补偿,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隐伏矿床植物样品中的Ti、Co、Ni、Cu、Zn、Mo、Cd、W、Pb共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建立的方法的各元素检出限为0.01~0.50 ng.ml-1,样品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2%~6.32%,加标回收率为91.7%~103.5%。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隐伏矿床植物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邱丽施意华杨仲平唐碧玉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量元素植物隐伏矿床
广西珊瑚钨锡矿田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2011年
植物地球化学及其勘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世界许多国家,在森林覆盖、受风沙干扰的戈壁荒漠及沙漠、冰川沉积、湖泊沉积和厚土等厚覆盖区寻找掩埋矿和盲矿已显示出其优越性。中国南方红土发育地区,气候温热,雨量丰富,植被发育。在露头欠佳,土壤覆盖厚的地区利用植物地球化学找矿也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探讨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有效性。
韦雪姬宋慈安
关键词:植物地球化学广西珊瑚钨锡矿地球化学找矿植物异常
碳酸盐岩地区金属矿山硫化物尾矿酸化的评价预测参数/阈值
<正>本文以广西北部及其相邻碳酸盐岩地区金属硫化物矿山的碳酸盐型尾矿(即富含碳酸盐金属硫化物矿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X-衍射分析、Sobek-ANC实验测试和Carb-ANC矿物计算法、NAG测试法,以及Sobek-AB...
雷良奇宋慈安王飞罗远红马于涛
文献传递
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区土壤—植物系统元素的分布与迁移被引量:1
2011年
在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对矿区和背景区不同土层及其附近生长的几种植物不同器官的样品进行了测试和研究。该区成土过程中存在的富铝化作用,使铁、铝氧化物在土壤中聚集和Si、Ca、Mg、Na等多数微量元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淋溶。土壤异常元素组合为Ag、Cu、As、Pb、W、Hg(Zn、Bi);植物异常元素组合为Ag、Pb、Cu、As、Hg、Bi、(Zn、W、Mo、B)。无论是矿区还是背景区,植物中Si、Ti、Al、Fe、P、(Cl)及Cu、Pb、Ag、Co、Ni、Cr、As、Hg、Cd、Bi主要分配于根部特别是细根,Mg、Mn、S、K、Na及B、V、Mo、Zn主要分配于叶及细枝。高衬度土壤异常的毒性元素(Ag、Cu、As、Pb、W、Hg等)其生物吸收系数比背景区减小,植物对其吸收是"有障的";而矿区土壤中含量较低的元素(Fe、Mn、Ca、K、Na等)以及一些仅形成低衬度植物异常的营养性元素(B、Mo、Zn等),其吸收系数比背景区增大,植物对其吸收是"无障的"或"半无障的"。植物中的营养元素具有强烈的向地上器官的转移倾向;而多数毒性元素向地上器官转移倾向较弱。
宋慈安杨仲平丁汝福雷良奇
关键词:土壤-植物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