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384)

作品数:7 被引量:85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强王长建张利张新林鲁建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能源
  • 4篇碳排放
  • 4篇能源消费
  • 2篇影响因素
  • 1篇动态演进
  • 1篇动态演进分析
  • 1篇新疆能源
  • 1篇演进
  • 1篇演进分析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三阶段DEA...
  • 1篇受试者
  • 1篇受试者工作特...
  • 1篇脱钩
  • 1篇能源产业
  • 1篇能源消费碳排...
  • 1篇曲线下面积
  • 1篇环境因素
  • 1篇归一化植被指...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作者

  • 4篇王长建
  • 4篇王强
  • 3篇张利
  • 2篇鲁建荣
  • 2篇张新林
  • 1篇乔梦梦
  • 1篇刘高焕
  • 1篇宋创业
  • 1篇苟少梅
  • 1篇黄翀
  • 1篇刘慧明
  • 1篇张小雷
  • 1篇乔莹
  • 1篇李然
  • 1篇雷军
  • 1篇王璀蓉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疆199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脱钩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通过构建脱钩理论的Tapio脱钩模型,研究新疆1990—2010年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借助IPAT模型及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从碳排放总量及能源强度方面,对脱钩弹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新疆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之间处于弱脱钩及扩张连接状态;各个脱钩状态下,影响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通过技术进步来促使CO_2排放强度下降是实现新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增长脱钩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实现节能。
张新林王强王长建鲁建荣
关键词:CO2排放
1952年-2008年新疆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9
2012年
本文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新疆1952年-2008年的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新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并对新疆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最后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了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①1952年-2008年,新疆CO2排放总量和人均CO2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水平则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倒V"型曲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二产业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比重最大;②新疆碳排放经历了五个阶段,当前处于经济和碳排放快速增长阶段;③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不同。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升高)也是促使碳排放减少(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由于变化不大,对碳排放的影响很小;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人口增长对碳排放量增长的推动力逐渐减弱。能源消费强度又进一步受到产业结构和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其中,第二产业能耗强度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影响能源消费强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张利雷军张小雷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
1990—2009年山东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动态演进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计算山东1990—2009年的碳排放量,并采用LMDI对其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CO2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呈下降趋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主要来源,第二产业CO2排放量比重最大.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影响碳排放增速的变化,其本身又受到产业结构和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微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还很小,但已显现出它对碳排放减少的作用.
王长建张利王强乔莹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
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区域绿色生产率及其提升路径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瓶颈。现有研究地区生产效率的国内外文献大多未同时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且未能剥离外部效应及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缺陷,采用加入能源环境因素的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绿色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对投入变量进行三阶段调整后,整体绿色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若不剔除外部效应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将导致各地区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规模效率被高估;除江苏、山东、四川三省外,绝大多数省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阶段,很多企业并未实现规模经济;从各区域的情况看,华中地区的绿色生产率水平最高,西南地区次之,西北地区最低,传统的将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统一作为西部地区处理的方式,掩盖了两者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小企业适度规模发展、加强地区绿色合作的政策建议。
李然
关键词:能源三阶段DEA模型
采用广义加法模型整合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数据进行植被分布预测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采用广义加法模型整合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数据进行植被分布的预测,并探索耦合环境变量和遥感数据作为预测变量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植被分布预测的精度,选择海拔、坡度、至黄河最近距离、至海岸线最近距离,以及从SPOT5遥感影像中提取的光谱变量作为预测变量,采用广义加法模型整合环境变量和光谱变量,建立植被分布预测模型。研究设置3种建模情景(以环境变量作为预测变量,以光谱变量作为预测变量,综合使用环境变量与光谱变量作为预测变量)对黄河三角洲的优势植被类型的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采用偏差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野外采样点对比等3种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基于广义加法模型的植被分布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植被的分布;盖度较高的植被类型预测精度较高,盖度较低的植被类型预测精度较低,植物群落结构的特点是出现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综合使用环境变量和光谱变量作为预测变量的模型,预测精度高于单独以环境变量或者光谱变量作为预测变量的模型。(2)环境变量、光谱变量大多被选入模型,二者均对植被分布预测有重要的作用;同一预测变量在不同植被类型的预测模型中的贡献不同,这与植被的光谱、环境特征差异有关;同一预测变量在不同的建模情景下对模型的贡献不同,环境变量与光谱变量的耦合效应可能是导致预测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出现变化的原因。
宋创业刘慧明刘高焕黄翀
1990―2010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出广东省1990―2010年的碳排放量,并对广东省近20年来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1990―2010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的CO2排放总量和人均CO2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量、三次产业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原煤的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二产业的CO2排放量比重最大,但呈缓慢下降趋势;2)经济发展效应对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结构效应的贡献率最小;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影响碳排放量的增速,能源消费强度又进一步受到产业结构和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其中,第二产业能耗强度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影响能源消费强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苟少梅王长建张利乔梦梦王璀蓉王强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LMDI
新疆能源产业发展及其产业关联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对2001—2010年新疆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其关联效应分析发现:1)新疆能源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2)第二产业对能源产业的中间需求所占的比重最高;3)新疆能源产业主要具有中间产品的性质,且具有"高附加值,低产业带动能力"的产业特性;4)新疆能源产业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强,对新疆国民经济的乘数推动作用较强.
张新林王强王长建鲁建荣
关键词:能源产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