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359)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8H指数:8
- 相关作者:李谢辉王磊李亚婷潘少奇苗长虹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黄河山东段沿线区域洪灾风险评估被引量:8
- 2013年
- 黄河山东段位于黄河下游,是典型的"地上悬河"。以黄河山东段沿线区域为研究区,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自然属性和承灾体的社会属性两方面出发,选取降水、地形、水系、植被作为洪灾危险性评估因子,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交通密度作为洪灾易损性评估因子,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获得了5个级别的洪灾风险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低风险区占11%,较低风险区占47%,中等风险区占31%,较高风险区占7%,高风险区占4%。在67个县市区中,高风险等级区面积占县市区百分比大于50%的有3个;较高风险等级区有6个;低风险等级区面积占县市区百分比大于90%的有6个。以山东黄河"96·8"洪水的淹没范围和受灾损失程度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认为与实际情况较吻合,结果合理。
- 李谢辉李清秀
- 关键词:洪水灾害风险评估GIS技术
- 河南省历史水旱灾害危险性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河南省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本文在1450年-1979年分区历史水旱灾年频率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由1980年-2009年数据得到的降雨量距平百分率旱年频次,以及由多年(1980年-2010年)平均汛期雨季(6月-9月)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获得的综合降水量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度,根据频率越高,危险性越大的原则,利用GIS技术,从时空尺度上对河南省干旱灾害危险性、洪水灾害危险性、水旱灾害综合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干旱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郑州市和许昌市的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和信阳市;洪水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南部、漯河市南部和周口市的西南部地区、以及商丘市东南部,和开封、周口、商丘三市的交界处,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的大部分地区;水旱灾害综合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其结果可为河南省水旱灾害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防灾减灾预案等提供重要依据。
- 李谢辉王磊
- 关键词:水旱灾害危险性分析GIS技术
- 新乡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
- 2012年
- 新乡县位于华北平原的中西部,是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改道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受黄河作用的深刻影响,地貌、土壤、水文等要素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区域内不同的农业生态环境背景。本区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是河南省重要的粮棉产地,长期的农业生产建设和高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环境。随着乡镇企业、交通事业和建筑事业等蓬勃兴起,大量耕地被占用,耕地面积的减少导致单位耕地面积上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增加,由此产生的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使区域生态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林业活动,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使用,以及其他活动等是新乡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
- 卢鹤立刘桂芳
-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
- 河南省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与趋势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利用河南省1973—2012年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逐日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C,通过统计各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强度、天数分析河南省干旱发生频率、空间分布、随季节的演变和年际、年代际变化,同时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干旱具有显著的向北增多的分布特征,无论干旱的发生频率、持续天数还是强度都是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安阳、新乡是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从干旱发生的季节性来看,易发生全省性春、秋旱,发生频率均在75%以上.从干旱的多年平均发生天数来看,春、夏和秋季易发生大范围轻旱,大部分地区的干旱天数在15d以上;大范围的重旱、特旱不易发生.从趋势分析来看,春、秋旱呈增加趋势,夏、冬旱呈减少趋势.在所统计的年份中,1978,1988,1995,1997和2001年是干旱最严重的5年.
