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6A12-04)
- 作品数:26 被引量:160H指数:8
- 相关作者:王喆之白成科马骥肖娅萍张晓静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丹参木质素及其单体含量的测定被引量:6
- 2011年
- 本文建立了一种准确、快速的检测丹参中木质素及其单体含量的方法。采用Klason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丹参根和茎中酸不溶性木质素(Klason木质素)和酸溶性木质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硫代酸解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别对丹参根和茎中各木质素单体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总木质素在丹参根和茎中的含量分别为280.7mg/g和160.4mg/g,其中Klason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73.8mg/g和134.5mg/g;酸溶性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06.9mg/g和25.9mg/g。H型、G型和S型木质素单体在丹参根中的含量分别为14.4μmol/g、2 070.2μmol/g、1 886.4μmol/g,在丹参茎中的含量分别为15.3μmol/g、212.8μmol/g、50.6μmol/g。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的检测丹参中各类木质素及其单体的含量,此方法可为其它药用植物木质素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借鉴。
- 宋银武玉翠张媛王喆之
- 关键词:丹参木质素
- 黄芩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及评价被引量:19
- 2012年
-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野生或栽培居群共147份黄芩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51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485条清晰的条带,其中466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6.0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244 4和0.388 9,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93 8和1.383 9,遗传分化指数Gst=0.122 3,遗传一致度(I)和遗传距离(D)分别为0.951 5和0.050 1,说明收集的黄芩种质资源在总体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交流,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分子聚类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种质并没有按照收集来源完全聚类,可能与种质不同起源或民间栽培引种有关。在DNA分子水平揭示黄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将为进一步黄芩种质资源评价、保存和新品种选育等利用提供依据。
- 文苗苗李桂双张龙进郑鹏白成科
- 关键词:黄芩种质资源ISSR聚类分析
-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黄芩核心种质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构建黄芩核心种质。方法: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地的40份黄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了核心种质资源。结果:筛选出的15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24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7.1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5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19,等位基因数(NA)为1.964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617,表现出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中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4~0.80之间,除个别种质外,40个种质聚类结果与地区来源有较高的一致性。随着抽取种质数目的减少,多态性比率降低明显,但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变化较小,Nei′s遗传多样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还有所增加;抽样3构建的核心种质最具代表性,抽样数是抽样前的30%左右,多态位点比率是抽样前的96.8%,Nei′s遗传多样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等参数还有所增加。结论: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黄芩核心种质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作为进一步构建黄芩核心种质库的方法。
- 白成科文苗苗于凤李桂双
- 关键词:黄芩ISSR核心种质
- 丹参中病程相关蛋白基因SmSTH-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对丹参cDNA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进行BLAST分析显示,其中一条序列与病程相关蛋白基因STH-2有较高的同源性。该序列全长691bp,包含1个长483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60个氨基酸,命名为SmSTH-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mSTH-2所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7990Da,等电点为5.15,富含谷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丝氨酸,无信号肽,属于稳定类蛋白。与NCBI注册的其他6种植物来源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42%~46%之间。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丹参不同组织部位中SmSTH-2表达和病原菌对该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的结果表明:SmSTH-2在植物的根、茎、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丰度为根>叶>茎;丹参叶片接种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后,4d内可诱导该基因的表达量持续增加。用PCR方法从基因组水平克隆到SmSTH-2的DNA序列,测序表明SmSTH-2的编码序列在DNA水平上含有一个71bp的内含子,DNA序列注册号为EF621486.
