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308RJZA238)

作品数:23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魏智强姜金龙武晓娟杨华张旭东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第五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理学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光学
  • 12篇光学性
  • 12篇光学性能
  • 10篇掺杂
  • 9篇热法
  • 9篇纳米
  • 8篇水热
  • 8篇水热法
  • 6篇碳包覆
  • 5篇导体
  • 5篇稀磁半导体
  • 5篇壳结构
  • 5篇核壳
  • 5篇核壳结构
  • 5篇半导体
  • 5篇CO掺杂
  • 4篇微观结构
  • 4篇纳米棒
  • 4篇晶体
  • 4篇晶体结构

机构

  • 24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甘肃省第五建...

作者

  • 23篇魏智强
  • 16篇姜金龙
  • 11篇武晓娟
  • 7篇杨华
  • 5篇冯旺军
  • 5篇张旭东
  • 3篇王璇
  • 2篇元丽华
  • 2篇张旭东
  • 2篇陈秀娟
  • 2篇张玲玲
  • 2篇谢柱
  • 1篇曹辉
  • 1篇吴永富
  • 1篇乔宏霞
  • 1篇李琼
  • 1篇张歌
  • 1篇马龙

传媒

  • 4篇复合材料学报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人工晶体学报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3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材料工程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发光学报
  • 1篇粉末冶金工业
  • 1篇粉末冶金材料...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ZnAl_2O_4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光学性能
2016年
以硝酸锌和硝酸铝为原料,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尖晶石型ZnAl_2O_4纳米晶。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所制备的ZnAl_2O_4为单相的尖晶石结构,晶化程度良好,晶格点阵发生了膨胀;样品形貌为颗粒状结构,颗粒尺寸在20 nm左右,颗粒形状规则且大小均匀,分散性较好。ZnAl_2O_4纳米晶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能力,UV-vis光谱发现样品的光学带隙减小,可能是由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引起的。
师继文魏智强武晓娟武美荣姜金龙
关键词:水热法晶体结构光学性能
MnFe2O4/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能被引量:1
2020年
由于纳米尺度的尖晶石结构金属氧化物独特的晶体结构和能带结构,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nFe2O4复合还原氧化石墨烯(MnFe2O4/rG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FTIR、XPS、拉曼光谱(Raman)、光致发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光谱漫反射(UV-vis DRS)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元素分布、结合能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MnFe2O/rGO复合材料为立方尖晶石结构,形貌呈不规则的椭球形,颗粒大小比较均匀。rGO表面所负载的MnFe2O4纳米粒子被石墨烯部分包裹,颗粒尺寸小,分散性好。MnFe2O4/rGO复合材料的电子-空穴对的再结合效率降低,其中石墨烯具有较多缺陷,无序程度较高,含氧基团被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部分还原,数量大大减少。MnFe2O4/rGO复合材料的带隙小于纯MnFe2O4带隙,发生了红移现象。
丁梅杰张旭东魏智强黄尚攀姜金龙
关键词:微观结构光学性能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ZnFe_2O_4纳米棒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硫酸锌、氯化亚铁和草酸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和热分解法成功制备了ZnFe2O4纳米棒,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晶体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ZnFe2O4为结晶良好的单相尖晶石型结构,没有杂峰出现。样品形貌为一维纳米棒状结构,分散性良好。ZnFe2O4纳米棒直径约为200 nm,长度约为1~2μm,纳米棒由晶粒尺寸在15~20 nm范围内的ZnFe2O4单晶颗粒构成。ZnFe2O4纳米棒在室温下具有超顺磁特性。
魏智强张玲玲张歌武晓娟王璇杨华姜金龙
关键词:水热法热分解法顺磁性
银纳米棒的醇热法合成与性能表征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醇热法在多元醇体系下加入微量氯化钠,以硝酸银为银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成功合成了银纳米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仪(X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纳米棒为结晶良好的面心立方结构,没有杂峰出现,晶格畸变表现为晶格收缩。样品为一维棒状结构,直径大约在几十纳米至200 nm之间,长度分布在几个微米至十几微米范围,分散性良好,长径比较高。样品的纯度比较高,在397 nm和350 nm处出现了两个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并分析了银纳米棒的形成机理。
魏智强徐可亮武晓娟武美荣杨华姜金龙
关键词:银纳米棒晶体结构
水热法合成rGO/Mo_(0.7)Co_(0.3)S_(2)超级电容器电极复合材料被引量:3
2022年
氧化石墨烯(rGO)以广泛的比表面积(SSA)(2630 m^(2)/g)、高电导率和化学稳定性及优异的力学、热和光学性能成为超级电容器中的佼佼者,但是氧化石墨烯本身导电性较差,因此本文通过rGO与Mo_(0.7)Co_(0.3)S_(2)复合改善其性能,采用简单的水热法成功合成了rGO与Mo_(0.7)Co_(0.3)S_(2)不同质量比的纳米复合材料rGO/Mo_(0.7)Co_(0.3)S_(2)。通过XRD、SEM、HRTEM、EDS等手段对其物理结构进行表征。以泡沫镍为基底,聚偏氟氯乙烯为粘结剂,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辅助剂制作电极,在KOH为电解液的三电极电化学工作站上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GO/Mo_(0.7)Co_(0.3)S_(2)纳米复合材料为六方结构,结晶良好,形貌主要为纳米花状微球结构,Mo_(0.7)Co_(0.3)S_(2)纳米颗粒表面被一层纱似的rGO包裹着。rGO/Mo_(0.7)Co_(0.3)S_(2)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赝电容行为,特别是rGO/Mo_(0.7)Co_(0.3)S_(2)电极(rGO的含量为30wt%)表现出最大的比电容和最小的扩散阻抗,在电流密度5 A·g^(-1)下循环3000次后rGO/Mo_(0.7)Co_(0.3)S_(2)电极(rGO的含量为30wt%)的比电容值由1377.00 F·g^(-1)降为1307.87 F·g^(-1)^(-1),库伦效率为95%,这可能是由于Mo_(0.7)Co_(0.3)S_(2)与rGO之间发生的耦合效应。