- 李谢辉张超姚佳林
- 关键词:干旱
- 河南省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被引量:10
- 2013年
- 水旱灾害是河南省发生频率最高、危害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在USEPA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和国内风险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水旱两种自然灾害为风险源,6种景观生态系统为风险受体,利用AHP法和GIS技术,通过构建河南省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每个风险小区内的综合生态风险值,最后获得5个级别的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范围内,高风险区占6.64%,主要位于漯河市、许昌市和郑州市的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占19.91%,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市、南阳市的西北地区、信阳市的南部地区、济源市的北部地区和洛阳市的西南地区。作为面向新世纪的现代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本文对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的综合评价研究可为灾害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李谢辉王磊苗长虹闵祥鹏李亚婷
- 关键词: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AHP法GIS技术
- 基于GIS的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分形空间特征研究被引量:14
- 2012年
-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借助GIS技术,分别测算了河南省全域公路交通网络的长度-半径维数、分枝维数以及其所辖18个省辖市各等级公路的相似维数及权维值。研究表明: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具有分形特征,长度-半径维数与分枝维数存在一定差异;各地市权维值存在较大差异,表明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分布不均衡,差异较大,中原城市群和黄淮的部分地区公路交通较好,而豫北、豫西、豫西南及豫东南部分地区交通覆盖度较差。为进一步探讨各地市公路建设规模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公路规模与经济产出的分形模型测算出18个省辖市的分维值,发现郑州等10个城市经济发展超前于公路规模、开封等3个城市基本一致、平顶山等5个城市经济发展滞后于公路建设规模。
- 李亚婷潘少奇苗长虹
- 关键词:分形
- 中原经济区经济联系网络空间格局被引量:28
- 2014年
- 以中原经济区县级行政单元为网络节点,利用重力模型测算1996年、2010年231个节点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分别取各个节点对外联系强度第1位、前5位、前10位的连接建立经济联系网络,运用GIS工具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中原经济区经济联系网络发育不平衡,节点度分布呈明显的右倾"斜长尾分布"特征,少数节点掌握着绝对的"网络权力",郑州市为整个网络的首位核心,洛阳市、邯郸市为副中心;网络中部、北部节点间连通情况相对较好,而东、南两个方向上节点连通能力亟需提升。②核心、边缘节点网络权力差距进一步扩大,2010年节点度值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指数比1996年均有明显提高,边缘区节点连通能力不足且进一步弱化,不利于中原经济区同毗邻地区的互动发展。③网络呈现多重轴—辐结构,郑州市为一级枢纽,洛阳市、邯郸市、漯河市等为二级枢纽;中原经济区正在建设的"十"字形发展轴和"米"字形发展带,有助于巩固一、二级枢纽间的经济联系,并使整个经济区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④网络中的"掮客"节点主要位于中原城市群板块中,因此中原城市群发展对提高网络整体连通能力有很大作用。
- 潘少奇李亚婷高建华
-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 河南省景观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给河南省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以6种景观类型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作为风险受体,人类干扰为风险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对1980年代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和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区划.结果表明,近20年间,由于人类干扰,生态风险指数的最大值上升了0.99,景观生态风险程度加剧.两个时期的低风险区主要位于由秦岭山脉东延的华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组成的河南省豫西山地,太行山南段东麓的豫北部分山地,和包括桐柏山、大别山的豫南部分山地区,景观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鹤壁市、安阳市、开封市和濮阳市境内的少量未利用土地区,以及黄河干流、南阳市的丹江口水库、鸭河口水库、驻马店市的宿鸭湖水库、平顶山市的白龟山水库区等,景观类型以未利用土地和水体为主;而在低风险区与高风险区之间的景观类型主要是位于平原和盆地区的建设用地与耕地.
- 李谢辉王磊
- 关键词:景观结构生态风险
- 河南省土地利用/覆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以河南省1980年代和2005年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为数据源,通过类型面积差异检测统计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对1980s—2005年6种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演变情况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现状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时期河南省耕地面积比重始终最大,未利用土地面积始终最小。从1980s—2005年,耕地面积总体减少的最多,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增加的最多,引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镇化推进和行政因素。(2)1980s—2005年,景观水平指数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呈增大趋势,而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蔓延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处于降低趋势。最后,针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上的建议。
- 李谢辉王磊
- 关键词:景观格局变化
- 河南省洪灾风险危险性区划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以洪水灾害频繁且严重的河南省为研究区,根据洪灾风险分析和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利用GIS技术,针对引起洪水灾害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通过分析评价历史洪灾、综合降水、综合地形、土壤、河流水系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从行政区划范围获得了由高到低5个级别的河南省洪灾风险危险性区划图。结果显示: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信阳、驻马店、漯河南部、平顶山、商丘东南部以及开封、商丘、周口三市的交界处;低风险区主要位于三门峡的大部分地区、洛阳的西南部和南阳的西部地区。
- 李谢辉王磊
- 关键词:洪水灾害危险性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