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006764)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徐凤霞付琳曾庆文张平陈东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木兰科
  • 2篇兰科
  • 2篇观光木
  • 1篇豆蔻
  • 1篇雄配子
  • 1篇雄配子体
  • 1篇雄配子体发育
  • 1篇叶表皮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花
  • 1篇植物花粉
  • 1篇植物花粉形态
  • 1篇肉豆蔻
  • 1篇肉豆蔻科
  • 1篇配子体
  • 1篇配子体发育
  • 1篇器官发生
  • 1篇孢子
  • 1篇孢子发生
  • 1篇小孢子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徐凤霞
  • 2篇曾庆文
  • 2篇付琳
  • 1篇陈东钦
  • 1篇张平

传媒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观光木的花器官发生被引量:7
2007年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花器官的发生发育。观光木的花原基最初为近圆形,随着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花原基边缘处出现浅凹,形成第一轮花被片原基,此时,花原基呈三角形排列,后两轮花被片原基依次发生,与前一轮互生;在内轮花被片发生的后期,最初几枚雄蕊原基几乎同时出现,呈螺旋状向顶发生,最后排列成三角圆锥状;雄蕊原基发育后期,心皮原基开始发育,形状与发育初期的雄蕊原基相似,随后心皮原基进行侧向生长,在近轴面出现浅凹,进而发育为凹槽,形成腹缝线,最后腹缝线完全愈合。腹缝线愈合现象表明观光木具有进化特征,与含笑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付琳曾庆文徐凤霞朱剑云
关键词:木兰科观光木器官发生
盖裂木属两种植物花粉形态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盖裂木属两种Talauma gloriensis和T.mexicana的花粉形态。花粉粒具远极单萌发沟,椭圆球形,外壁较光滑或略粗糙且具小穴状雕纹。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外壁可分为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外壁-2明显,且厚度不均匀。在远极面萌发沟区域,外壁逐渐减薄,最后覆盖层和柱状层消失,仅残留基层。T.gloriensis的柱状层内部空间较小,多由颗粒组成,而T.mexicana柱状层中有发育较好的小柱,与覆盖层和基层连接。
陈东钦徐凤霞
关键词:花粉形态
观光木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观光木的花药由花药原基发育而来,具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和1-2层绒毡层组成。中层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解体,最终消失;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细胞具1-2核,在花药发育过程中不断分泌各种物质,提供小孢子发育,直到花粉成熟绒毡层才自溶消失。初生造孢细胞分裂形成次生造孢细胞,次生造孢细胞再转化为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修饰性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交叉型、对称型或“T”型(极少),成熟花粉粒二细胞型,开花时散出。观光木的成熟花粉粒存在严重的败育现象。
付琳徐凤霞曾庆文
关键词:观光木木兰科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
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3属国产种类的叶表皮形态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国产3属9种植物的叶表皮,研究各种的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表皮蜡质纹饰及表皮毛的具体特征,测量并统计了气孔器类型、气孔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所观察的种类表皮细胞排列都很整齐,表皮细胞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垂直或呈波状。表皮细胞覆盖角质层且仅远轴面具气孔,气孔器类型多为平列型,2~5个副卫细胞,在红光树属发现4气孔或5气孔集生的现象;有些种具星状毛。肉豆蔻科植物气孔器、角质层纹饰和表皮毛特征在属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以作为划分属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张平徐凤霞
关键词:肉豆蔻科表皮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