马金环魏智强梁家浩卢强李超李羚
关键词:二硫化钼CO掺杂超级电容器
水热法合成Zn_(1-x)Co_xS纳米棒的光学性能被引量:2
2018年
以乙二胺为修饰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浓度的Zn_(1-x)Co_xS(x=0.00,0.01,0.03,0.05,0.07)纳米棒,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光致发光光谱(PL)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结晶良好的六方纤锌矿结构,样品中掺杂的Co^(2+)以替代Zn^(2+)的形式进入到ZnS晶格中。形貌为一维的纳米棒状,分散性良好。随着Co掺杂量的增加,晶胞体积逐渐减小,晶粒尺寸增大,晶格常数发生收缩。UV-vis光谱发现掺杂样品的光学带隙发生了红移现象。PL谱图表明样品存在紫光(402 nm)、蓝光(470 nm)、黄光(600 nm)和红外光(826 nm)4个明显的发光峰,随着Co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呈减小趋势。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位并没有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赵文华魏智强魏智强张旭东张旭东冯旺军
关键词:CO掺杂ZNS水热法光学性能
尖晶石型Zn_(1-x)Co_xFe_2O_4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
2018年
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不同掺杂比例的尖晶石型Zn_(1-x)Co_xFe_2O_4(x=0,0.2,0.4,0.6)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EDS)、选区电子衍射(SAE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晶体结构、粒度、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掺杂比例的Zn_(1-x)Co_xFe_2O_4纳米颗粒均为结晶良好的立方尖晶石型结构,Co^(2+)以替代Zn^(2+)的形式掺杂进入到ZnFe_2O_4晶格中;随着Co掺杂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呈增大趋势,晶格常数发生膨胀。样品形貌为不规则的椭球形颗粒状,粒度比较均匀。纯ZnFe_2O_4纳米晶在室温下呈现超顺磁性,掺杂样品在室温下都具有明显的铁磁性。
朱学良魏智强谢柱白军善武晓娟姜金龙
关键词:CO掺杂铁酸锌光学性能磁性能
Cu-Co共掺杂ZnO稀磁半导体的水热法制备与性能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水热法了制备不同掺杂比例的Zn0.95Cu0.05-xCoxO(x=0,0.025,0.05)稀磁半导体材料。X射线衍射(XRD)表明所有样品具有结晶良好的纤锌矿结构,随着Co掺杂量的增加点阵常数有所增大。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发现所有样品形貌为纳米棒状结构,分散性良好。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仪(EDS)测试结果说明样品中Cu2+、Co2+是以替代的形式进入ZnO晶格中。光致发光光谱(PL)研究发现在所有样品中都存在较强的紫外发光峰、蓝光发光峰和绿光发光峰,而且峰位发生蓝移。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结果表明掺杂样品在室温条件下存在具有铁磁性。
魏智强徐可亮张旭东武晓娟王璇杨华姜金龙
关键词:共掺杂ZNO基稀磁半导体水热法铁磁性
碳包覆铜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直流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碳包覆铜纳米颗粒,并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粒度、比表面积和孔结构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N_2吸-脱附等测试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碳包覆铜纳米颗粒具有典型的核壳型结构,内核为面心立方的金属铜,外壳为石墨碳层。颗粒主要呈球形或椭球形,粒度相对比较均匀,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在20~100 n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50 nm,外壳碳层的厚度为10 nm。碳包覆铜纳米颗粒的等温吸附曲线属Ⅳ型,晶粒之间的孔隙以介孔为主,样品的BET比表面积为33 m^2/g,当量粒径为45 nm,与TEM和XRD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BJH吸附累积总孔孔容与BJH吸附平均孔径分别为0.112 cm^3/g和13 nm。
白军善魏智强朱学良冯旺军杨华姜金龙
关键词:碳包覆核壳结构氮吸附比表面积孔结构
碳包覆CdS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研究
2021年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碳包覆CdS纳米颗粒(CdS@C),利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谱仪研究了碳包覆层对CdS@C的微观结构与光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碳包覆CdS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内核为六方纤锌矿结构CdS,外壳为碳层。颗粒形貌主要为球形或椭球形结构,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在20~60 nm范围,平均粒径为35 nm,外壳碳层的厚度为5 nm。光致发光光谱显示碳包覆CdS的发光强度比纯CdS弱,Raman光谱表明碳包覆CdS样品中碳包覆层的石墨化程度较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纯CdS和碳包覆CdS样品的吸收峰位基本相近,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碳包覆CdS纳米晶提高了可见光吸收强度,能隙变窄,发生了红移现象。
马强王健韦琪龙路承功魏智强
关键词:碳包覆CDS核壳结构微观结构光学性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