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1590016)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翟效月任昊陈雪宋小峰温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小鼠
  • 4篇三维重建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肾单位
  • 2篇肾发育
  • 2篇小管
  • 2篇膜炎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1篇凋亡相关
  • 1篇凋亡相关蛋白
  • 1篇血红素氧合酶
  • 1篇氧合
  • 1篇氧合酶
  • 1篇荧光
  • 1篇肾近端小管
  • 1篇肾小管
  • 1篇肾脏
  • 1篇视差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10篇翟效月
  • 8篇任昊
  • 4篇陈雪
  • 3篇宋小峰
  • 2篇梁非
  • 2篇张萍
  • 2篇温昱
  • 1篇李硕
  • 1篇刘宁宇
  • 1篇杨蓓
  • 1篇宁斌
  • 1篇常世杰
  • 1篇林庚

传媒

  • 4篇解剖学报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短髓襻肾单位在外髓的分布
2012年
目的肾外髓间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与髓襻上皮转运功能及其毗邻关系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拟建立短髓袢肾单位在外髓的走行规律。方法 C57/BL/6J小鼠3只,灌流固定后取肾组织块并树脂812包埋,垂直肾长轴连续半薄切片,从肾被膜到内外髓交界处,共得到1 20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获取数字图像,计算机配准,C语言编程,进而追踪来自皮质浅层和中层的120个短髓襻肾单位。结果短髓襻肾单位的53%起于肾皮质外1/3,47%起于中间肾皮质。前者髓襻襻曲分布在外髓内带中部同一水平,其襻曲或完全由细段上皮构成,或由髓襻降支细段上皮与升支粗段上皮移行构成;来自中间皮质的短髓襻襻曲位于外髓内带内侧1/2的不同水平,其深度与其肾小球在中间皮质的深度成正比。其襻曲由髓襻升支粗段上皮构成,并在襻曲前构成约50~450μm长的髓襻降支。最深的襻曲在外髓内带弯曲走行。结论髓袢襻曲在外髓的位置及上皮类型不同,提示外髓不同区域的小管对超滤液重吸收的成分也有所区别,对外髓深部渗透梯度增高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襻曲的位置和上皮构成与肾小球在皮质的位置相关,提示肾小球的滤过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整体的调节。
张萍任昊温昱梁非翟效月
关键词:三维重建小鼠
小鼠长髓襻肾单位在髓质的分布
2012年
目的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与髓襻走行及转运功能关系密切,本研究拟建立长髓袢肾单位在髓质的走行规律。方法 C57BL6/J小鼠3只,灌流固定后取肾组织块,树脂812包埋,垂直肾长轴连续半薄切片,从肾被膜到内髓,共得到2 00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获取数字图像,计算机配准,C语言编程,进而追踪26条长髓襻肾单位。结果长髓襻肾单位来自中层和近髓质区的皮质,其髓襻襻曲分布在内髓不同水平,最深的可达肾乳头。通过数字追踪发现,在外髓内带外侧区,髓襻降支细段起始部高度盘曲走行,其盘曲部分的长度是其直线距离的2倍。在盘曲走行中,与同源的髓襻升支粗段间隔排列。最长的长髓襻升支粗段走行在外髓内带的血管丛。在外髓内带的内侧区,髓襻降支细段与髓襻升支粗段紧密相邻,直行进入内髓。结论降支细段在外髓内带高度盘曲走行,在增加了这一节段长度的同时,也增加了这一节段的转运功能,提示此结构特征对该区域的渗透梯度形成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张萍温昱刘宁宇梁非任昊翟效月
关键词:三维重建小鼠
肾小管三维重建结构的立体显示
2011年
目的:分析立体显示原理,并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立体显示肾小管复杂结构,然后进行评价。方法:基于双目视差原理,将肾小管三维结构数据进行计算视差、世界变换、观察变换和投影变换,然后用Di rectX方法绘图。结果:该程序可将一条完整的肾小管三维结构实现非立体显示、红蓝眼睛立体显示和主动快门眼镜立体显示;随机选择1 0人对显示效果评价,认为立体显示层次感优于非立体显示,可区分一些之前难以分辨前后关系的细小形态差异。结论:立体显示技术在形态学和影像学等数字医学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其中主动快门立体显示技术效果最好,DirectX技术实用。
常世杰李硕翟效月
关键词:双目视差
小鼠肾近端小管的三维重建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小鼠肾近端小管三维空间走行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C57/BL/6J小鼠3只,灌流固定后取肾组织块并树脂812包埋,垂直肾长轴连续半薄切片,从肾被膜到肾外髓外带共得到1 20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获取数字图像,计算机配准,C语言编程,追踪并三维重建58条近端小管走行。结果在皮质迷路中,近端小管起始段在离开肾小球后,均先向被膜方向走行约100~1 400μm后返折,在各自肾小球周围盘曲并占据相对独立的区域,很少和其他肾单位近端小管曲部区域重合。浅表皮质肾单位与中间皮质肾单位的近曲小管盘曲紧密,所占空间比近髓肾单位近曲小管小。在髓放线中,近端小管直部的走行有明显的层次:来源于浅表皮质肾单位的近端小管直部走行于中央,来源于皮质深部肾单位的近直小管则依次走行在其外围,皮质最深层的肾单位的近直小管几乎无直部。所有近端小管均止于肾外髓外带与内带的交界处,并移行为髓袢降支细段。结论小鼠近端小管的起始段、曲部和直部在皮质迷路与髓放线都有各自走行区间,其吡邻关系及所处生物学环境不同,这对肾近端小管不同节段对不同物质转运功能的生理及病理评估提供形态依据。