- 曹晓燕刘丛玲王喆之
- 关键词:病程相关蛋白丹参实时荧光定量PCR生物信息学
- 防己黄芪汤中醇溶性生物碱的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及酸性染料比色法,建立防己黄芪汤醇溶性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其超声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选用溴甲酚绿为显色剂、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为缓冲液,测定样品在419 nm波长处的吸收度。粉防己碱对照品溶液在0.020 8~0.166 4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110 6X-0.102 8,R2=0.998 2。该方中醇溶性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为110.12%,RSD为2.28%。在超声提取时,笔者采用时间(20,30,40 min)、次数(1,2,3)、料液比(1∶30,1∶40,1∶50)为因素的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最终确定了超声提取脂溶性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时间30 min,次数3次。通过正交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防己黄芪汤醇溶性生物碱的质量控制。
- 张珂肖娅萍邵显会王晶梁晓庆
- 关键词:防己黄芪汤粉防己碱酸性染料比色法超声法
- 高产优质山茱萸新品种“石磙枣1号”的选育及品种特性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山茱萸新品种。方法:在山茱萸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优中选优"和快速嫁接繁殖的方法选育山茱萸新品种。结果:最终筛选出丰产、优质、果粒大、熟色好、抗性强和有效成分高的山茱萸新品种"石磙枣1号"。该新品种果实圆柱形,形似石磙,果色大红;果实大,单果纵径约19.10mm,横径10.20 mm,平均鲜百粒重156.0 g,单株平均产量23.2 kg;出肉率(鲜)高达82.4%,出药率达22.97%;有效成分马钱素、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分别高达1.135%、0.173%和0.077%,均高于其它品系。10月上旬果实成熟,抗性强,无明显病虫害。该品种春秋季采用芽接或劈接法嫁接成活后移栽,或通过高接换头的方法替换现有的品种,适宜在陕西南部及生态环境相似地区栽植推广。结论:"石磙枣1号"属于高产优质新品种。
- 白成科王喆之郑鹏张志勤关锰刘晓峰
- 关键词:山茱萸嫁接栽培
- 酸枣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酸枣品质的差异,分析种质资源与酸枣品质的相关性,为酸枣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种质酸枣为材料,测定酸枣的生物性状、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Vc)的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并采用HPLC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结果:不同种质酸枣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糖酸比,为83.2%;最小的是果实横径,为22.6%。单核重、果实纵径、Vc、总糖、氨基酸总量、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等的变异系数在24%~40%之间。所有酸枣样品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苯丙氨酸与单果重、糖酸比呈显著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总酸和Vc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与齐墩果酸呈显著负相关;熊果酸与苏氨酸和亮氨酸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可为预选优质酸枣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 王冬阁冯正平陈雪付盟黄自华崔浪军
- 关键词:酸枣种质资源熊果酸齐墩果酸
- 丹参硫氧还蛋白基因SmTrxh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对丹参EST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发现,登录号为CV165156的EST序列与硫氧还蛋白基因(Trx)有很高的同源性。进一步用PCR方法从丹参基因组水平上克隆到长1806bp的DNA序列(登录号为FJ217699),与cDNA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SmTrxh)含有2个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mTrxh所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3.4kDa,理论等电点为5.53,无信号肽,属于定位于细胞质中的稳定类蛋白。该蛋白与其他7种植物中的Trx高度同源,同源性介于68%~74%之间。实时定量PCR检测的结果显示,SmTrxh在丹参中为组成型表达基因,在根、茎和叶中都有表达,主要在根部表达,茎中的表达量最低。
- 李松丽王喆之
-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实时定量PCR丹参硫氧还蛋白
- 山茱萸种质资源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被引量:19
- 2009年
-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地的48份山茱萸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了该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库。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3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0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3.1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2 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9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5 0。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5-0.90之间,除个别种质外,48个种质聚类结果与地区来源有较高的一致性。随着抽取种质数目的减少,多态性比率明显降低,但种质库遗传多样性参数变化较小;抽样3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库最具代表性,抽样数是抽样前的30%左右,多态位点比率是抽样前的96.0%。
- 白成科俞君如于凤郑鹏
- 关键词:山茱萸ISSR核心种质
- 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优化回流萃取、RP-HPLC检测荚果蕨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得出荚果蕨营养叶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adzu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nm;进样量20μL。结果:槲皮素在0.18~4.5μg(r2=0.9992),山奈酚在0.17~4.25μg(r2=0.9994)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9.45%,RSD值为1.90%,0.91%(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荚果蕨的质量评价。9月份采收的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合理采收开发荚果蕨资源。
- 刘百萍马骥张晓静张昊朱贞贞
- 关键词:荚果蕨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