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7101)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孟宣市刘锋罗时钧蔡晋生陈琦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等离子体
  • 2篇大迎角
  • 2篇大迎角空气动...
  • 2篇迎角
  • 2篇气动
  • 2篇气动力
  • 2篇细长体
  • 2篇空气动力
  • 2篇空气动力学
  • 2篇分离涡
  • 1篇单片
  • 1篇单片机
  • 1篇等离子体控制
  • 1篇等离子体流动...
  • 1篇低雷诺数
  • 1篇电热
  • 1篇电热毯
  • 1篇智能型
  • 1篇三角翼
  • 1篇升力

机构

  • 6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航天空气动力...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上海飞机设计...

作者

  • 3篇孟宣市
  • 2篇蔡晋生
  • 2篇罗时钧
  • 2篇刘锋
  • 1篇高超
  • 1篇李峰
  • 1篇段哲民
  • 1篇郑博睿
  • 1篇王健磊
  • 1篇白鹏
  • 1篇胡海洋
  • 1篇王玉帅
  • 1篇陈琦
  • 1篇郭龙
  • 1篇李茸
  • 1篇林珊珊

传媒

  • 2篇实验流体力学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航空学报
  • 1篇Plasma...
  • 1篇电子设计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低背鳍对细长平板三角翼分离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对细长锥体分离涡稳定性判据进行了介绍,并应用该判据对细长体平板三角翼和加上两个不同高度背鳍组合体分离涡流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并观察气动力随迎角的变化,根据理论分析模型设计了实验模型,并在低速风洞进行了六分量天平测力实验,三角翼后掠角为82.5°,实验迎角范围12°~32°,侧滑角范围-10°~+10°,实验雷诺数1.66×106。实验结果表明:在翼面上发生旋涡破裂前,单独细长平板三角翼的横向力/力矩在实验迎角范围内始终为零;加了两个不同高度的背鳍后,在一定迎角下,三角翼的横向力/力矩变得不为零。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在定性上吻合得很好,初步验证了有关文献关于细长锥体分离涡的稳定性理论。
孟宣市蔡晋生罗时钧刘锋
关键词:大迎角空气动力学背鳍细长体平板三角翼
Research on the Peristaltic Flow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of Asynchronous and Duty Cycle Pulsed DBD Plasma Actuation
2014年
Using a plexiglas plate model, the performance of peristaltic flow acceleration in- duced by multiple DB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actuators was studied based on 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The asynchronous and the duty cycle pulsed actuation modes were proposed and tested. The velocity fields induced by multiple DBD plasma actuators with different phase angles and duty cycle ratios were acquired and the momentum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field were discussed. Consequently, the mechanism of the peristalsis-acceleration multi- ple DBD plasma actuation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istaltic flow acceleration effect of multiple plasma actuators occurs mainly in paraelectric direc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peristaltic flow acceleration is ejection pushing effect rather than injection pumping effect. The asynchronous and the duty cycle pulsed actuation modes can, with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 of merely 10%, achieve 65% and 42% increase of downstream velocity, and thus are promising in velocity improvement and energy saving.
李峰高超郑博睿王玉帅
关键词:ASYNCHRONOUS
等离子体激励下分离流变化特性及机理研究
随着自动控制、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复合材料等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主动流动控制技术近年来发展成为拓展和完善飞行器在非设计状态下气动参数的重要手段。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
龙玥霄
关键词:等离子体分离流
不同形式等离子体激励对细长体分离涡的控制被引量:6
2013年
应用一对单介质阻挡放电(Single-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对20°顶角圆锥前体分离涡流场进行了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在模型尖端处表面上布置两组不同形式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左、右舷等离子体激励器分别开启来实现对圆锥前体非对称涡流场的控制。对圆锥前体8个测量截面的周向压力分布进行了测量,并对相应的缩比模型进行了固定截面的粒子图像测速实验(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静态压力测量实验在3.0m×1.6m低速低湍流直流闭口风洞中进行,粒子图像测速实验在0.6m×0.5m低速直流开口风洞中进行,迎角固定在45°。研究结果表明:对两种不同形式和布置位置的激励器,当左、右舷激励器分别开启时,压力分布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显示出等离子体激励对非对称分离涡流场可以进行有效控制;顺吹型和逆吹型等离子激励器对流场产生影响的效果和机理有所不同,应用顺吹型等离子体激励器时的流动控制有效风速要高于使用逆吹型等离子体激励器。
孟宣市王健磊蔡晋生罗时钧刘锋
关键词:大迎角空气动力学等离子体主动流动控制
一种智能型电热毯温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9
2014年
温度控制精度是电热毯设计和制造中的关键技术参数。为了解决常规电热毯难以对温度进行实时的智能控制的技术缺陷,采用DS18B20温度采集和继电器控制温度加热的技术手段,结合按键电路、显示电路以及其他辅助电路,实现了电热毯工作温度的实时智能控制。通过单片机输出量控制继电器对温度的闭环控制,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智能温控电热毯的技术,增强了温度控制的实时性,提高了电热毯的安全性和节能性。
李茸段哲民林珊珊黄心杰郭龙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控制电热毯DS18B20
低雷诺数下层流分离的等离子体控制被引量:16
2016年
为有效控制层流分离特性,消除或减弱低雷诺数时小迎角下的升力非线性现象,改善翼型升力特性,并通过翼型的上表面转捩带与油流显示测量对等离子体激励控制机理进行阐述,对厚度为16%椭圆翼型低雷诺数下的气动特性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在上表面前缘10%弦长处布置激励器,通过压力分布测量观察等离子体激励对层流分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翼型上表面仅发生层流分离时,等离子体激励和转捩带的作用类似,可以有效延迟或者消除后缘层流分离,从而增加升力;当翼型上表面出现层流分离气泡并发生再附现象时,等离子体可以有效减小或者消除层流分离泡的范围,从而减小升力;通过控制层流分离,占空循环等离子体激励可以实现对低雷诺数小迎角下的升力的线性控制。
孟宣市杨泽人陈琦白鹏胡海洋
关键词:低雷诺数等离子体
高速风洞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实验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开展等离子体高速流动控制研究的技术需求,通过专用模型及实验机构设计、绝缘密封走线、多层电磁屏蔽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高速风洞的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系统,提出了等离子体高速流动控制风洞实验的技术规范和运行策略,并初步探索了等离子体激励对二元翼型绕流的控制规律。采用该技术后,解决了高压电缆的绝缘、密封走线问题,模型与实验机构的感应电压减小90%以上。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系统运行稳定,实验数据可靠,等离子体激励对Ma=0.2的流动可实现有效控制;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后,NACA0012翼型的流动分离明显减弱,升力增大,阻力减小,临界失速迎角增大2°,最大升力系数增大4%,总体气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李峰高超郑博睿王玉帅
关键词:风洞实验等离子体高速风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