陈雪任昊杨蓓翟效月
关键词:近端小管三维重建小鼠
小鼠肾脏发生发育中BAX的表达
2011年
目的探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方法选取胚龄16、18d和出生后1、3、5、7、14、21d的小鼠共54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技术并结合体视学分析方法观察树脂切片上小鼠不同发育时期BAX的表达。结果 BAX的表达主要出现在近端小管,随着发育的不断进行,BAX的表达由皮质的近髓质区逐渐发展到中层皮质区,最后出现在浅层皮质区。BAX的面数密度从E16d到P3d逐渐升高,随后下降,在P7d又逐渐升高。结论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BAX的表达与近端小管的发育密切相关,可能影响近端小管的存活、分化和成熟。
宋小峰任昊陈雪翟效月
关键词:BAX肾脏发生发育体视学免疫荧光小鼠
小鼠肾发育中的细胞凋亡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在树脂切片上,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昆明小鼠发育不同时期的肾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量的变化。结果:在肾发生发育的过程中,肾皮质和髓质内几乎所有结构都有凋亡细胞散在分布。其中,肾小体的凋亡指数在生后14d达到高峰,而肾小管的凋亡指数从生后7d之后变化不大。同时,髓质中的间质细胞也发生了明显的凋亡变化。结论:伴随着肾各种结构的发生发育而出现的细胞凋亡是肾发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此过程延续到生后2周。肾单位的数量虽然在生后7d已经不再增加,但是肾小体结构的成熟和分化还在继续进行,可能将进一步促进肾小体滤过功能的成熟。
宋小峰任昊陈雪翟效月
关键词:细胞凋亡发育TUNEL
H-和L-铁蛋白在脑膜炎中抑制由于自由铁增高造成的脑损伤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铁蛋白与自由铁在脑膜炎大鼠大脑中的改变,探讨H-和L-型铁蛋白对该炎性病变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新生Wistar大鼠作脑膜炎动物模型,雌雄各半,随机分组。大脑材料分别按形态学石蜡切片和定量分析的要求进行取材。利用Ferene-S方法测脑自由铁,免疫印迹测铁蛋白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NA过氧化产物8-羟基鸟苷酸荧光信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自由铁在感染组中显著上升。H-和L-铁蛋白水平同时增加,且在大脑皮质与脑铁有共存关系。RNA过氧化指标8-羟基鸟苷酸无显著增加。结论大鼠脑膜炎病变过程伴随着脑自由铁的增加,但并未发生脑的过氧化损伤。H-和L-铁蛋白的表达能够结合自由铁从而保护大脑。
任昊翟效月
关键词:铁蛋白脑膜炎
计算机辅助的小鼠肾连接小管三维重建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肾连接小管(CNT)过渡为集合管系的空间走行规律。方法灌流固定3只C57/BL/6J小鼠,取肾组织块并树脂812包埋,从肾被膜到肾乳头共得到200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显微镜图像数字化并配准,计算机程序追踪38条CNT走行并测量其长度。结果来自长髓袢肾单位的CNT在胃皮质中上行,沿途与5~6条短髓袢肾单位CNT相互吻合成弓形管,弓形管或部分来自最浅表皮质的CNT在皮质浅层与集合管汇合。CNT各自走行约150~500μm,弓形管长度为600~900μm。结论肾单位只在皮质浅层经CNT或经弓形管汇入集合管系,集合管在穿过中层和深层皮质时不再有新的肾单位加入,提示肾小球滤过液在集合管下行过程中不再接受来自于其他肾单位的滤液,重吸收功能不受任何肾单位的影响。
林庚任昊陈雪翟效月
关键词:小鼠集合管三维重建
血红素氧合酶在脑膜炎中的差异性表达及SnPP的保护作用
2011年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HO)在脑膜炎大脑中的改变及其与游离铁增加的内在关联,探讨锡原卟啉对脑源性游离铁增加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新生Wistar大鼠制作脑膜炎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和2在大脑中的表达及其产物胆红素的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对血红素氧合酶1和2进行定量分析。锡原卟啉皮下注射后利用Ferene-S方法检测脑内游离铁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O-1蛋白水平在感染组中显著上升,且与脑游离铁有共存关系,HO-2表达水平低且保持恒定。锡原卟啉抑制HO-1产物胆红素的产生和游离铁增加。结论大鼠脑膜炎病变过程中脑游离铁的增加是脑源性的,由HO-1分解血红素产生。锡原卟啉能够显著抑制血红素氧合酶活性,从而抑制脑膜炎病变过程中游离铁的产生。
任昊翟效月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
小鼠肾发育过程中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在树脂切片上的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上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经常遇到组织结构不全的问题。树脂包埋的组织可以展示保存良好的形态结构,但树脂包埋所采用的醛类固定剂可以和组织抗原交联,同时环氧树脂也掩盖了抗原的共价键,因此树脂切片上的抗原表达很弱[1]。
宋小峰宁斌翟效月
关键词:冷冻切片凋亡相关蛋白发育过程小鼠组织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