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74)

作品数:1 被引量:39H指数:1
相关作者:沈振西马维玲张宪洲何永涛石培礼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性状
  • 1篇植株
  • 1篇植株性状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分配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物量
  • 1篇细根
  • 1篇海拔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篇李文华
  • 1篇石培礼
  • 1篇何永涛
  • 1篇张宪洲
  • 1篇马维玲
  • 1篇沈振西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株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海拔梯度变异被引量:39
2010年
通过亚高山带(3700m)、高山带(4300m)和亚冰雪带(5000m以上)3个海拔常见的双子叶草本、禾草和莎草3种功能型57种草本植物单株植物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来检验假设:随海拔升高植物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部分,特别是地下储存器官,以利于萌发再生和抵御高寒环境胁迫.结果基本验证了这一假设,但不同器官分配存在一定差异.随着海拔升高地上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亚高山带植物分配给储存器官的生物量比例((7±2)%)显著低于高山带((23±6)%)和亚冰雪带((21±6)%),而分配给叶的生物量比例随海拔升高变化不大.从亚高山带到亚冰雪带,茎、花的生物量分别下降45%和41%,细根的生物量却升高86%和102%.随着海拔的升高,双子叶草本、禾草比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均减小,莎草则呈现相反趋势,3种功能型植物叶面积比、叶根比随海拔升高降低而细根生物量增加.高山植物生物量分配随海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地上繁殖器官的降低和地下细根增加,而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比较稳定,表明高山植物通过稳定光合器官的投入和增加细根的吸收表面积,以补偿高山低温和养分限制环境下的碳供给和养分吸收.与双子叶草本和禾草相比,莎草类植物在高海拔地区,叶、根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对其获取资源更加有利,细根生物量在高山带显著升高是对莎草菌根形成能力弱的一种补偿.
马维玲石培礼李文华何永涛张宪洲沈振西
关键词:青藏高原生物量分配植物性状细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